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

¥9.5 (2.3折) ?
1星价 ¥18.9
2星价¥18.9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1267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0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510126710 ; 978-7-5101-2671-0

本书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从锡伯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内容简介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人口190481人,主要分布在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等地。锡伯族以农为主,信仰萨满教、佛教,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擅长射箭,受教育程度较高。新疆的锡伯族较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还疏通汉、维吾尔、哈萨克、饿罗斯等多种语言。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介绍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故事等内容。

目录

综述

**章 起源和变迁
**节 从嘎仙洞走出来的民族——锡伯族
第二节 西迁之歌
第三节 塞外江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二章 社会组织宗教信仰
**节 社会组织
第二节 宗教信仰

第三章 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节 民族体育
第二节 语言文字
第三节 锡伯族文学
第四节 锡伯族艺术
第五节 锡伯族的田园生活

第四章 锡伯族人口状况
**节 明朝至民国时期锡伯族人口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锡伯族人口

第五章 婚姻家庭节 日
**节 家庭、家谱、礼仪
第二节 婚姻、丧葬、生活习俗
第三节 传统节日

第六章 教育科技全面发展
**节 锡伯重书香
第二节 科技及成果

第七章 民族经济与生产
**节 早期经济——狩猎和捕鱼
第二节 交通运输和生产工具
第三节 西迁锡伯人兴修水利屯垦造田
第四节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锡伯族》:  在我国史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大的聚居区。此外,在辽宁省沈阳市附近建有兴隆台、黄家两个锡伯民族乡,在新疆霍城建有“伊车嘎善”民族乡。东北三省的锡伯族,大都分布在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而在新疆居住的锡伯族,也集中在伊犁河谷地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锡伯族有190 481人,其中辽宁省132 43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4 399人。  锡伯族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拓跋鲜卑早在东汉以前便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以“嘎善洞”为中心的地带,“畜牧迁徙,狩猎为业”。公元48年,匈奴第二次分裂后,拓跋鲜卑自大兴安岭南迁到呼伦贝尔地区,此后又继续南迁,到东汉末年,到达五原郡境内。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的大部分进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权;而另一部分则以“室韦”为称号,于北魏初年开始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洮尔河等河流域活动。  唐朝时期,绰尔河等河流域的锡伯族归属于唐,唐政府曾在此设立都督府进行管辖。当高丽势力向东北扩张时,部分锡伯族先民被征人唐军,与薛仁贵军一起到扶余、前郭一带与高丽军作战,为东北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到辽代,锡伯族先民处在契丹统治之下,多数人在绰尔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辽亡金兴,锡伯族先民又处在了女真统治之下,多数人仍在泰州等地从事农业生产。  元朝时期,锡伯族先民开始被蒙古族统治。元明清初,绰尔河流域是蒙古族游牧地及屯垦重地,此时,锡伯族先民仍活动于该地,处在兀良哈三卫中福余卫的统辖之下。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锡伯族先民出兵随科尔沁、叶赫、哈达、乌拉、卦尔察等组成九部联军3万余人,在古勒山攻打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而兵败。此战前后,就有一部分锡伯部落的贵族带着本部落民众归顺建州女真。崇德元年至顺治五年(1636~1648年),锡伯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人旗兵之内,成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科尔沁之王、台吉等,将所属席北(即锡伯)、卦尔察、达虎尔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八丁进献,内可以披甲当差者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余名,分于上三旗安置”。从此,锡伯族摆脱了蒙古400余年的统治,被编人满洲八旗兵内,移防黑龙江、吉林各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又将黑龙江、吉林地方驻防锡伯兵分别迁入盛京(今沈阳)、北京。此后,又有一些锡伯兵被分遣到直隶保定、山东德州等地,以充实满洲八旗军力。  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政府派出大批军队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之乱,*终统一天山南北。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保卫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和开发新疆,清朝政府陆续从内地抽调满洲、蒙古(察哈尔部)、锡伯、索伦(今鄂温克族)、达斡尔等八旗官兵携带家眷到天山北部长期驻防屯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从盛京将军所属的盛京、开原、辽阳、义州、金州、兴京、牛庄、抚顺等15处,抽调锡伯官兵1020名,连同眷属4030名迁移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屯垦戍边。从此,锡伯族形成了东西分居、小聚居大杂居的局面。  清朝政府把西迁的锡伯族官兵及其眷属安置在伊犁河以南地区,“编制牛录,指定村屯”。他们先被编为六个牛录,后又于1769年“增编两个牛录,俱为八牛录,以为八旗”,从而建立起了“锡伯营”。  锡伯营是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直到1938年初废除。在这一个半世纪里,锡伯营军民驻守卡伦、换防台站,几次调补索伦营和满洲营,多次应征参战,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镇压叛乱、保卫边疆、稳定西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伊犁地区发生农民起义,反对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但起义果实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封建地主和宗教上层篡夺,成立极为反动的宗教政权。继而沙俄侵占伊犁长达10年之久。期间锡伯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但他们始终忠于祖国,与沙俄入侵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和伊犁时,锡伯族军民纷纷前往军前效力,为收复失地、发展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民国初年,伊犁爆发革命党人起义,锡伯族人民积极拥护起义,与革命党人一起打响**枪,许多子弟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献出了宝贵生命。1944年,新疆伊犁地区发生三区革命,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锡伯族人民组建锡伯骑兵连,殊死战斗,多次荣立战功,34名烈士献出生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与此同时,锡伯营军民先后在察布查尔、博尔塔拉、巩留等地凿渠屯田,为供应军粮、建设家园、繁荣边疆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

作者简介

  葛丰交,1953年10月生、锡伯族、新疆巩留人,新疆民委(宗教局)民族宗教丛书编辑室主任、副研究员,兼任新疆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新疆政协文史专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等。发表论文70余篇、15篇论著获社科成果奖。独著或与人合作出版著作1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社科课题24项。葛维娜,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辑、锡伯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