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义波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探究

语义波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探究

1星价 ¥53.3 (7.1折)
2星价¥53.3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0331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41页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67033108 ; 978-7-5670-3310-8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规模调查问卷、小规模叙事问卷、焦点小组的方式层层筛选出3位高校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文本搜集、网络志以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形成不同形式的数据,采取主题分析、语义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对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的特征、发展、变化、互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探索。本书深度描述了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揭示了指导其课堂话语设计并*终形成其课堂话语实践的教师课堂话语信念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目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课堂话语研究
1.2.2 语义波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1.2.3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及课堂话语信念
1.3 个人动机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与局限
1.7 研究方法
1.8 论文总体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教师信念
2.2.1 信念研究
2.2.2 教师信念研究内涵
2.2.3 教师信念研究动态
2.2.4 外语教师信念
2.3 教师课堂话语
2.3.1 话语研究
2.3.2 课堂话语研究
2.3.3 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2.3.4 教师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
2.4 合法化语码及语义波
2.4.1 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语义波
2.4.2 语义波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言语行为理论下教师课堂话语对教师教法的表征
3.2.1 教师教法
3.2.2 言语行为理论
3.2.3 教师教法的话语行为特性
3.3 信念系统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话语信念与实践
3.4 社会文化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3.4.1 理论内涵及发展
3.4.2 社会文化理论之于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3.5 语义波之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探究
3.6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4.2.1 研究范式的确定
4.2.2 个案研究的选择
4.3 研究场地及研究对象
4.3.1 选择依据及方式
4.3.2 研究场地概况
4.3.3 研究对象概况
4.4 数据收集
4.4.1 课堂观察数据
4.4.2 访谈数据
4.4.3 其他数据
4.5 数据分析
4.5.1 课堂观察数据处理及分析
4.5.2 访谈数据处理及分析
4.5.3 其他数据处理及分析
4.6 研究的可信度及真实度
4.7 研究伦理
4.8 研究方法局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韩老师
5.1 引言
5.2 生于内乱、曲折成长:韩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5.3 韩老师的教学环境
5.4 自上而下、层层解构:韩老师的课堂话语
5.4.1 韩老师的教学计划
5.4.2 韩老师的课堂话语
5.4.3 韩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5.4.4 韩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5.4.5 本节讨论
5.4.6 小结
5.5 固化中的挣扎:韩老师的课堂话语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杨老师
6.1 引言
6.2 基础坚实、教研结合:杨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6.3 杨老师的教学环境
6.4 内容引领、任务导向:杨老师的课堂话语
6.4.1 杨老师的教学计划
6.4.2 杨老师的课堂话语
6.4.3 杨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6.4.4 杨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6.4.5 本节讨论
6.4.6 小结
6.5 教研间的互促:杨老师的教师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吴老师
7.1 引言
7.2 体验促进、兼学中西:吴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7.3 吴老师的教学环境
7.4 讲练结合、双模协调:吴老师的课堂话语
7.4.1 吴老师的教学计划
7.4.2 吴老师的课堂话语
7.4.3 吴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7.4.4 吴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7.4.5 本节讨论
7.4.6 小结
7.5 协商下的创新:吴老师的课堂话语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
8.1 引言
8.2 语义波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精读课课堂话语特征与内涵汇总分析
8.3 教师课堂话语信念与实践的影响因素
8.3.1 个人因素
8.3.2 处境因素
8.3.3 宏观因素
8.4 语义波视域下的英语优质课堂教学促进建议
8.4.1 个人层面
8.4.2 处境层面
8.4.3 宏观层面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引言
9.2 主要研究发现
9.3 研究贡献
9.4 研究启示
9.4.1 外语教师个人课堂话语能力建构
9.4.2 外语教师发展中观处境改善
9.4.3 外语教师发展宏观背景促进
9.5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姚洋,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85年生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学科教学-英语)。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师认知与发展、外语教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