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场对话 : 大国足球的反思与探索

中场对话 : 大国足球的反思与探索

1星价 ¥43.1 (7.3折)
2星价¥43.1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804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3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208180499 ; 978-7-208-18049-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足球不只是一场90分钟的比赛,更是理念与科学的较量 白岩松 苏炳添 里皮 诚挚推荐 张路 倾情作序 ● 对话百余位中外足球人,探讨中国足球的问题与出路 ——深度专访曾执教中国足球的教练,亲身经历+恳切建议 里皮、斯科拉里、埃里克森、奥拉罗尤、卡佩罗、马加特、图巴科维奇、伊万科维奇、博阿斯、佩雷拉、德拉甘、小克鲁伊夫、冈田武史…… ——对话深耕中国足球的本土名宿,对中国足球深刻洞察+实践做法 张路、吴金贵、孙继海、王海鸣、王丽平…… ——取经顶级教头,记录启迪中国足球的真知灼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希斯菲尔德、塔瓦雷斯、扎切罗尼、芬克 ● 校园足球/青训/各级赛事/俱乐部经营/科学训练/女足发展/教练培养/足球文化 后金元时代,反思与探索中国足球不可不读的经验与思考 ● 阿根廷/克罗地亚/日本/比利时/德国/乌拉圭 放眼世界先进青训模式,足球强国如何培养人才? ● 体能训练/运动医疗/数据分析/球探系统/守门员培养/五人制足球 探讨绿茵场下的科学专项,现代足球意味着什么?

内容简介

本书由取经名帅、问道青训和求解专项三个部分组成,作者结合了采访、调研与客观事件的整理,在回顾中国足球近20年历程、评析国内外足球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足球应如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首先,作者关注了大约20位在中国有执教经历的世界一流教练或国内资深足球人的经验与看法,他们包括里皮、斯科拉里、孙继海、张路等。从这些专业人士与亲历者的视角,以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与出路为纲领,探讨中国足球目前所面临的症结、解决的出路,如青训体系、女足发展、训练科学问题,等等。其次,作者还将视野望向世界,深入观察分析了日本、克罗地亚、德国、比利时、阿根廷这些足球强国的青训模式。第三部分则对体能训练、运动康复、足球数据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探讨。 两位作者各自发挥所长,既有资深体育记者的专业,也有体育经济学的宏观结构化思维,为读者带来足球之内与足球之外的思考。

