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链”视角下区域新兴产业空间协同系统演化研究

“链”视角下区域新兴产业空间协同系统演化研究

1星价 ¥75.2 (7.6折)
2星价¥75.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90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09066 ; 978-7-03-070906-6

内容简介

新兴产业系统的空间协同有助于提高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解决单个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实施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构想。本书首先从空间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对空间协同学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回顾及述评的基础上,对新兴产业系统的空间协同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界定和分析,以四川省新兴产业系统空间格局和空间协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其系统演化的空间影响因素和空间协同机制研究;其次,围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系统的空间协同系统的构成,明确新兴产业系统的空间协同系统演化的内外部动力因素,并聚焦于四川省新兴产业空间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机理;再次,运用地理学空间演化理论,构建了新兴产业系统演化模型,对四川省新兴产业空间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及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后,并结合案例研究,针对目前四川省新兴产业空间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协同性实践问题、产业集聚效应偏弱、缺乏空间协同带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与途径,以期提高新兴产业协同系统的空间运行效率。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新技术革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新兴产业发展计划 1
1.1.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5
1.1.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低端化陷阱 9
1.2 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0
1.2.1 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10
1.2.2 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探索 12
1.2.3 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评述 14
1.3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研究框架 15
1.3.1 产业系统中的“链” 15
1.3.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研究内容 16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7
第2章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的解构 18
2.1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创新链子系统 18
2.1.1 创新链子系统要素分析 18
2.1.2 创新链子系统功能分析 23
2.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生产链子系统 25
2.2.1 生产链子系统要素分析 26
2.2.2 生产链子系统功能分析 30
2.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服务链子系统 32
2.3.1 服务链子系统要素分析 32
2.3.2 服务链子系统功能分析 34
2.4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子系统 35
2.4.1 价值链子系统要素分析 36
2.4.2 价值链子系统功能分析 37
2.5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 39
2.5.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边界 39
2.5.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内部构成 40
2.5.3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外部环境 42
第3章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中“链”的演化 43
3.1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创新链子系统演化 43
3.1.1 创新链子系统参量 43
3.1.2 创新链子系统演化动力 47
3.1.3 创新链子系统演化路径 48
3.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生产链子系统演化 51
3.2.1 生产链子系统参量 51
3.2.2 生产链子系统演化动力 54
3.2.3 生产链子系统演化路径 55
3.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服务链子系统演化 56
3.3.1 服务链子系统参量 56
3.3.2 服务链子系统演化动力 58
3.3.3 服务链子系统演化路径 59
3.4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子系统演化 60
3.4.1 价值链子系统参量 60
3.4.2 价值链子系统演化动力 63
3.4.3 价值链子系统演化路径 64
3.5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中“链”间协同演化 65
3.5.1 创新链子系统与生产链子系统的协同演化 65
3.5.2 创新链子系统与服务链子系统的协同演化 67
3.5.3 生产链子系统与服务链子系统的协同演化 67
3.5.4 创新链子系统、生产链子系统、服务链子系统与价值链子系统的协同演化 68
第4章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模型 71
4.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的演化 71
4.1.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的内部结构演化 71
4.1.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协同演化 74
4.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进程及平衡态 77
4.2.1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77
4.2.2 赶超进程中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平衡态 79
4.2.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序参量 82
4.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模型 84
4.3.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机理 84
4.3.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动力 85
4.3.3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路径 86
4.4 来自美国电力产业系统和日本半导体产业系统演化的历史观察 89
4.4.1 “链”视角下美国电力产业系统演化 89
4.4.2 “链”视角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系统演化 91
第5章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案例研究 94
5.1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案例 94
5.1.1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链”的解构 94
5.1.2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系统中“链”的演化 101
5.1.3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系统的演化 103
5.2 巴西生物质能源产业案例 105
5.2.1 巴西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解构 105
5.2.2 巴西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演化 107
5.2.3 巴西生物质能源产业系统的演化 109
5.3 印度软件产业案例 111
5.3.1 印度软件产业“链”的解构 111
5.3.2 印度软件产业“链”的演化 113
5.3.3 印度软件产业系统的演化 115
5.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案例 116
5.4.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解构 117
5.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链”的演化 122
5.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的演化 124
5.5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系统演化多案例研究的进一步讨论 126
5.5.1 系统演化中的序参量及其变化 126
5.5.2 系统演化中“链”的协同 127
5.5.3 系统演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 127
