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553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8,843页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312055317 ; 978-7-312-05531-7

内容简介

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音乐美,很多古诗词中的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方言中有独特发音。在现今普通话语境后,这些诗词中的古音已经改变或失传。本书采用字典工具式的编辑方式,在全面普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诗宋词和抽查元明清以来的部分诗词的基础上,搜集古诗词中古音500多字,每字先说明现在普通话的读法,再根据《康熙字典》和1949年前的《辞海》说明该字在古诗词中的读法并举例说明。全书举例约4000多篇次。目的在于“抢救”优秀传统文化中将遗失的部分知识,并展现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目录

前言 A 《诗经》中的“哀” 《诗经·大雅·黄矣》中的“安” 欧阳修《玉楼春》中的“岸” 欧阳修《读书诗》中的“案” 欧阳修《送胡学士》中的“暗” 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中的“黯” B 谢灵运《折杨柳行》中的“拔” 苏轼《寒食雨》中的“白” 欧阳修《潭园》中的“百” 陶渊明《经钱溪诗》中的“柏” 何晏《景福殿赋》中的“班” 张衡《西京赋》中的“般” 曹植《七启》中的“斑”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中的“瘢” 王建《公无渡河·相和歌辞》中的“坂” 毛滂《夜行船·馀英溪》中的“板” 苏轼《点绛唇·重九》中的“半” 《楚辞·九章》中的“伴” 扬雄《交州牧箴》中的“绊” 《诗经》里的“邦”字 古诗十九首中的“悲” 元稹《襄阳道》中的“碑” 洪瑹《齐天乐》中的“被” 曹植《杂诗》中的“璧” 陆机《诗》中的“褊”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中的“拨” 严忌《楚辞·哀时命》中的“波” 苏辙《滕王阁诗》中的“勃” 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中的“渤” 李彭老《桂枝香·蟹》中的“擘” 古诗《日出东南隅》中的“不” 寒山诗中的“部” C 王褒《九怀》中的“蔡” 陶渊明《杂诗》中的“餐” 吴玉章《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中的“残” 吴邦法《金盏子》中的“灿” 陆云《赠张府君》中的“粲” 蔡伸《侍香金童》中的“恻” 王建《早发金堤驿》中的“策” 李白《代赠远》中的“察” 古诗中的“参差”的“差” 谢逸《花心动》中的“拆” 杜甫《柴门》中的“柴” 颜真卿《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中的“禅” 辛弃疾《西江月》中的“蝉”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中的“潺” 刘过《贺新郎》中的“颤” 苏轼《浣溪沙》中的“车” 苏轼《聚星堂雪》中的“掣” 韦应物《逢杨开府》中的“痴” 徐干《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中的“池” 鼓吹曲《战荥阳》中的“驰” 古诗《孔雀东南飞·古艳歌》中的“迟” 李煜《感怀诗》中的“持” 嵇喜《答嵇康诗》中的“齿” 戴暠《君子行》中的“耻” 岑参《入剑门作》中的“赤” 费昶《行路难》中的“翅” 姜个翁《霓裳中序**·春晚旅寓》中的“出” 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中的“楚” 文征明《题画》中的“窗”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中的“吹” 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歌》中的“炊” 沈约《咏篪》中的“垂” 王维《送别》中的“陲”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史美珩,193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56年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浙江师范大学先后主持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学报编辑部工作。1990年至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抽调参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主题宣讲活动,宣讲了《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表《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历史观》、率先论述“系统”观念的《列宁关于抓一个主要环节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首创“权力资本”理论的《权力资本: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怪胎》等论文数十篇,著有《古典兵略》《王霸兵略》《中华史姓谱》《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等著作。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知名校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