目录

序(张路) i

前 言 1

上篇 取经名帅

马尔切洛·里皮

“银狐模式”的中国探险 7

张路

中国足球是怎么跑偏的?应该怎样重回正轨? 23

路易斯·费利佩·斯科拉里

适合教练与球员成长的好环境是什么样的? 39

斯文— 戈兰·埃里克森

足球不能“短平快” 46

吴金贵

留德深造的学院派教练,深耕中国足球30年的思与行 57

孙继海

青训问题是社会问题 68

科斯明·奥拉罗尤

“必须由真正懂足球的人来管理俱乐部” 78

法比奥·卡佩罗

“中国足球不能再建空中楼阁” 95

费利克斯·马加特

中国足球如何以“德”为鉴 104

奥斯卡·塔瓦雷斯

复兴乌拉圭足球的老帅与《培养制度化》 115

王海鸣

足球人需要有文化底蕴 128

王丽平

让更多女孩爱上足球 137

柳比萨·图巴科维奇

东欧教头如何缔造中超“泰山王朝” 147

布兰科·伊万科维奇

中国足坛需要对规则心存敬畏 156

安德雷·维拉斯— 博阿斯

成就我的是团队与理念 164

维托尔·佩雷拉

中国足球跨越式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176

德拉甘·奥库卡

人们很难看到教练和球队当时面对的真正问题 187

约尔迪·克鲁伊夫

体育总监与那些决定比赛的场外因素 197

若泽·莫赖斯

韩国足球发展能给中国足球什么启示? 210

托斯滕·芬克

“日本的足球文化在我看来是现象级的” 220

阿尔贝托·扎切罗尼

功勋主帅如何解读日本足球的崛起 228

中篇 问路青训

日本足球青训

热爱与耐心,谦逊和进取 241

克罗地亚足球青训

华丽却坚韧,东欧小国的足球狂想曲 257

德国足球青训

学徒、工匠、大师 267

比利时足球青训

一份计划如何帮助“欧洲红魔”走向复兴 279

阿根廷足球青训

生活、个性、快乐,足球*初的样子 290

下篇 求解专项

体能训练

中国足球离科学的体能训练还有多远? 303

运动康复

“从业”不等于“专业”,球员需要的不只是普通医生 320

数据分析

现代足球如何受益于科学技术 334

球探网络

完善的球探体系如何运作?发掘人才不是“刮彩票” 352

守门员培养

“中国在守门员位置上同足球强国差距*小”? 369

五人制足球

为什么说小场地是中国足球振兴的潜在沃土? 380

后 记 392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尔切洛·里皮 “银狐模式”的中国探险 (节选) 广州恒大当初给里皮及其团队提出的要求是,除了要赢得比赛,还要将球队打造成一支具有欧洲足球思维和组织模式的球队。为此,俱乐部授予了里皮全权,期望他能为球队上下注入“银狐”底色。里皮及其团队在对中国球员的训练和比赛习惯进行观察后,便开始了循序渐进地调整。比如,球队之前集训时,所有球员整个星期都要入住在同一酒店,即使是那些已经成家的球员也不例外。对此,里皮有意识地引导球员,集中训练固然很重要,但仍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在没有统一安排的时候,他们能够像平常一样生活,只需要在指定的时间来训练场参加训练即可—这也是广州恒大走训制的由来。又如,里皮甫一到任就发现,中国球员还没有到训练场更衣和在训练之后直接洗澡的习惯。在他**次组织球队训练时,球员们是在所住的酒店脱掉外衣,然后在前往训练场的大巴车上花了20分钟的时间换训练服,而完成训练之后,全身湿透的球员们又在大巴车上花了20分钟换衣服。这就是球队缺少组织安排工作和相关设施的表现—按照欧洲标准,这些环节都应在训练场而非大巴车上完成,俱乐部应该在训练场为球员设置更衣和淋浴的地方。此外,训练场也没有配备医务室、健身房等必要的场所。所有这些方面,里皮都着手进行了改善,球员们渐渐发现,只要他们来到训练场,一切就都安排好了,包括球队到客场比赛时也只需携带自身的私人物品,其他事务全都由俱乐部专人来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俱乐部在管理上更加向欧洲俱乐部靠拢,运作也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而这些改变对于提升球员职业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渐渐发现,只要他们来到训练场,一切就都安排好了,包括球队到客 场比赛时也只需携带自身的私人物品,其他事务全都由俱乐部专人来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俱乐部在管理上更加向欧洲俱乐部靠拢,运作也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而这些改变对于提升球员职业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里皮非常注重对球员们精神层面的鼓舞,一如他在担任中国队主教练期间公开表示的:“在亚洲,我们不应惧怕任何对手!”里皮不断地给广州恒大的球员们灌输他们的体能和球技在中超是*好的,是可以连续获得胜利的,但他同时也让球员们明白,平时训练的强度不应低于比赛的强度—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强度都远低于比赛的强度。持续的鼓励加之长期进行和比赛强度一致的训练,广州恒大球员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愈加耀眼。 此外,正是由于训练水平和细节管理的改变,以及整个教练团队的包容,先前出现的外援和主教练间的不和谐声音并未再现—他们很快就接受了里皮的执教理念,并坚定服从其安排。如今回看,外援在球队整体实力的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球队首夺亚冠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夺得亚冠冠军是我在广州队的执教生涯中*为深刻的记忆,也是我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可以说,亚冠冠军不仅使里皮成为世界上**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集世界杯冠军、欧冠冠军和亚冠冠军于一身的教练,也让广州恒大的球员们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如里皮在自己的著作《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里写到的那样:“在我看来,这 两年广州恒大*大的变化,是球员们在球场上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侵略性、技战术持续性、对抗性,所有这些技术细节都有了显著提高,每名球员的无球跑动增加了,战术执行力增强了,而且比赛尤其是大赛的经验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细节上,哪怕每一个环节只是增长了一个百分点,累积起来由质变到量变的变化,会大到惊人的程度。”