第6章 “链”协同演化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陷阱及其成因 129
6.1 “链”协同演化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陷阱 129
6.1.1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发展的表现 129
6.1.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演化低端化陷阱 134
6.2 “链”协同演化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陷阱成因 139
6.2.1 技术序参量与低端化陷阱成因 139
6.2.2 市场需求序参量与低端化陷阱成因 141
6.2.3 跨国经营能力序参量与低端化陷阱成因 144
第7章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陷阱越过对策 147
7.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政策 147
7.1.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发展新兴产业产业政策必要性 147
7.1.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目标 150
7.1.3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越过低端化陷阱的产业政策重点 151
7.2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 153
7.2.1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动态调整的原因 153
7.2.2 来自巴西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政策动态调整实践观察与启示 153
7.3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的分化 155
7.3.1 “链”视角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分化的原因 156
7.3.2 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政策的分化 157
7.4 “链”视角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端化陷阱越过对策 158
7.4.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演化进程中的低端化陷阱 158
7.4.2 “链”视角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161
参考文献 166
后记 171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变成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终影响各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面对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来临之际,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后发大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提出了各自的新兴产业。然而,后发大国面临着新兴技术基础薄弱和高级生产要素累积不足等问题,加之产品内分工日益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品牌、技术、服务和制造等多方优势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威胁与利益诱惑之下,后发大国新兴产业极易步入低端发展之路。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是后发大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图,避免新兴产业低端化发展是后发大国实现这一意图的关键,这就导致了后发大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国际分工中的战略竞争。为此,有必要对后发大国新兴产业低端化发展成因与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1.1.1 新技术革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新兴产业发展计划 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航空技术揭开了人类新技术革命史的新篇章。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微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拉开了以信息工业革命为核心特征的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国内著名演化经济学学者贾根良(2015)指出,21世纪以新能源、3D打印、纳米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生物电子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一般认为,21世纪新技术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是人类自然科学研究发展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结果,同时它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往往意味着人类社会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迁。18世纪后叶蒸汽机技术的出现和改良,使得工业大机器和铁路成为当时英国的主导产业,并极大地提高了传统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新型炼钢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使得美国、德国形成了以钢铁、电力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并实现了对英国工业的追赶和超越;石油开采冶炼技术、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以石化和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美国经济的全球领先地位得以形成和巩固;英特尔微处理器的问世开创了信息产业时代,随后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再次使美国的新兴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从新技术革命到新兴产业的形成二者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过程,但在空间上却不一定连续。新技术的出现地不一定是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地,这为后发国家在技术范式革命之际实现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历史上世界经济领导者地位的更替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正因如此,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无一不重视新技术革命的引领以及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的率先培育和发展。 1. 新技术革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1世纪初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塑造全球产业新发展格局和趋势上已经开始显现其关键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从技术支撑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形成了21世纪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的技术革命中,可以观察到一条清晰的能源动力线索,即从自然力(人力或畜力)为主到化石能源时代再到以原子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时代,也可以观察到一条清晰的材料线索,即从石器时代到金属材料时代再到新型复合材料时代。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收集、分析、传递、使用信息的方式方法,使得信息产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财富和价值创造部门,各类信息成为当代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新技术革命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共同支撑着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一代汽车消费品——新能源汽车为例,其制造智能化、人工智能驾驶、电池新能源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大量使用形成了与传统汽车产业的巨大差异。而在众多高端装备(资本品)生产中,其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低碳化同样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支撑。可以说,21世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种新兴技术的交叉渗透与复合运用,这是不同于历史上的新兴产业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及其在全球的分布与以往相比存在差异,意味着不同领域新技术的协同创新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将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从新兴产业的全球分布来看,其趋势将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后发大国。