×
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

包邮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

¥59.5 (7.6折) ?
1星价 ¥59.5
2星价¥59.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9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300309026 ; 978-7-300-30902-6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十多位知名教授在《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一书中探讨了许多前沿的哲学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剖析。作者们既突出内容的前沿性,又为解析各个哲学前沿问题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案例,还介绍了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全书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了“观念交融”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从整体上把握许多复杂深刻的问题。

目录

一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地位与作用 / 肖群忠
二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之反思 / 李萍
三 自足的人为什么需要朋友? / 刘玮
四 中国哲学经典研究前沿问题与比较哲学方法 / 温海明
五 气化与玄化: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双重维度与内在冲突 / 余开亮
六 能在论及建构性意识的兴起 / 罗骞
七 隐喻与图像 / 牛宏宝
八 论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 / 刘劲杨
九 逻辑方法论选讲 / 余俊伟
十 城市里的田野:基于文化研究的个人经验 / 张立波
十一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 / 王伯鲁
十二 汉语哲学如何可能 / 彭永捷
十三 中国近40年来的西学东渐 /张旭
展开全部

节选

2021年3月,“哲学的星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前沿讲座系列”第二季如期举办。我们强调“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向博士生和线上听众展现更丰富的哲学前沿问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十多位知名教授与同学们一起仰望哲学的星空。他们分别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地位与作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之反思、自足的人为什么需要朋友、中国哲学经典研究前沿问题与比较哲学方法、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双重维度与内在冲突、能在论及建构性意识的兴起、隐喻与图像、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逻辑方法论部分内容、城市里的田野、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汉语哲学如何可能、中国近40年来的西学东渐。与**季一样,第二季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日益成为展现人大哲学学者思想观点的学术品牌。基于“哲学的星空”系列讲座**季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前做好了教学方案设计,并提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保障水平。每位主讲教师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他们既突出讲授内容的前沿性,又为解析各个哲学前沿问题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案例,在讲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介绍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每场讲座结束后,现场听课的学生和腾讯会议室听众或围绕讲座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抑或表达自己关于讲座主题的见解,这些热烈而真挚的讨论令人难忘。在这个春季学期每个仰望星空的夜晚,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哲学教学与研究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在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对一些“大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在关键时刻做出合理而自如的选择。对美好生活与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价值理想与可能生活的探寻、对各种现实问题和精神现象的反思,都要从哲学角度做出根本的回答。人们的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从根本上源自哲学学养。因而,在脚踏实地创造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仍然要仰望星空,仰望哲学的星空,从闪烁在哲学星空中的思想家的沉思与论证中获得启迪。“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一句名言。在康德看来,星空和道德法则不在视野之外,不是纯然猜测,而直接与人们实存的意识相联系。星空拓展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们感知广延的时空;道德启示人们过一种不依赖于动物性甚或是整个感官世界的生活,确认悠远绵长的人格性。康德强调科学是导向智慧学的窄门,这种智慧学不仅被理解为人所当为,而且被理解为教师的准绳。哲学是这道窄门的保管者,开辟了人们应当走的通往智慧的道路。正是哲学让人们意识到道德的普遍律令,意识到人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目的,不能陷入工具理性的泥淖。这种智慧学提示人们秉持自我意识,生成思想的内在主张,思考“应当如何生活”这样的问题,并在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判断“科学向何处去”。自我意识以“超越”和“反思”为基本内容,这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体现为纯粹思辨或道德批判,因而停留于对世界的某种解释,更重要的是在历史视域中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改变世界,从而使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方式应当是丰富的,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便了因疫情等原因不能走入大学教室的学生、同仁和各界朋友们,今后我们将尝试对话式教学,尝试在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场所授课,也将尝试以全英文的授课方式面向世界各地的哲学研究生。作为博士生课程,每场讲座的主题总体上体现了哲学前沿问题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前沿审视。这些讲述体现了每位主讲教师的研究专长,也实际地展现了哲学问题的丰富性。我们希望哲学博士生既专注于具体领域的问题做精深研究,也要有对哲学的整体认知,而不应陷入某个研究领域自设壁垒。从问题意识与比较研究的视角来看,只知道某个哲学二级学科中的学术问题,对其他哲学二级学科知之甚少乃至一无所知,还不能说懂得哲学。哲学研究确实需要广博的视野,今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而深刻的现实问题,需要哲学内部的深入对话,需要哲学与其他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哲学前沿问题,需要一种“观念交融”的视角,这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

作者简介

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出版专著《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通往智慧之路》《晚年恩格斯哲学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研究》,译著《不同的路径》《恩格斯传》。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高清海学术基金一等奖等,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