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

包邮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

¥193.0 (7.2折) ?
1星价 ¥193.0
2星价¥193.0 定价¥2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69506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935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42669506 ; 978-7-5426-6950-6

本书特色

《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主要叙述了公元1800—1945 年间全球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采取了将西欧作为“震中”逐步向外波及的叙述方式,目标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史学思想发展的谱系和画面。本书的前两编讨论了欧洲史学的发展轨迹,从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的诞生开始着手逐一细致地梳理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史学的流变过程;后两编主要论述了西方世界之外的史学和文化传统,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书汇集了不同史学领域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致力于揭示了历史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和确定的,同时展现出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历史书写的广阔性和复杂性。

亚欧大陆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世界史的解释权和书写权的问题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这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时代课题。借此契机,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牛津历史著作史》(五卷本)这部经典巨作,该图书项目将历史写作视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延续了沃尔夫、沃勒斯坦等学者以世界体系作为研究世界史核心结构的研究特色。摒弃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其学术和出版意义在于帮助中国学者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今中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为国内学界解释、书写和建构反映中国意识的亚欧史乃至世界史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内容简介

《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主要叙述了公元1800—1945 年间全球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采取了将西欧作为“震中”逐步向外波及的叙述方式,目标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史学思想发展的谱系和画面。本书的前两编讨论了欧洲史学的发展轨迹,从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的诞生开始着手逐一细致地梳理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史学的流变过程;后两编主要论述了西方世界之外的史学和文化传统,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书汇集了不同史学领域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致力于揭示了历史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和确定的,同时展现出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历史书写的广阔性和复杂性。亚欧大陆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世界史的解释权和书写权的问题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这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时代课题。借此契机,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牛津历史著作史》(五卷本)这部经典巨作,该图书项目将历史写作视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延续了沃尔夫、沃勒斯坦等学者以世界体系作为研究世界史核心结构的研究特色。摒弃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其学术和出版意义在于帮助中国学者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今中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为国内学界解释、书写和建构反映中国意识的亚欧史乃至世界史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麦金泰尔,墨尔本大学历史学教授;胡安·迈古阿西卡是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荣退副教授;阿提拉·波克是匈牙利科学院史学研究所副主任。译者岳秀坤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