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描述心理学:心理生活的描述、理解与解释

描述心理学:心理生活的描述、理解与解释

1星价 ¥49.5 (6.6折)
2星价¥49.5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175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3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72017537 ; 978-7-5720-1753-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心理学研究者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合理建构了描述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初创时期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开创的一门彰显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心理学形态,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的心理生活的全貌。它沿循严格科学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两条路径发展,前者由布伦塔诺开创并通过斯顿夫和胡塞尔等传承和发展,后者由狄尔泰开创并通过斯普兰格和斯特恩等传承和发展。描述心理学*终融没于心理学的历史进程中,但其基本精神在其他后续人文科学心理学中得以延续,并在当代的质性心理学中获得新生。本书从科学心理学史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路线相对独立发展的整体视角,对描述心理学及其效应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是我国描述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部系统著作,具有较大的学术创新价值。

目录

**章 导言

**节 为什么要研究描述心理学

   一、描述心理学标志着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开端并成为其重要构成

   二、描述心理学与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的对立开启西方心理学史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对立运动的先河

   三、描述心理学对人文科学心理学史上的其他后续心理学派别产生重要影响

   四、描述心理学是当代质性心理学的思想源宗

   五、描述心理学对科学心理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六、描述心理学长期未得到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和充分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一、关于布伦塔诺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二、关于斯顿夫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三、关于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四、关于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五、关于斯普兰格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六、关于斯特恩描述心理学的研究

   七、研究概况总结与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 描述心理学总论

**节 描述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一、描述心理学的产生

二、严格科学传统的描述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三、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四、描述心理学的历史融合与当代新生

第三节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

一、严格科学传统的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

二、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

三、描述心理学两种传统的区别与共性

第三章 描述心理学的思想来源

**节 描述心理学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一、康德哲学

  二、经验哲学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

  四、浪漫主义

  五、历史哲学

  六、现象学与解释学

第三节 描述心理学的科学土壤

第四节 描述心理学的心理学背景

第四章 严格科学传统的描述心理学

**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描述心理学

  一、布伦塔诺其人

  二、描述心理学与发生心理学的区分

  三、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四、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描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描述心理学的心理分类论

第二节 斯顿夫的机能描述心理学

  一、斯顿夫其人

  二、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三、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描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描述心理学的心理分类论

第三节 胡塞尔的本质描述心理学

  一、胡塞尔其人

  二、早期的描述心理学研究

三、“三维”意向结构模型

  四、本质描述心理学思想

第五章 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

**节 狄尔泰的体验描述心理学

  一、狄尔泰其人

  二、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的区分

  三、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四、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描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描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第二节 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

  一、斯普兰格其人

  二、描述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三、描述心理学的人格类型观

  四、描述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

  一、斯特恩其人

  二、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的关系

  三、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四、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描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描述心理学的人格发展观

第六章 描述心理学的历史融合效应

**节 描述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与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描述心理学与现象学心理学

第四节 描述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

第五节 描述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描述心理学的当代新生效应

**节 描述心理学的质性精神

  一、意义实在而非物化实在的本体论精神

  二、主客互动而非主客分离的认识论立场

  三、主观探究而非客观实证的方法论策略

  四、观念涉入而非观念无涉的价值论态度

第二节 质性心理学的哲学依据

第三节 质性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质性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质性心理学的研究实例

第八章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特征

**节 描述心理学的科学观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的对象论

第三节 描述心理学的方法学

第四节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观

  一、反对方法中心论,坚持问题中心论

  二、反对元素论,坚持整体论

  三、反对因果决定论,坚持自由意志论

  四、反对主客二元论,坚持主客同一论

  五、反对价值中立论,坚持价值负荷论

第九章 描述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逻辑

**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现象学逻辑

第二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解释学逻辑

第三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整体论逻辑

第四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主体论逻辑

第五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文化论逻辑

第六节 人文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批判论逻辑

第十章 描述心理学的评价

**节 描述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一、延续和推进了心理学与哲学的传统联系

  二、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人文研究取向

  三、开启了心理学质性研究范式的历史先河

  四、确立了心理学面向实事本身的研究风格

  五、观照并强调了人的心理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的主要局限

  一、没有形成统合性的理论体系

  二、带有较浓厚的理论思辨色彩

  三、缺少对具体主题的微观研究

  四、操作和推广难度较大

第三节 描述心理学的主要影响

  一、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二、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三、对“第三势力”心理学的影响

  四、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影响

  五、对当代质性心理学的影响

第四节 描述心理学的主要启示

  一、重新定位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二、重新审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整合主观经验范式与客观实验范式

  四、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五、推动心理学面向现实生活和实际应用

第十一章 结语:推进描述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节 描述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研究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一、现象学观念与心理治疗

