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岐黄求真集 下册

岐黄求真集 下册

1星价 ¥61.5 (7.5折)
2星价¥61.5 定价¥8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299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5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117329958 ; 978-7-117-32995-8

内容简介

  以《内经求真》《伤寒论求真》《金匮要略求真》《温病求真》等专题,阐明中医经典中的学术疑点、难点、要点,有助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以《中医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中医优势》等专题,阐明中医研究方法、理论特点、诊疗优势所在,以及如何在学习、运用过程中,既充分发扬光大中医优势,以中西两种医学互鉴互补,共同做好救死扶伤工作。以《如何看待中医科学性问题》《如何看待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如何看待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如何看待中药用量问题》等专题,阐明中医科学性原理,阐明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本质,阐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工作灵魂的所以然之理,阐明中医疗效当从明理中求取,而不是从盲目放大药量中求取,以期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学习、运用指明方向。各个专题都结合真实临床案例进行入微分析,既有深刻说理性,又有生动的启示性。

目录

◎ 如何看待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1
◎ 如何看待中药用量问题/ 53
◎ 如何学习古医案/ 108
◎ 经典学习贵求真/ 143
◎《 内经》求真 / 188
◎《 伤寒论》求真 / 284
◎《 金匮要略》求真 / 329
◎ 温病求真/ 405

展开全部

节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恒动理论特点的客观要求,和中医理论是自然天成的关系,理论是“母”,“辨证论治”是“子”。没有整体恒动的理论特点要求,就没有“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运用原则贯彻实施。自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体系诞生以来,这个方法学原则就一直在实践中被默默运用,不断发展,愈积愈厚,渐臻完美。张仲景是**个在临床上全面执行这一方法学原则的医家,他的《伤寒杂病论》就是**部对辨证论治原则全面贯彻实施的典范之作,客观上为后世中医临床运用起到了卓越示范作用。所以后世评价《伤寒论》是万法之宗、群方之祖。他也因此登上了医圣祭坛。是辨证论治成就了他的医圣地位,而不是他创造了辨证论治原则。现代教材把仲景对“辨证论治”的贡献定位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这个定位是很客观,很准确的。张仲景是“辨证论治”原则的执行者、运用者、推广示范者,而不是创造者。不要往圣人头上乱戴“创造辨证论治原则”的高帽子,那不是在给圣人增光添彩,而是在亵渎圣人的高洁德行。迷恋戴高帽子,帽子越多越骄傲,帽子越大越自豪,是现代某些读书人的癖好,绝不是圣人的理想追求。圣人的理想追求朴素得很,那就是救死扶伤,拯危济困,作为医学圣人,不仅有强烈的辨证论治意识,而且有严谨的辨证论治行为,令人遗憾的是,却没有明确提炼出这个诊疗方法学概念。正是因为没有“辨证论治”方法学旗帜的张扬,历代医家在临床工作中并没有一定要执行某个“治疗原则”的明确意识,因而使得“辨证论治”原则长期处于自用而不自知的朦胧状态。直至明代,人们才开始思考:中医到底是按照什么规矩准绳在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换个说法,那就是:驾驭中医理法方药运用的,到底是个什么方法学原则?直至晚清,大家才把这个问题真正想明白,弄清楚。以现有文献资料看,*早进行中医临床方法学概念提炼的,大约始于明代周慎斋门人胡慎柔等的《周慎斋遗书》,书中提炼出的概念是“辨证施治”。在这个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敲、精确提炼的,是晚清医家章虚谷。他在《医门棒喝》中把“辨证施治”中的“施”字改成了“论”字。正是这一个字的改动,使中医治疗学的理论性特点得以突显,中医诊疗的方法学原则得以深刻体现,因而迅速得到中医界公认。“辨证论治”从此成为中医诊疗原则的标准概念。有人也许认为改不改这一个字都无关紧要,反正都是那么在运用,何必吹毛求疵呢!绝不能这样看!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差很大!“辨证施治”远不如“辨证论治”严谨准确!“施治”既缺乏明理知用的严肃学理性,也缺乏理法方药各个环节都必须深求精辨的严谨操作性,淡化了深邃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诊治标准要求,带有很大随意性,对临床诊疗不具备神圣的规范性色彩。“论治”既有明理知用的严肃学理性,又有理法方药各个环节都必须深求精辨的严谨操作性,强调了深邃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诊治标准要求,不带有丝毫随意性,对临床诊疗具有神圣的规范性特质。中医整体恒动的理论特点本身所要求的就是理法严谨、标准严格、态度严肃的“辨证论治”,而不是随随便便的“辨证施治”。唯有“辨证论治”才是对中医理法方药运用原则的深刻把握和准确提炼!有了这个学术概念,中医理法方药临床运用随疾病在时空运动中的变化而灵活变化的诊疗理念,就由长期潜在转换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旗帜高扬,成为中医学术界公认的诊疗方法学概念。真是一字值千金。作为**个“辨证论治”原则执行者、运用者、推广示范者的张仲景,开创了整体恒动认识理念在中医理法方药临床工作中全面贯彻实施的新纪元,功莫大焉!在这之前,中医理论到底应该如何运用?虽然整体恒动特点的客观要求摆在那里,要求临床工作一定要“有是证”才能“用是药”,但到底如何体现,却没有人能率先垂范,大家都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整体恒动的客观要求仍不能在临床实践中全面落实,中医理法方药运用仍不能环环相扣,中医临床仍处于理不驭法、法不统治、治不及本的混乱状态。在这之后,“方证对应,药随证变”成为体现“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模式,“辨证论治”成为指导中医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原则,理法方药运用成为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中医临床工作从此进入无理不言法、无法不言治、凡治必求本的科学运用轨道。是不是从《伤寒杂病论》问世起,中医就进入了人人懂得“辨证论治”,个个精通“辨证论治”的中医繁荣兴旺时代?实话实说,哪里是那么回事!历朝历代,真正懂得“辨证论治”,真正会“辨证论治”的人还是为数不多!果真人人都精于辨证论治了,历代名家在著书立说时,也就不会发那么多世风日下、学风日颓、庸医杀人、邪说乱世的感叹了。更不会高喊着要补偏救弊了。现实也是如此,说到“辨证论治”,哪个中医人不熟悉?一跨进中医门槛就开始听老师讲“辨证论治”,从基础讲到诊断,讲到方药,讲到临床各科,讲到四大经典,讲到历代名家,一直都在讲“辨证论治”。讲的人嘴巴磨破了老皮,听的人耳朵听起了老茧,无不烂熟于口,烂熟于耳,就是少有烂熟于心的人,更是少有融入灵魂的人!只有融入灵魂,才能算是中医学术修炼的高境界,“辨证论治”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仅仅满足于烂熟于口耳的人,常常是谈起“辨证论治”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用起“辨证论治”来格格不入、难通一窍。烂熟于口耳不等于烂熟于心,更不等于融入灵魂,只能算是对专业的常识性了解,连入门功夫都说不上,绝不是学术修炼的高境界!

作者简介

宋兴,男,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知名中医文献学专家,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潮祖先生学术继承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