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里皮为广州队带来的一套与国际足球发展接轨的“银狐模式”,这套模式为俱乐部长期称霸中超、居于亚冠强队行列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脉国足:国际赛事表现不佳的原因何在 里皮执教广州恒大俱乐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对比国家队在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前四场比赛惨不忍睹的表现,使得里皮入主中国国家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终,2016年 10 月 22 日,在万众期待下,里皮正式接过中国队的教鞭。 里皮的到来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球员们在十二强赛剩下的六场比赛中,展现出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气势,不仅在主场力挫强敌韩国队,大大提振了士气,更是打出了中国足球少有的自信和侵略性,这六场比赛的表现甚至堪称近些年来中国国家队的巅峰。 尽管*终以 1 分之差无缘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但众多中国球迷却从中看到了久违的希望并纷纷感慨:“里皮来晚了,如果他早一点接手,中国队就能够直通莫斯科了!”对此,里皮直言:“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来晚了,我只知道那是一次精彩却又不那么幸运的冒险。有两场比赛(指在昆明战平卡塔尔、在马六甲战平叙利亚)都对我们有利,(这两场比赛如果均取胜)是有可能帮助我们出线的。” 无缘俄罗斯世界杯后,里皮团队接管了各级国字号球队,成立国家二队及以 1995 年龄段球员为主的 U23 国家队,建立“大国家队”体系,开始着手备战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里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中国球员,尤其是之前未参加十二强赛的年轻球员,尽快熟悉自己的技战术理念,为此还专门委派自己的助手马达洛尼担任U23国家队的主教练。 然而,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U23国家队在八分之一决赛3 ∶4不敌沙特队,尤其是一度被对手连入四球,场面十分不堪,引发了舆论铺天盖地的讨伐。在与我们的对话中,马达洛尼坦言,中国U23的球员还无法适应一些国际比赛,“这是中国组建 U23 国家队的**年,我们为了挑选合适的球员,去看了预备队联赛。因为在中超联赛中,能够出场的中国球员年龄都太大了,球队不让年轻球员上场,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入选 U23 国家队的球员,不能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同龄球员一样,适应亚运会这样的重要比赛”。 这种现象同样体现在成年国家队的比赛中。2019 年阿联酋亚洲杯与伊朗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的三个失球全是由于后卫出现重复性的低级失误导致;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四十强赛第五轮与叙利亚队的比赛,中国队由于后卫的一记乌龙而输给了对手。“这不能简单地说是某个人的错,而是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球员一直都不具备适应一定水平赛事的能力,所以在踢重要比赛的时候,就会犯一些经验上的错误。”马达洛尼强调道。 在里皮看来,与伊朗队的亚洲杯淘汰赛,中国球员犯了很多防守上的错误,“他们很难在 90 分钟的整场比赛中保持连续不断的注意力,即使是那些水平*高的球员也无法做到。在比赛中分心,就导致了这种结果。关于这一点,当时(在国家队)我已经开始抓了,但显然需要时间,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来自外部的压力”。 对于中国球员无法在场上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等一系列在大赛中暴露出的问题,里皮认为,首先,“中国缺乏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很难与欧洲国家那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下来的足球文化相提并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赛中,中国球员总是习惯拿球之后观察队友的位置,然后再考虑下一步是自己带球还是传球,而欧洲球员往往在拿球之前,就掌握了队友或者对手的位置信息,因而接球之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个问题貌似是习惯所致,背后其实与足球文化相关。欧洲球员的传接球反应从表层看是从小日积月累练习的结果,往深层挖就是各阶段教练言传身教的结果,根源则是若干代足球人赛场经验提炼凝结的结果。这就是所谓足球文化积淀的一个细微体现。赛时全程保持注意力对欧洲高水平球员来说理所应当且完全不成问题,缘何对中国球员而言,注意力不集中却变成了难以克服的顽疾?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来回答。 其次,中国国内的联赛尚不足以培养出高水平球员。不少中国球员往往在俱乐部有上佳表现,到了国家队就难有出色发挥。对此,里皮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中国国内联赛还不属于高水平的赛事,对球员综合水平的提升有限,因此当球员踢国家队的高强度比赛时,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中国联赛与欧洲联赛相比节奏过慢,球员存在身体素质的局限,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提升日常的训练强度,这样才能使球员在比赛时有更出色的表现。”