  二、共情理解与心理治疗

  三、整体论与心理治疗

  四、体验与心理治疗

  五、主体论与心理治疗

  六、社会、历史和文化与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描述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更是一门主要通过沟通艺术让人心理健康得以复原的心理哲学,心理治疗 技术背后依赖的是深刻而丰富的哲学观念和理论信念。描述心理学作为*早重视人性、主倡人文精神的科学心理学形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这方面的观念和信念。描述心理学虽并未对心理治疗作过较多专门论述,但却在其关于心理生活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及具体理论主张中蕴含着对心理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这些思想和观念融入当代心理治疗并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些思想和观念中的许多已经在当代的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中有所反映。 一、现象学观念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主倡以“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直观地描述完整而真实的心理经验世界,力求让主观心理经验以一种无偏见的方式在前理论的描述过程中敞开和彰显自身。现象学告诉我们如何站在事物面前,摒弃以往所有理论假定、概念设想和先入之见,毫无保留地去体验和接受面前直接显现出来的全部现象。这种现象学的观念应当融入心理治疗实践当中。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能一听到来访者的倾诉就用自己习惯化的概念体系和判断标准去理解来访者的谈话内容,而是要将自己那套概念体系和判断标准暂时搁置起来,进入并无条件地接受来访者的话语体系、概念体系和评判体系,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以来访者的方式理解来访者的谈话内容。正如史密斯(David L.Smith)所批判地指出:“当我们还未知晓该现象是什么时,传统已赶去用假设填充了无知的空白。”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警惕自身主观任意的假设和虚构,通过不断地返回经验现象的源头,随时校正自己的意向性态度,才可能保持清醒的自我批判意识,不会远离真理的道路而不自知。” 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治疗师要以“面向实事本身”的态度对待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治疗师要首先关注人及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而不急于作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以及所患是哪种心理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更不急于缓解和消除症状。心理疾病是生活着的人的心理疾病,对人及其当下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关注要胜过和优先于对“障碍”和“疾病”的关注,过早地对当事者进行推测性诊断和障碍分类,会丢弃完整而真实的人。第二,治疗师要避免在对来访者真实感受和体验缺乏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作出“标签性”诊断。治疗师有可能会根据自己对某种心理疾病的经验性认识来对照来访者,进而“草率”地给其贴上患了某种心理疾病以及患病程度的标签。这种个人偏见和预先假设“污染”临床诊断的现象,不符合现象学搁置预设和偏见而直面实事本身的精神。站在对方立场,摒弃个人预设和偏见,全面真实地了解来访者的生活态度、生活样态、经验世界、主观感受、内心体验、情绪状态、人际关系以及意向和需要等总体面貌,是作出正确心理疾病诊断和有效心理疾病治疗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治疗师要积极地与来访者发展充满诚实、较少防御的合作关系,便于引导来访者达到一种重获自主、走向真实的状态,使其能够更加切近而直接地感受和体验生活,这是实现治疗目标的关键。第四,“现象即本质”,来访者当下的任何语言、行为和感受都能够反映其心理疾病的本质状况,因而治疗师要全纳性地关注和分析来访者的任何语言、行为和内心表达。 二、共情理解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强调通过移情或共情来达到对他人心理生命或心理生活的理解。狄尔泰主张通过移情或共情从内部而非外部整体地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心理生命经验,就像这个人自己看待和感受自己那样。在狄尔泰看来,要真正做到对他人心理生命的理解,就必须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移情或共情作用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重新体验他人的心境,再现他人的内心体验。雅斯贝尔斯进一步在其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实践中强调了共情对于理解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没有对内容(意象、格式塔、符号、思想)的同情,没有看到表达,没有对体验现象的共感,那么就不会有心理学的理解。所有客观感性事实与主观体验的领域,都是理解的材料。只有在拥有这些材料的情况下,理解才能得以实现。理解的材料,是通过发生理解而联系在一起的。…… 在有意义的现象的心理学中,对一个个案运用直接感知的、可理解的联系,永不会导致演绎性的证明,而只可能提供可能性。心理学理解不可以被机械地当作一种概括、泛化的知识来使用,它是鲜活的、随时需要个人直觉的。”共情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描述心理学的共情理解观念对于当代心理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治疗师的共情是理解来访者心理世界的关键,而只有在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以选择和使用心理治疗技术。对于治疗师而言,只有具备了共情理解的能力,将自己沉入到患者的心理情境中去,才能够真正理解患者内心事件或心理病症的意义。治疗师的共情理解对于来访者心理或人格改变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所采用的治疗技术发挥的作用。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要走出自己的参考框架而进入到来访者的参考框架,借助对来访者言行举止的观察和解释,将自己置身于来访者的处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验他/她的情绪、情感及思维,并选择正确的方式及时适度地向来访者表达或传达共情理解。 三、整体论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生活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结构化统一体,心理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是整体和系统中的部分,部分受整体制约,同时也影响整体,各部分之间密切交织的动态的统一构成了整体。在描述心理学家看来,不仅心理生活本身是一个整体,而且心理与身体、心理与环境也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这就要求对心理生活的研究应该具有整体论思维。