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26793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42679307 ; 978-7-5426-7930-7
本书特色
“假如你看不清自己的文化里也有一套维护自身利益、感情和偏好的模式,如何奢望自己能好好和别人的文化打交道?”
“希望这本书的定位不是关于苗族的‘那一本书’,而是描写沟通与误解的众多书籍之一。”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本书1997年甫一出版即受到众多媒体好评,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作为探讨医患关系与文化冲突的医学、人类学著作,被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列入推荐阅读书目。 ◎促使美国医疗体系做出改变的真实案例
1982年10月24日,三个月大的苗族女童黎亚癫痫发作,被父母送进美国加州的默塞德医院就诊。黎亚到达医院时发作已经结束,由于语言障碍,医生无法从黎亚的父母处获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而导致误诊。后来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在之后的几年中,黎亚被频繁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后,她被宣布脑死亡……
该案例引发了默塞德医院有史以来*严重的冲突,受到广泛关注。后促使美国设立了巫医制度,有计划地将其导入医疗体系。
人人都爱黎亚,却都救不了黎亚。医生治病方式与家庭认知理念产生冲突时,怎么做才是好医生?怎么做才算好父母?医患冲突的根源,是医生的失职还是患者的不配合?是误会、意外还是认知的偏差? ◎一部改善医患冲突、文化误解的未来启示录
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苗人以为西方医生“吃人脑”,医生以为苗人“吃胎盘”;苗人以为身体被切割会影响健康,所以手术于他们是禁忌,西方医生认为苗人手上戴的安魂绳环不卫生,会直接给他们剪断;西方医学要“命”,苗族文化要“灵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本书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度记录,处在文化的交界点,倾听双方的声音,深入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寻求文化沟通的破解之道。不仅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还给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以启迪。 ◎蒙太奇般穿插叙事,爬梳出苗族的特质
作者一方面用温情细腻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经过,另一方面以理性的语言、人类学的视角整体性地描述在美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穿插进行,内涵丰富、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他们在陌生的国度,无法找到文化认同,不能进行正常交流,不会西方人的“简单”日常操作,他们处处碰壁,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几乎没有人知道,苗人拥有丰富的历史、复杂的文化、有效率的社会体系,以及令人羡慕的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也是一部在美苗族的民族志,作者的思考充满了人道关怀,探讨了跨文化背景下沟通的新可能。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目录
序
1 诞生
2 鱼汤
3 恶灵抓住你,你就倒下
4 医生吃人脑吗?
5 依照指示服药
6 高速皮质铅疗法
7 归政府所有
8 弗雅与纳高
9 半西医半巫医
10 战争
11 生死关头
12 逃亡
13 代号X
14 民族大熔炉
15 黄金与炉渣
16 他们为何挑上默塞德?
17 八大问
18 要命还是要灵魂?
19 献祭
十五周年版后记
苗文拼音、发音与引文的注解
引用出处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节选
3 恶灵抓住你,你就倒下
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有一回姐姐叶儿(Yer)大力甩上公寓前门,不一会儿,黎亚突然翻白眼,双手高举过头,跟着昏了过去。李家人对发生了什么事倒没什么疑惑。尽管黎亚的灵魂已在“喊魂礼”中安置妥当,但关门的巨响还是太吓人,把黎亚的灵魂吓得飞出躯体,迷失了。苗族称这种现象为“qaug dab peg”,意思是“恶灵抓住你,你就倒下”。这里的dab指的是窃取灵魂的恶灵,peg指的是抓住或攻击,quag则是指根还在土里,身体却倒下了,就像谷粒因风吹雨打而坠落。
在苗英字典里,qaug dab peg 大多被译为“癫痫”。苗族人普遍熟知这种疾病,且又爱又恨。一方面,这种疾病被公认为严重且带有潜在危险。默塞德县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间的代表国会议员托尼·科埃略(Tony Coelho)就是癫痫患者。托尼颇得苗族人心。几年前,有些苗人得知托尼深受qaug dab peg之苦,十分关切,自愿找端公为托尼举行招魂仪式。不过苗人头目委婉劝阻了这种打算,因为他猜想托尼身为葡萄牙裔天主教徒,可能不希望有鸡或猪为了自己牺牲。