目前正效力于瑞士足球超级联赛草蜢足球俱乐部的中国球员李磊,在这方面有直观的感受,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外踢球*大的不同就是比赛、训练强度的差异,“在欧洲踢球(不论是比赛还是训练)不会给你过多的喘息时间和休息时间,比赛的节奏要通过训练来适应,有时候(在瑞士)训练的强度比比赛还大,且训练很密集。大家都觉得中国球员在比赛中停球停不好,技术动作变形,这些东西很多时候是通过比赛强度和训练强度去积累的”。正是受益于这种快节奏和高强度,李磊的能力才得以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再次,影响中国国家队球员发挥的还有长期的封闭集训。通常,每当重要大赛来临前,国家队都会封闭在专门的场地中进行长时间训练,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球队赢球,但里皮认为,长期封闭集训并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暂且不论现在疫情的原因,把球员们‘关’起来两个月练习射门和传球,当大家被封闭在接近军事化管理和心理约束的环境下太长的时间时,听从指挥的意愿就会越来越低,这对战斗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国家队的集训时长应该合理,如果过久会适得其反”。通过里皮团队的观察,每当国家队进行天数合理的集训时,球员们就会特别开心,训练时也会更加卖力,因为这给了球员们恰到好处的刺激。 将视角拉回至世预赛,在拥有多位归化球员助阵的情况下,中国队却依然在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中整体表现低迷,以 1 胜 3 平 6 负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五,无缘出线。这其中,对于归化球员的使用,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里皮看来,于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将能提高国家队水平的归化球员选入,在短中期内无疑会让国家队的表现有所提升,不过,并非每位进入中国国家队的归化球员都能发挥作用,“当我还在中国国家队执教的时候,中国足协曾委托我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一些优秀的华裔球员,确实是有一些的,(我注意到)世界各地都有华裔家庭,而他们的孩子就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球队踢球。我认为,归化球员在未来的中国足球发展中仍会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不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归化球员在数量合理、表现出色的前提下,是能够帮助年轻的本土球员提高水平的,然而必须警惕的是,如果(归化球员)数量过多,且自身水平或状态欠佳,就会过分挤占年轻球员在俱乐部中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让可供选择的本土球员数量变少,反而使国家队的实力趋弱”。里皮团队认为,中国足球未来在归化时,应瞄准那些更年轻的球员。以卡塔尔为例,由于卡塔尔国家队先前归化的球员整体更加年轻,过去几年,这些归化球员给其国家队带来的积极作用要远远高于中国国家队目前的归化球员。 切中要害:重视青训是提高国足水平的关键之法 外援和归化在提高一国足球整体水平上具有杠杆作用,但终究属于外部因素,若要治本还需要在青少年球员的投入和培养上给予*大程度的重视,并保有足够的耐心,毕竟牢固根基方能行稳致远。 “当我 2012 年来到中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没有青少年梯队。这怎么能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呢?完全不可能!必须要强制所有的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建立青少年梯队,13 岁、14 岁、15岁、16 岁、17 岁等等。经过几年历练之后,这些青少年球员就会提高和成长,进而为国家队输送人才。” 里皮团队的球探——安德烈因诺岑蒂(Andréa Innocenti)曾经在广州队和中国国家队工作,在因诺岑蒂看来,大多数中国俱乐部在青少年梯队的投资和培养方面并没有下足功夫,并且中国的青少年球员普遍缺少高水平赛事的锤炼。“通常,一名意大利青年球员一年可能要踢 50—60 场比赛,而中国的青年球员只能踢 20 场左右的比赛,这其中一些比赛的质量和竞争强度也很难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中国的青少年球员也非常缺少国际对抗赛的历练,与世界其他国家球员的交流太少。青训的低效直接导致中国球员在进入国家队时,往往还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技术训练。”简言之,中国青训在训练水平和比赛质量上还比较落后,也不具备让球员们稳健成长的良好足球环境,所以青少年球员乃至职业球员,一直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国际大赛。 不过,即便将中国优秀的青少年球员都送到国外进行培养—姑且不考虑其是否真正可行,依然回避不了国内青训强度和赛事质量不高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还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建立基于本土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举办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联赛,积极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青少年队伍的比赛与交流,才是破解困局的不二法门。 