这种整体论观念对于心理治疗实践而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是一种寓于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整体性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心理健康指标出现了异常那么简单,而是心理生活的整体系统出现了问题,是当事者的生活状态和交往互动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应站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待来访者及其心理病患,不能机械和还原地仅盯着问题和疾病,而更应着眼于问题和疾病产生的生态系统,即心理生活整体及来访者生活的人际环境和关系。治疗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治疗氛围,帮助来访者减少心理生活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增强自我或人格的内部整合,促使心理生活内部达到一种新的动态的平衡。同时,治疗师应帮助来访者积极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为恢复心理健康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体验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狄尔泰赋予体验在心理学研究中以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心理生命内在于体验并通过体验被直接给予,无论对心理生命的现象学描述还是解释学理解均首先依赖于体验,对心理生命结构系统的体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体验到来访者正在体验的任何感受,并积极促使和引导来访者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心理生活的意义及自己的当前存在的真实性。治疗师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受和捕捉来访者的内心体验,并鼓励和引导来访者接纳自己的真实体验,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根本保证。马雷尔(AlvinR.Mahrer,1927—2014)后来提出了体验心理治疗,并进一步发展出了转换心理治疗他认为体验心理治疗包括四个步骤:**,治疗师引导来访者产生一种强烈而完整的情感,以激活他/她的某些内心体验,这些内心体验是感受到但尚未产生意义的东西。治疗师引导来访者慢慢平静下来并保持这个状态。这个时候任何感受的出现都应受到欢迎,因为这样可以使来访者感到舒适和放松。第二,治疗师将自己的体验与来访者的体验联系起来。第三,治疗师引导来访者感受内心的体验并帮助其从原先的人格中解脱出来。治疗师和来访者在来访者的生活中找到事件,然后一起快乐地体验这一具体情境。第四,来访者以这种崭新的姿态生活在未来的情境中。马雷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治疗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体验来访者的情感阶段,而是应转换为“真实而完整的生活,进入当前的、栩栩如生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情景和情境中去……不是与人产生共情,而是应该完全地成为那个人。不是了解那个人的世界,而是你要生活在其中”。 五、主体论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把人看作是现实生活中有目的、有需求、有体验、有情感的主体性存在,认为人是自己独特心理生活的创造者、主宰者、管理者及自主展现者,并将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体现在了研究实践中。在描述心理学研究中,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像在自然科学心理学中那样是受研究者和仪器设备实验操控的被动者,而是可以自由展现自己心理生活和主观经验的主动者。这种主体论观念对于当代心理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对来访者要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信任态度,相信来访者具有主动寻求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愿望和动机,具有追求自我心理成长和完善自我心理机能的倾向,具有在治疗师帮助下实现“自愈”而非“被治愈”的潜能。我们不能把来访者看作是被动接受治疗的“羔羊”,而要将他们看作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和能动作用的主体。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来访者应建立一种友好互动的平等关系,鼓励和引导来访者不断反思自我,发现自己内在的真实情感,展现自己真实的主观经验世界,进而实现自我理解、自我指导和自我治疗。我们要相信来访者才是自己心理生活和心理症结的*彻底的知情者,治疗师要甘愿扮演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创造一种充满关怀和信任的治疗氛围,让来访者*终通过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来恢复和疗愈被扭曲的自我心理世界。五、主体论与心理治疗  描述心理学把人看作是现实生活中有目的、有需求、有体验、有情感的主体性存在,认为人是自己独特心理生活的创造者、主宰者、管理者及自主展现者,并将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体现在了研究实践中。在描述心理学研究中,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像在自然科学心理学中那样是受研究者和仪器设备实验操控的被动,而是可以自由展现自己心理生活和主观经验的主动者。这种主体论观念对于当代心理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对来访者要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信任态度,相信来访者具有主动寻求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愿望和动机,具有追求自我心理成长和完善自我心理机能的倾向,具有在治疗师帮助下实现“自愈”而非“被治愈”的潜能。我们不能把来访者看作是被动接受治疗的“羔羊”,而要将他们看作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和能动作用的主体。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来访者应建立一种友好互动的平等关系,鼓励和引导来访者不断反思自我,发现自己内在的真实情感,展现自己真实的主观经验世界,进而实现自我理解、自我指导和自我治疗。我们要相信来访者才是自己心理生活和心理症结的*彻底的知情者,治疗师要甘愿扮演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创造一种充满关怀和信任的治疗氛围,让来访者*终通过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来恢复和疗愈被扭曲的自我心理世界。

作者简介

王申连,1984年生,山东济宁人,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教师、市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为: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质性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社科优青”科研资助项目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十余项,发表文章40余篇,译著作8部,获多个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