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我国杰出的造园大师-曹雪芹生平新探

我国杰出的造园大师-曹雪芹生平新探

¥26.7 (3.9折) ?
1星价 ¥38.1
2星价¥38.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45511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48455110 ; 978-7-5484-5511-0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以分析大观园里的园子来探究曹雪芹先生的个人经历的图书。本书是作者在研究大观园和绘制《大观园平面示意图》时发现“曹雪芹造园思想”并意识到这种思想现在仍可用来作为规划和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随后,作者在红学研究基础上,通过新思路、新方法探索曹雪芹造大观园的思想。以大观园原型萃锦园、随园和长春园为媒介探寻曹雪芹的生平。萃锦园反映了曹雪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详情,随园和长春园体现出曹雪芹是一个职业造园师。

内容简介

本书由九篇文章组成,阐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确定曹雪芹有一套新颖、成熟、完整的造园思想;一个是想重新塑造曹雪芹的形象。 “从曹雪芹的造园思想到大观园的艺术原型,从大观园的艺术原型到曹雪芹的生平”是这本书的基本脉络,全书用一半以上篇幅探讨了园林建筑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得出了更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目录


**篇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001

一、 大观园探胜………………002

(一)大观园的“景区”划分………………003

(二)大观园诸景区的特色………………006

(三)大观园诸景区的分割和联系………………014

二、曹雪芹造园思想新探………………018

(一)景区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单元………………018

(二)园林应该有思想主题………………019

(三)景区要“以山相隔”“以水相连”………………021

(四)“诸景备” 的造园原则………………022

(五)景区和庭院建筑的人物性格化………………026

(六)绿化要切近景区主题………………029

(七)水路游园是可供选择的游园方案………………031

(八)要敢于采用新材料、新技术………………033

(九)要敢于突破传统造园理论,大胆创新………………035

三、关于《大观园平面复原示意图》………………040

(一)《大观园平面复原示意图》说明………………041

第二篇 曹雪芹是造园师吗?………………053

二、随园是大观园的艺术原型吗?………………056

三、随园是曹雪芹擘画的吗?………………066

四、曹雪芹是造园师吗?………………072

五、千秋功过话袁枚………………080

第三篇 曹雪芹与长春园………………085

一、 长春园的思永斋与大观园的“省亲别墅”………………085

二、谐奇趣与绛云轩的室内装饰………………092

三、长春园的设计构思与曹雪芹造园思想………………099

第四篇 曹雪芹在西郊小探………………105

一、是几时,曹雪芹撰写《红楼梦》?………………105

二、“苑召难忘立本羞”………………107

三、“无材补天” “作奇传”………………110

第五篇 萃锦园拾萃(二则)………………115

一、 京华何处怡红院?………………116

二、黛玉葬花知何处?………………121

第六篇 荣国府——一座典型的明清府第………………124

一、府第建筑的一般模式………………124

(一)府第建筑布局没有法定模式,也没有两座完全相同的府第………………125

(二)府第使用方面的一般模式………………127

二、荣国府——一座典型的明清府第………………130

三、“大观园偏写在东” 吗?——兼评“畸笏叟观点”………………136

四、荣国府与恭王府………………145

第七篇 试探曹雪芹的青少年时代………………154

一、“大胆的假设” :曹雪芹是马武的外孙………………154

二、求证………………158

三、反证………………171

四、自叙说再认识………………178

第八篇 曹雪芹晚年二三事………………184

一、消极出世还是积极入世?………………184

二、曹雪芹新妇=脂砚=史湘云………………192

三、穷时未著书,著书非穷时………………204

第九篇 附录………………213

[附录一]曹雪芹先生新传(为塑曹雪芹新形象而做)………………213

[附录二]大观园部分景点与其艺术原型对应表………………215

[附录三]作者曹昌斌君(1927-- -1996 )小传………………216

后记………………219


展开全部

节选

**篇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曹雪芹何时撰写《红楼梦》?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乾隆九年(1744)至乾隆十九年(1754) ,也有人说是乾隆十四年(1749) 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我们若将此两种说法综合合并,谓《红楼梦》写于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该不会有人反对吧?! 乾隆九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是北京城区和西郊一带园林建设*为兴旺发达的时期。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年的园林建设。头十年主要搞皇宫内苑的修缮,接下来便是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集中力量在北京城区和西郊一带大造园林,一气搞了十五年。乾隆二十四年以后,乾隆皇帝才把建设的重点移往承德、东北及江南等地。在皇帝大力倡导下,朝廷的王公贵族们便尾随其后,西郊一带的王公园、贝子园、公主园等相继建成,一时在北京掀起-场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其建设规模之大,景点数量之多,建筑质量之好,在我国造园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的问世和北京园林建设高潮同步,很难说这是偶然的巧合。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写得那么逼真传神,不可能完全出自作者的臆造。它必然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多年来,红学界从文学、史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里,我们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建筑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因为是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出现失误,易于取得人们的谅解,故不辞鄙陋,撰写此文,希望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大观园探胜 我们询问过不少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问大观园里哪一处的景色*好,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深。