可喜的是,2022 年 6 月 1 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 年)》正式发布,标志着面向全体青少年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正式落地,该项赛事也是我国覆盖面*广、竞技水平*高、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的青少年足球顶级赛事。在里皮看来,举办如此规模的赛事,可以帮助青少年球员更好地成长并积累经验,但切忌给球员施加太多的压力。“总之,和青少年足球相关的一切都非常关键,他们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诞生,也会促使各职业足球俱乐部更加重视青训。里皮建议,在此基础上,国家队应该和俱乐部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从 U15、U16 和 U17 开始选材培养,提前做好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各级国家队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有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作为基础,还需要让中国的青少年在训练强度和踢球方式上都更加接近于世界足球强国。里皮观察后发现,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在思维和教授方式上已经不合时宜了,若要有所改变,就需培养有先进足球思维的本土教练,“可以邀请曾经在中国执教过的优秀外教来给中国教练们授课,虽然现在电视和网络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研究技战术和球员,但是(线下)面对面教学效果会更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教来到中国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了解和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然后在充分认知中国足球现状的前提下尝试着去做出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基于国际足球思维而非中国思维的,而且改变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因此,万万不可仅通过几个月的时间甚至两三场比赛就判定教练的水平,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如今,“银狐”已经离去,但他依然十分关心中国足球的发展,正如里皮自己所说,他热爱中国,也热爱中国足球,深感自己与中国足球紧密相连。他很期待在未来重返中国,来看看这个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来和中国的教练们愉快地聊聊天…… 里皮始终坚信,足球是一种文化,足球的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高密度的资源和大量集中的人力完成快速发展。即使是其为中国足球量身打造的兼具欧洲足球范式与他个人执教风格的“银狐模式”,本质上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所以,切忌求快,欲速则不达。 国家队的成功,是一个国家足球文化积淀的自然显现。这种积淀存在于和足球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中,在细节之上,还有顶层设计,所有细节和整体战略相加,才能使一个国家的足球文化生根发芽、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能被动消极地等待,需要我们沿着正确方向步步前行、接续奋斗。 在里皮的祖国意大利,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接触到足球,因为他们的家长往往都是球迷。等到了能踢球的年龄时,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一起踢。意大利的足球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并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说,足球早已融入了意大利人的血液。 与像意大利这样有着悠久足球文化传统的国家相比,中国足球要走的路还很长。里皮刚来中国时,路边大多是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直到*近几年,足球场才多了起来。但总体而言,我们还需要在培育足球文化方面继续加大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爱上足球并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一定要更加重视青训,中国足球水平提高的唯一方法,就是发展青少年足球。”里皮反复强调。 体能训练 中国足球离科学的体能训练还有多远? (节选) 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3 日,怀揣着世界杯梦想再度启程的中国队迎来了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首轮与澳大利亚队的较量。在高昂的斗志和全国的期待中,中国队上半场出乎意料地采取高位逼抢战术,几次精彩的传跑配合屡屡威胁到对手球门。然而好景不长,中国队队员的体能储备在支撑近 20 分钟高强度逼抢后便迅速告急,随后缓过神来的“袋鼠军团”意识到了中国队体能接近临界点,凭借快速反击在三分钟之内连下两城。此后的比赛便彻底被对手接管,体能见底的中国队员又一次陷入技术动作严重变形、身体对抗乏力的怪圈,这场万众瞩目的国足十二强赛首战终以 0 ∶3 惨淡收场。 诚然,澳大利亚队近年来的整体实力已有所下滑,可我们的球员在面对这些“混迹”于欧洲次级联赛的对手时,不仅在技术层面技不如人,就连在足球运动*基础的体能上也暴露出巨大的差距,无论是跑动能力、冲刺和变向速度,还是身体对抗水平,依旧全面落于下风。这不禁引起许多球迷和从业者的深思:我们的球员从小就在圈、折返跑等体能训练上投入了大量时间,成年后也不断征战职业联赛,长期接受着职业球队严格的体能训练,为什么到了国际赛场仍然存在如此明显的体能差距,甚至在节奏较慢的国内联赛中都能时常看到有球员在 70 分钟左右便抽筋倒地。