新兴产业的产生一方面需要新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和创新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与支撑,发达国家和后发大国在这两个方面均具有优势。Vernon(1966)结合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实践,提出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的技术创新阶段大多发生在美国,这是因为美国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同时其居民的高收入也为新产品提供了市场。对于后发大国而言,一般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具有突出的市场规模、地理幅员优势以及新技术应用优势。结合后发优势,选择合适的产业技术领域,后发大国可以通过模仿、学习,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差距(李根,2016)。同时,市场范围、新市场开拓和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也非常重要,亚当?斯密(2011)指出,市场范围限制了分工,“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约瑟夫?熊彼特(2015)提出的“实施新组合”包括了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开拓新市场,其中新的生产方式“不一定非要有新的科学发明作为后盾,以一种新的商业手法来操盘某种产品,也算是这种情况”。贾根良等(2017)通过对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的分析发现,“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因而其发展却是在美国*快,这种例子为数众多”“一旦被引入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很快开发出了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为后发大国实现超越提供了机会窗口,也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后发大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战略竞争。 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来看,新技术为已有产业的经营管理变革甚至颠覆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基础。以许多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为例,随着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汽车产业必然表现为对环境友好、安全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业。新技术革命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影响可以从欧美各国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包括德国、英国、荷兰、挪威及美国18个州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组成了“零排放车辆同盟”,承诺到2050年,该联盟内国家将不再销售燃油车。随后,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例如,英国将该时间确定为2040年;法国从2040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车,并计划将法国打造成为一个碳平衡的国家;德国联邦参议院则以多票通过决议,自2030年起新车只能为零排放汽车,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刻,如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既对传统的农业、旅游服务业、零售业等带来了革命性的经营管理的变化,也对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物流、传媒、出版等部门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企业的市场销售和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另外,开始在一些场景下使用的3D打印技术已经显现出其在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方面的巨大威力,在将来完全有可能改变当前各产业部门内微观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 从成本结构变化看,新技术革命提高了高级人力资源成本在各产业部门总成本中的比重。智能制造的出现和发展减少了众多产业生产过程中对初级劳动生产要素的投入,但进一步增强了对高级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端装备和高级人力资源的依赖。在商品流通领域,新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全程跟踪监测,无人驾驶(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物流的仓储和配送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简单劳动 。人类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都意味着生产机器(设备)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同时也对人类在新技术范式下的劳动内涵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也不会出现例外。在新的技术范式下,人类投入更复杂的劳动,知识和智力资本成为企业投入的高级生产要素,智能设备等由复杂劳动物化的物资资本将大范围地取代产业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简单劳动,用于拥有和累积高级生产要素的支出费用将成为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新兴产业发展计划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基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背景纷纷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以应对危机(表1-1)。 由表1-1可以看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新兴产业既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又有不同的产业。例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成为许多国家的新兴产业,而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美国把航天作为其新兴产业,英国则提出先进制造业,法国则提出先进交通装备制造业。在后发大国中,中国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巴西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印度提出发展软件产业、旅游产业、医药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俄罗斯的新兴产业紧紧围绕航天、环保而设计。与此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还提出了与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美国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并从2009年起先后颁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促进经济增长的四大目标》《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一系列旨在振兴本国制造业的计划。在《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加快中小企业投资;提高劳动力技能;建立健全伙伴关系;调整优化政府投资;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振兴美国制造业是其政策的核心之一,并提出了通过边境税政策来增加美国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通过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吸引国内外公司加大对在美制造业的投资。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名为“工业4.0”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国际分工的有利位置。这一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德国一些著名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工业4.0”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深度改造,凸显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 2015年5月,中国提出制造业分三步走。**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明确了“五大工程”,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达国家和后发大国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加剧了产业的国家战略竞争,引发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以中美两国为例,2018年4月3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根据“301调查”建议对华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的清单,该建议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涉及航空航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