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身份、权力与场所(翻译版)

包邮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身份、权力与场所(翻译版)

¥69.2 (7.2折) ?
1星价 ¥69.2
2星价¥69.2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3830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117338301 ; 978-7-117-33830-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将介绍医学教育现状,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为什么现在的医疗教育常存在一定风险。第二个部分为全书主体,主要通过详细分析医学生和医生如何在基于工作的环境中学习,讨论医学教育中的身份、权力和定位的问题。第三部分着眼于医学教育研究,并提供了一些实例。本书提出了“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s central to medical education”(认同构建是医学教育的中心)的观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教育过程构建这一认同,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西方医学教育杂志中关于“认同构建”的文章,点到为止地介绍了一些社科理论。

目录

●导言/1
部分医学教育—医学民主化的力量/9
章作为“病人”的医学教育/10
不是预言未来,而是发现趋势/10
历史关键时期的医学教育/13
交叉路口与危机:病人情况如何?/15
症状可能在于医学教育的“教育过程”,治疗方法可能是新的教育方式/18
第二章超越实践理性/26
从批判性思维到实践理性:医学教育变革依然任重道远/26
医学教育思维的潮/35
“足够好”还不够好/38
第三章从学习理论中获得灵感/40
事物的本质/40
医学教育的意义—对实践知识的再思考/45
第四章社会文化学习理论/51
从历史中学习/51
三种学习方法/52
Miller的精简版?/55
对比学习隐喻/58
活动理论/60
认知学徒制和分布式认知/63
动态学习和复杂性/63
系统思考与学习/65
结论/68
第二部分医学教育中的身份、权力与场所/69
第五章培养医生/70
什么是“身份”/70
从“医学生”到“医生”:学习理论能否解释这一身份转变?/73
行动者网络理论/75
实践社区/77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82
第六章失控的医学世界中医生的新身份/87
中心还是中心吗?/87
医生:诊断学家、症状学家和鉴定家/88
21世纪的医生:类似“医疗公民”新身份的涌现/92
医生两种身份的转变:作为诊断学家的医生和作为教师的医生/97
第七章医学教育者与临床带教老师/99
理清思绪/99
探讨医学教育者身份的框架/101
危机与转型中的身份认同/102
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框架识别医学教育者与临床带教老师/104
第八章基于学习和写作的医学教育者身份建构/112
背景/112
基于教与学思想的身份定义:教室与诊室里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民主观念/114
同理心和“普洛斯彼罗效应”/116
医学教育的保守主义/118
组成性原理/119
从文学视角看医学教育者的身份/119
第九章医学教育中的权力/124
权力的主体/124
专权、毛细管力、美德的力量和虚拟的力量/129
第十章场所:医学教育的场所/140
简介/140
医学教育当前处境/141
医院建筑结构与认知架构/146
平台/150
白色立方体/151
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职业场所及其去领域化/153
第十一章模拟学习与学习模拟/159
模拟时代/159
模拟理论:从古典到后现代/163
模拟学习的优点和缺点/165
模拟项目:模拟与基于工作的学习之间会出现对话吗?/169
第十二章全球医学教育困境/177
强势价值观的潜在影响/177
比较教育学/180
西方医学教育是否具有影响力?/181
全球医学教育视角下的缺陷/183
全球的、本土的还是“全球和本土的”?作为商品的知识贸易/184
权力与抵抗形式/188
第三部分医学教育研究—医学教育民主化的力量/191
第十三章回归现实:医学生学习—源自病人,陪伴病人,围绕病人/192
医学交流的产出形式/192
构建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教育/193
医学生从病人身上学习,由临床老师支持:一个新的丰收季/196
病人、医学生和医生在医学教育中的交流/202
第十四章医学教育的文本、创作和阅读/207
以病人为文本/207
阅读病人的文本类型:总结模型/214
文本不是答案,而是问题/215
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是基于病人的学习?/217
三元模型价值的证据/218
第十五章医学教育研究的不足、轨迹与断层/221
站在十字路口的医学教育研究/221
医学教育研究的起源/225
改善医学教育研究需要开展的五方面工作/229
第十六章医学教育研究框架:文化、环境和概念/234
身份、权力和场所回顾/235
研究景象:文化、环境和概念/236
第四部分未来的医学教育/249
第十七章身份、权力与场所:医学教育何去何从?/250
聚焦教育/250
危机与十字路口重演及方法建议/251
万变不离其宗/254
第十八章从教育教学到政策:医学教育监管框架/261
促进教育教学和政策之间的创造性对话/261
将病人置于政策中心/263
学会作为教育教学与政策交流的场所/264
政策即文本/265
结束语/270
参考文献/27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建辉,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常务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兼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与专业设置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委及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在创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