也有人进一步发问,中国足球对于体能训练的理解究竟与足球强国存在怎样的差距? 事实上,中国足球体能训练已全方位落后世界,而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专项训练思维的贫弱。专项即“特定的某个项目”,专项训练思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各项运动都有其独特的身体运动模式,相应的体能训练也应该根据专项的特点进行设计,充分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有直接关系的各项素质;其二是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理应采取差异化的体能训练安排,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进行专门化的训练设计。其实,专项训练思维的正面效应在中国早有应验,正如本书前文所述,在里皮执教广州恒大时,令诸多亚冠对手包括澳超球队胆寒的“惹不起的下半场”,就是科学开展专项体能训练的果实。时任体能教练高迪诺曾在意甲、意大利国家队、中超和中国国家队工作多年,他用亲身经验为我们阐释了专项体能训练的价值。在随里皮执教中国国家队期间,高迪诺还有一位重要的搭档,就是世界级体能教练马西莫内里(Massimo Neri),他曾在罗马、尤文图斯、皇家马德里等欧洲豪门俱乐部以及英格兰代表队任职过。在中国工作期间,内里同样对中国球员经常在 70 分钟左右抽筋的现象表示诧异,为此还进行了深入的跟踪分析。两位专家都强调,中外球员体能上的差距早在青少年阶段就有所显露。对此,曾经在尤文图斯、日本国家队和北京国安等队任职的世界级体能教练金尼奥·阿尔巴雷拉(Eugenio Albarella),也在工作中对中国青少年体能训练状况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中国足球近年来在体能训练上做出了一定改进,但仍然存在诸多亟须完善的方面,中澳之战足以让我们清醒:中国足球体能训练的改良依旧任重道远。 基于此,为了逐步揭开中国球员体能欠佳的谜团,并求索下一步改良革新的方向,我们邀请了高迪诺、内里和阿尔巴雷拉三位体能教练共同进行探讨。 中国成年队体能欠佳之谜 解谜 提及中国球员体能不足,人们*常想到的就是比赛中抽筋的场面了。中国成年队的球员在比赛中频繁抽筋,固然是和人们常说的基因遗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这远不是全部谜底。根据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经历,高迪诺分析中国球员频繁抽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球员本身的耐力储备不足,无法支撑整场比赛。“中国球员在赛季前的准备期和日常的训练中欠缺充足有效的耐力训练。耐力训练不同于速度训练。速度更多是靠天生的,取决于人体快速肌肉纤维的占比,而耐力更多是要通过后天练习来培养的,即使那些先天速度快的球员平时也需要做好耐力练习。” 第二,体能分配不均。“这既包括了球员自己在上下半场体能输出不均,有时候上半场输出了过多体能,下半场抽筋的概率就会增大;也包括了教练在技战术设计方面给场上 11 个人安排的任务不均,如果某个位置的球员承担了过多的职责,消耗了过多的体能,自然也就更容易抽筋。” 第三,球员在日常训练中没有模拟真实整场比赛的强度。这既有可能是训练计划本身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球员没有认真地按照计划去训练。“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与中国俱乐部较为拖沓的训练节奏不同,英国联赛的球员在日常的 1—1.5 小时训练中会进行超高强度的对抗,其训练强度甚至大于比赛。经过这种训练的球员能够轻松地适应比赛中的大量体能消耗,体能储备足以应对 90 分钟甚至 120 分钟的比赛,因体能下降而导致的动作变形和决策迟钝也比中国球员要少得多。” 对于高迪诺提出的以上三点,他的搭档内里表示认同。除此之外,内里提出中国球员频繁抽筋可能还跟饮食有关:“中国球员通常以米饭作为主食,米饭提供的是即时能量,消耗较快,因此球员的血糖下降也快。等到球员上场进行高强度比赛时,往往容易快速陷入供能不足的困境。欧洲很多国家的球员主食并不是米饭,比如意大利球员通常偏爱意大利面,其中富含的粗纤维能更为持久地为球员提供能量。另外,意大利球员有时候在临上场前还会吃意大利面来摄入碳水化合物,而中国球员似乎很少在赛前进行能量补充。”不过,内里表示上述观点只是他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分析总结出来的,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这个问题也同样值得国内学者研究。如果频繁抽筋确实和饮食有密切关联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地调整中国球员的饮食习惯。正如本书前文所述,深圳队前主教练小克鲁伊夫在国外俱乐担任体育总监时就曾对球员的饮食进行了高度精细化的控制。事实上,对球员饮食的严格把控在世界足坛已然成为一种风尚,越来越多的欧美俱乐部愈加重视起球员的科学饮食。 除却饮食因素,内里发现中国球员频繁抽筋可能也有精神层面的原因。“很多时候,球迷高分贝的呐喊助威能够帮助球员挺过体能难关。”他认为中超和欧洲顶级联赛相比,球场氛围还不够热烈。高迪诺也表示,英超、德甲等热门联赛的球迷上座率很高且相当狂热,他们的呼喊能感染和鼓舞赛场上的球员,让球员心理上暗示双腿避免抽筋。另外,内里直言中超的整体竞技水平还不够高,青少年球员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仍不够科学,造成球员在缺乏竞争、远离社会的环境下“自我设限”,日渐习惯了平庸的节奏,不仅懈怠了体能训练,在其他很多方面也丧失了锐意进取之心。

作者简介

王健舒,资深体育人,“中国金球奖”特邀评委,“体坛新声代”创始人,博士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专注于体育人物专访和足球产业研究。 白宇飞,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经济50人论坛发起人,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总协调人和主执笔人,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