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9870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4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43987036 ; 978-7-5439-8703-6

本书特色

北京,曾是国都,后来成为故都,深厚悠长的文化历史底蕴造就了这座城市沉重的分量,从铢庵的《故都见闻录》到蔡元培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从老舍的《想北平》到乐均士的《北京的腊八粥》,从刘雁声的《北京的灯市》到蹇先艾的《离散》,无一不是抒写对北平这座古老城市的情深意笃。

内容简介

北京,曾是国都,后来成为故都,深厚悠长的文化历史底蕴造就了这座城市沉重的分量,从铢庵的《故都见闻录》到蔡元培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从老舍的《想北平》到乐均士的《北京的腊八粥》,从刘雁声的《北京的灯市》到蹇先艾的《离散》,无一不是抒写对北平这座古老城市的情深意笃。《旧时北平》,版面字数28万字,收录了71篇文章,分为“北平风物”“北平闲话”“北“旧城系列”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报纸、期刊、书籍中精选与各城市相关的文章,分门别类,编辑而成。各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苏州、重庆、成都、昆明、香港、澳门、台湾等。选文标准为文献性兼具文学性。所谓文献性是指所选之文皆为非虚构类的,或见闻,或传记,或专访,或特稿,或研究成果;所谓文学性是指所选内容涉及民俗、风物、文化、地理、衣食住行等方面,文笔轻松,具有可读性。文章的作者既有大家,亦有寂寂无名之辈,力求真实呈现每一座城市曾经的历史文化风貌。平季候”“北平岁月”“北平战记”五个部分。

目录

PART 1 北平风物
故都见闻录(节选) 铢庵
北平的杂碎 了平
北平素描 姚克
北游录话 铢庵
难认识的北平 老向
北平的货声 吕方邑
北平的庙会 张玄
北平的好坏 知堂
北平通信 废名
后门大街 孟实
北京话里的比喻 毕树棠
松堂夜话 毕树棠
北平的味儿 果庵
风沙寄语 季黄
PART 2 北平岁月
怀蝶室谭影 李营舟
忆北京 学昭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节选) 蔡元培
北平旧书肆 商鸿逵
西郊两大学 任浩
从厂甸买书说到北平的旧书业 蔽芾
北平图书馆散记 肖今
北大的教授们 柳存仁
汉花园的冷静 柳存仁
忆松坡图书馆 蹇先艾
清华园之夏 梁允恭
PART 3 北平闲话
北京的穷相 李景汉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秋声
北平的说书 闻国新
梆子和落子 陈灵谷
谈油炸鬼 知堂
打小鼓的 刘小蕙
北平的市场 太白
菜市口 钦文
“数来宝”里的“溜口辙” 徐芳
住的问题在北平 《申报》特别报道
北平的公寓 徐崇寿
故都寻房记 斯冰
北平救世军的贫民寄宿舍 阿难
中山公园的茶座 谢兴尧
北平的巷头小吃 徐霞村
想北平 老舍
北平的豆汁儿之类 纪果庵
慈慧殿三号 孟实
北平的窝窝头 张中岳
北京菜 金受申
北京的酒 金受申
大酒缸与小饭馆 识因
帝城十日 晦庵
听戏 老乡
谈故都的吃 陈诒先
旧都的茶楼 凌霄汉阁
PART 4 北平季候
北京的腊八粥 乐均士
谈北平旧历年节 刘蛰叟
北平夏的回忆 宛木
故都之秋 子冈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北平的气候 朝英
北平的春天 知堂
忆北平的旧岁 春风
北京从前的消夏 识因
北平的灯市 刘雁声
PART 5 北平战记
危城琐记 老向
陷于重围中的北平通信 老向
友来话北平 老舍
西苑*后的一瞥 予亦
神秘的红旜口 予亦
从北平到天津 萧无
困平离平记 徐铸
平津忆述(节选) 耐飙
散离 蹇先艾
展开全部