回答都差不多——稻香村。 这也难怪,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倏尔出现一片田园风光,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为之耳目一新。请看: “……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若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 看了这段文字以及书中其他有关稻香村的描写,就会理解为什么大家那么喜爱稻香村了。 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稻香村的完整性。你看,一侧有斜阻的青山,将它与潇湘馆等景点隔开;另一侧有山坡,转过山坡才能看到下一个景点;背面是“背山山无脉”;前面是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的农田。可见它前后左右,四界分明,自成体系;就是把它从大观园中游离出来,其意境情趣也不致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建筑学上,园林中这种空间完整、特色鲜明,可以与周围景色隔离开来的地段,叫作“景区”。稻香村是大观园中一个独立、完整、富有特色的景区。为行文方便,我们称它为“稻香区”。 用“景区”的观点来分析大观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大观园是由六个景区拼合而成的。如果对六个景区的范围、特色及在大观园中所占的位置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就等于了解了大观园。不然,园子那么大,庭院那么多,山水林木,五花八门,要介绍清楚都不容易,还怎么去一一评价它们的得失? “从‘景区’入手”,是我们经过长期摸索后找到的一条捷径,下面就沿着这条捷径,来剖析大观园。 (一)大观园的“景区”划分 大观园由六个“景区”拼合而成,如上述。《红楼梦》 第十七至十八回中,对各景区的主要建筑、景致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做了详细介绍。为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不妨跟着贾政的游园路线,再绕园一周,看看曹雪芹是怎样对六个景区进行艺术概括的。 贾政等穿过石洞“曲径通幽处”以后: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帶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 上有亭……”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桥上的亭子即沁芳亭,翠竹中的修舍即潇湘馆。 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个“景区”。结合书中其他描写,我们知道这里花木繁茂,溪水纵横,建筑之华丽,连元妃看了也深叹奢华过度。它是人间花柳繁华之地的缩影,贾府富贵风流的象征。因其位于大观园的前部,故命名为“园前区”。 从园前区转过斜阻的青山是“稻香区”,转过稻香区旁的山坡是另一批新的景点,有茶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等。 从景点的名称可以看出,这里是园主人观赏花卉的地方,是大观园里的后花园。我们把它叫作“花圃区”。 自“花圃区”沿盘山小道,攀藤俯树,翻越“大主山”,过折带朱栏板桥,迎面便是一座小小的庭院: “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 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竞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 这就是后来归宝钗居住的蘅芜苑。离蘅芜苑不远,是大观园的正殿和东西配楼等一组建筑(后文简称“省亲别墅”)。书中将这组建筑描写得金碧辉煌,十分气派。只见它: “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从上面的描写看,这组建筑的华丽程度,远远胜过园前区,仿若天上的宫阙。因此,我们把这组建筑连同蘅芜苑一带, 统称为“天上区”。 贾政等游览至此,适有人等着回话,对园内景色便不及细看。于是一路行来: “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圓亭。” 接着便进了怡红院,游览完怡红院,出后门,只见: “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忽见大山阻路……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至此,贾政等游园乃告结束。 我们将自天上区至怡红院一片景区,命名曰“寒塘区”;自怡红院后门至大门一-片景区,命名曰“葬花区”。 这样我们便跟随贾政游览完大观园的六个景区,还给它们命了名。它们的名称是:园前区、稻香区、花圃区、天上区、寒塘区和葬花区。 除上面六个景区外,园内还有一个面积相当大的水池。书中没有正面写这个水池,但却多次暗示这个水池的存在和它的具体位置。 《红楼梦》第四十回至四十一回中说:贾母在缀锦阁摆宴,命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 “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一日“借着水音更好听”,又曰“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可推知缀锦阁和藕香榭之间,有一片不小的水面。缀锦阁在天上区,藕香榭自当在天上区的对岸,相当于园前区的位置。亦即天上区与园前区之间,有一片不小的水面。 第七十六回中写道:园里有一座“洼而近水”的凹晶溪馆,“爱那皓月清波的”可以来此赏月;中秋之夜,黛玉、湘云来这里赏月时: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鄰粼然池面鈹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 “(池)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 “只听那(水中)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作者简介

曹昌斌,湖南零陵人,1927年出生,195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建筑系,1952年因院校调到到天津大学学习,1953年毕业分配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87年受命主管北京市大观园修建工程技术工作,工作中,对《红楼梦》素有研究的他对曹雪芹造园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六十岁退休时,他谢绝多个单位的高薪聘请,把生命的*后十年献给《红楼梦》研究。 曾庆华,曾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角研究《红楼梦》,在红学家们的“旧资料”基础上论证新的“假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