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二):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二):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64.0 (7.1折) ?
1星价 ¥71.1
2星价¥71.1 定价¥90.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234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100212342 ; 978-7-100-21234-2

内容简介

儒家复现于中国,是一个充满问题和挑战的精神现象。本书共包含两个部分,共七章,**部分以热思和儒家传统作为关键词开展论述,后续章节中论述了儒家在中国现代的衰危及其出路。本书以现象学的观念与方法对儒家的重要思想展开分析,其中对于“孝”“仁”等儒家重要概念的阐释发人深省,观点独特。第二部分解说《尚书?尧典》,仍以现象学的方法入手,融合多种材料对《尧典》的思想和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评析。附录部分是作者设计的儒家婚礼,意在突出儒家思想在家庭组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性。本书从多角度来回答乃至深化了儒家再临的核心问题:曾经那么成功的儒家为何特别不适应西方造就的大变局,以至于在历史的瞬间丧失了自己的团体存在?儒家的生命根基何在,可作为当下和将来复活自身的源头?应该不应该重建儒教?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高科技崇拜的时代中识别儒家的原本他者性,从而为儒家寻找复兴的契机?在体制外建立儒家特区的必要性、正当性和技术可能性何在?儒家与西方的哲理及方法有什么关系?

目录

序言——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部分 儒家再临·儒家特征·热思
第1章 热思的特点与实现
——哲学如何与人生共鸣
第2章 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
——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危与出路
第4章 栖居中的家何在?
——非高科技的建筑现象学探讨
第5章 为什么个体的永生在世是不道德的?
——《哈利·波特》与儒家之孝

第二部分 时与孝:对《尚书·尧典》的现象学解说
第1章 《尧典》的真书身份
第2章 此书此篇的基本结构、版本和内容
第3章 什么是人类*美好的生存方式?
第4章 《尧典》中的“时”
第5章 尧知人之能与舜行孝之难
第6章 尧对舜的测试:孝的时性和能力
第7章 《尧典》中的亲子关系
附录 儒家当代婚礼仪式
——保真与从时的尝试
展开全部

节选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所依恃原则并不是真理。这思想基础和原则可以被简略地表达为两条:弱肉强食型的进化论和西方科学普遍的、唯一的真理性。真正的进化论讲物竞天择、物种进化,但由于有时间之幕或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敢断言哪种品质(比如强者、智者)就一定会独霸未来。后来批评进化论的科学家们强调的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它的深层表现就是一种非渐变论的天择,比如在某些时代大量新物种的突现可能。西方科学会像培根讲的带来强大力量,起码在相当一段人类的历史时期中,但它的具体形态并不能代表普遍化的唯一真理,比如西医并不能代表人身疾病治疗的唯一真理,尽管它多半是真理之一。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令人信服地说明,科学研究依靠范式(paradigm),而范式可以是复数的,而且相互之间不能还原为一。这也就意味着,即便通过“科学”的视野来谈真理,也没有新文化人士心目中的西方科学的唯一真理性。在“科学”前面加上形容词,比如“西方的”“东方的”“中国的”,并不是赘语。中医可以是不同于西医的另一种治疗疾病的范式,甚至中国的古代数学也可以有自己的范式。①  其次,新文化运动与人类先进思潮绝缘,甚至背道而驰。从十九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的科学、哲学乃至社会思潮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传统西方的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分化思维方式(普遍化的唯一真理观即它的表现之一)受到强烈挑战。非欧几何、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出现,在改变人们对于空间和物理世界看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于真理的存在方式的看法。总的倾向是认为,真理并不与历史和文化绝缘。当然,由于这种改变威胁了西方中心论或从本质上讲的西方优越论,它的充分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通过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罗姆巴赫、库恩、庞加莱、海森堡、玻尔、吴文俊、李继闵、邓铁涛、李约瑟、甘地、潘尼卡、希克这些敏锐者的努力被逐渐真切感到。  **次世界大战更是暴露出西方文化的某些深层问题,引起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反思与调整。甘地在印度发动了非暴力抵抗英国殖民的运动,其中糅进了印度的传统哲理智慧;晚年严复反省到西方“三百年来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①;连梁启超也写了《欧游心影录》,反映出世界思潮的转变。胡适则写出《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来抵消和阻塞这新消息。就在**次世界大战进行的同时和其后的一段时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却采取了与这个世界新潮几乎是逆行的文化方向。它崇拜传统的西方文化,相信真理的普遍唯一性,判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低级、无能甚至罪恶,要搞文化基因层次上的西方化。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新文化人士常常用尼采作为不拘传统、大胆造反的典型,以鼓吹文化革命。但尼采本人要反对的却是传统西方文化的几乎所有基本原则,包括标榜科学的知识观。他的哲学见地与中国的《周易》《庄子》倒有几分相似。陈独秀、鲁迅崇拜的尼采与实际的尼采的文化方向交叉换位,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方向与世界的新方向交叉换位。  由此看来,新文化运动并不新。相反,从思想的敏锐和对真理的追求角度看,她相当陈旧,还在坚持一些很有问题的近代西方教条。这种与世界有生命的潮流绝缘或逆行的文化导向,严重影响了这个运动的思想质量和真实的创新能力。现代中国没有出现一位像泰戈尔那样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也没有像甘地那样有长久的世界性影响的政治、文化思想的明灯,只是在广义的西方后边猛追,注定了此形态的二三流的命运,这与新文化运动造就的文化单质性有内在的关系。她没有过去,没有深远的将来,只有一个贫乏的现在。一跃进便是天人之灾,一守成便是体制性腐败。

作者简介

张祥龙,1949年生于香港九龙,后随父母迁居北京,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和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获得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世界哲学》《哲学们》《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西方哲学笔记》《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