节选

故都见闻录(节选) ——铢庵 炒栗 今南方诸都市,每至中秋前后,街头巷尾,以糖沙炒栗卖之,标曰“良乡栗子”。南人于北方地名多模糊,独良乡以炒栗,得印入人脑矣。良乡者,由北平西南出**县也,炒栗之垂于吾国史乘者,至今已几千年。按《契丹国志》,萧罕嘉努尝对辽主言:“臣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辽以燕为南京。必辽之君臣习于燕京风俗,故萧罕嘉努举以为喻,期其易晓也。《老学庵笔记》云:“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其《剑南集·夜食炒栗有感诗》注云:“漏舍待朝,朝士往往食此。”据此则汴京亦有此风,而南渡以后复传至江表也。然则区区一物,关系千年来世运之升降,文化之迁移,有如是者,秋宵霜冷,清灯之畔,买此物盈握,啖之有味外味,弥足发思古之幽情。其在北都,炒栗而后,继以白薯。烤白薯外焦内熟,买一枚立街头食之,可当一餐;煮白薯汁浓作赤色,味尤腴美,无论贫富,皆嗜啖焉。盖其香味隽厚,富人虽舆马过衢巷,未有不遥闻而动食指也。 糖葫芦 北都承蒙古遗风,颇嗜酥酪之食,《世说》载南人至北,不惯奶酪,则其来亦久矣。今通衢间有奶茶铺,即专售此类食品者。所制奶饼,味酢而臭膻,北人以为珍味,而南人多见之蹙额。盖南北食性之殊,亘数千年未能融贯。明因元俗,食品尚多采自塞外,《宸垣识略》云:“前明冬至赐百官甜食一盒,凡七种。一松子海哩□(特殊字)。郑以伟曰:‘□(特殊字)’字诸字书不载,今亦不识海哩□(特殊字)为何物,盖灵元人语也。”又《戒庵漫笔》载“前明四月八日赐百官午门外食不落夹。不落夹者,亦元人语,或云粽子。”或云即今饽饽字,似尤近之。饽饽者,乃麦食之通称也。至如满洲食品今犹盛行者,则萨齐玛是。其物以冰糖、奶油合臼面为之,形如糯米,用石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芙蓉糕与萨齐玛同,但面有红糖,艳如芙蓉耳。是二者,皆无潼酪之味,虽南人亦克欣赏。然吾以为价廉而味隽者尤莫如冰糖葫芦,法以竹签贯蒲陶、山药、海棠果、山里红、勃脐、胡桃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爽口。北方冬季非盛炽炉火不暖,故宜常食凉物,以润心肺。其在关外,则恒啖西瓜,都中多以生萝卜代之,洁白多汁,冷沁脏腑,虽贫人皆得饫其味。 黄芽白 北方霜早寒深,宜冬季无蔬菜可食,然乃适得其反,黄芽白者,得霜愈浓则愈甘美,一至春令,索然无味矣,所谓霜菘是也。炉火既燃,煮菜一盎,和羹食之,可以加餐,无劳更假肉味,且日日啖之不厌,故非他蔬可及。若以盐渍缸中,镇之以石,寒重冰凝,入口如啮冰雪,爽脆无比。东坡所谓“醉后啖盐齑”,定即指此。往时满人于嘉平八日杂煮珍果米粟为饴麇,号曰“腊八粥”,亲友互相饷遗,必以此齑为胜,云菜之美恶,可以卜家之盛衰。北都寒季皆燃煤球以取暖,贫家室小窗严,煤火将烬,则生毒臭,人卧不觉,中其毒则窒息而死,往时缺西药急救之方,惟急饮以齑汁,则可苏,亦赖家家俱有此物也。近年多用西式火炉,即使仍用煤球,亦多知移将烬之火于室外而后就寝,又警区多备药物,广为劝告,此患渐稀矣。凡初至北都者,宜审问而慎防之也。又北都有温室,可以人工育蔬蓏,故冰雪严寒中,思食王瓜之属,可以立应,特价奇昂耳。 -2-4

作者简介

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四十年。长期耕耘于图像文献和城市文化史等领域,相继主持“上海年华”“民国电影”“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等多个学术项目。他对上海小校场年画、名人讣告、土山湾与月份牌的研究,都开风气之先,此外,还编撰了有关近代电影、话剧、日记书信、历史原照的多种专著,参与策划各类有关上海都市文化的专辑纪录片与大型电视节目。近几年,他致力于挖掘近代海派文献,主编“海派名物典藏”“海派文献丛录”“近代报刊文献辑录”“海派”等丛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