另一方面,苗人认为这是一种光彩的疾病,这令托尼惊讶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杀鸡献祭。托尼踏入政坛前,原本打算当耶稣会传教士,却因教规明定癫痫患者不能担任神职而未能如愿。令托尼失去天主教神职人员资格的疾病,在苗人眼中却格外适合担任神职。患有癫痫的苗人往往成为巫师,而癫痫发作就证明了他们有能力感知其他人无法看见的事物,也表示他们能够灵魂出窍,这是踏入不可见领域的必要条件。这些人由于患有疾病,自然会同情他人的苦难,担任治疗者时,在情感上也容易得到求助者的信任。成为端公并非个人选择,而是种天命。罹患qaug dab peg或其他病症包括颤抖和疼痛的疾病,都代表受到神召。当端公被找来诊断时,可能从这些症状推断出病人(通常是男性)已被选为“neeb”(也就是医灵,“端公”即指“拥有医灵之人”)的附身之所。患者无法拒绝这项职业,一拒绝,就会丧命。但无论如何,也很少人会拒绝。受神召而成为巫师的过程非常艰辛,必须接受师父多年训练,学习主持各种仪式和念诵祝词。正因如此,这项职业在族人间的地位相当崇高,端公也会被视为有德之人,毕竟医灵不会找平庸之辈附身。癫痫患者即使未被选为端公,这种超乎俗世的疾病也带有令人激动的光环,使病人变成重要人士。
李家对黎亚癫痫发作的态度,就反映出这种融合了担忧与骄傲的情结。苗人以善待孩子闻名。德国民族志学家胡戈·博那兹克(Hugo Adolf Bernatzik)在一九三〇年代和泰国苗族同住了几年,他写道,他研究的苗人把小孩视为“至宝”。在老挝,婴孩片刻不离母亲。婴儿不是睡在母亲怀中,就是被母亲背在背上。
由于苗人相信,恶灵一旦看到孩子被父母虐待,就会认为这是没人要的孩子,因此儿童很少受到虐待。住在美国的苗族父母大多也延续着这项传统,照料孩子异常周全。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和白种婴儿相比,出生不满一个月的苗族婴儿比较不焦躁,也更依恋母亲。研究员把这现象归因于母亲的态度。苗族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任何信号都更敏感,更能接纳,更能充分回应,也更能细心配合,毫无例外。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研究则指出,苗族母亲比白种母亲更常拥抱、抚摸孩子。第三份研究来自明尼苏达州的亨内平县立医学中心(Hennepin County Medical Center),运用埃格兰母子评量表(Egeland Mother-Child Rating Scale)比较孩子在学步阶段的苗族母亲与白种母亲。报告指出,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当的情况下,苗族母亲从“响应孩子紧张情绪与哭泣的速度”到“逗孩子开心”的十四个评量项目中,表现都胜过白种母亲。
弗雅和纳高用传统的苗族方式养育黎亚(两人一定能在“逗孩子开心”这项拿到特别高的分),一想到有任何事可能危害黎亚的健康和幸福,自然格外忧虑,因此两人常希望能治愈黎亚的发作,然而两人又认为这疾病是一种殊荣。熟悉李家的社工珍妮·希尔特(Jeanine Hilt)告诉我:“两人觉得黎亚有点像受膏者,像皇室成员。在苗族文化中,黎亚是相当特别的人,因为她体内有灵,未来可能成为巫师。有时黎亚的父母会认为,黎亚的状况与其说是医疗问题,倒不如说是神恩。”(我采访过四十多位曾与黎亚家人接触的美籍医生、护士,以及默塞德县的政府机构员工,有几位约略知道此病与灵有关,但只有珍妮确实询问过李家如何看待黎亚的病因。)
在李家,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这种无意识的选择过程就像任何形式的迷恋一样神秘难解。黎亚是父母心中*美的孩子,也得到*多拥抱与亲吻。黎亚所穿的,是*精致的衣物(弗雅戴着廉价眼镜,用她*细的绣针绣上花纹)。黎亚究竟是一出生就受到这样的疼爱,还是因为她身染神圣的疾病,或单纯只因为生病而特别受双亲怜爱,弗雅和纳高都不愿也无法思考。但有件事很明显,父母多年来偏爱黎亚的代价,有部分由姐姐叶儿承受。“两人责怪叶儿大力甩门。我多次解释这和关门无关,但两人都不相信。我想,黎亚的病让两人太过伤心,长久以来对待叶儿就不如其他孩子。”珍妮说。黎亚的癫痫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发作了至少二十次。其中两次让弗雅和纳高非常担心,只好把她送到三个街口外的默塞德小区医学中心急诊科。就像大多数苗族难民一样,两人对西方的医疗技术没有信心。两人住在泰国湄林(Mae Rim)的难民营时,唯一幸存的儿子成(Cheng)以及六个幸存的女儿中的洁(Ge)、梅(May)和楚(True)都病得很重。洁病死了,两人带着成、梅和楚到营里的医院求诊。成和梅很快就康复,楚转到比较大的医院后也终于痊愈。(李氏夫妇觉得孩子的病可能是恶灵作祟,因此也同时搬到新的小屋。李家旧住处底下埋了一个死人,他的灵魂可能意图伤害新的居住者。)经历了这次事件,两人仍旧相信苗族传统信仰解释病因与治疗的方式,但两人也开始相信,西医有时能提供额外协助,不妨两面下注。
作者简介
安妮·法迪曼(Anne Fadiman)
出身于美国纽约文学世家,197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怀俄明州担任野外探险向导,后重回纽约写作。目前于耶鲁大学担任驻校作家,所开设的写作课以内涵丰富闻名,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获耶鲁大学理查德·布洛德黑德奖之年度卓越教学奖。
法迪曼除了曾为《生活》杂志撰稿,也担任《文明》和《美国学人》杂志的主编。本书是她的**本着作,**次出手便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众多出版界重要殊荣。此外还出版有《书趣》(Ex Libris)、《闲话大小事》(At Large and At Small)等作品。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理解生命
¥10.5¥32.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