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司法应对研究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司法应对研究

1星价 ¥74.5 (7.6折)
2星价¥74.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465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22714653 ; 978-7-5227-1465-3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产生机理,包括社会基础、复杂特性、促生因素等方面,细致剖析了在公众道德需求压力之下由于司法能力不足、制度不够完善所导致的司法困境,从理念、模式、方法、叙事、沟通等诸方面设计了司法活动应对公众道德需求的具体路径,对于在司法实务中疑难案件的解决,对个案正义的实现,以及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目录

引言 章 社会转型与道德变迁 节 社会转型与道德范式转换 一 社会转型的变革特征 二 道德变迁的复杂特征 第二节 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基本认知 一 道德失范的概念与表象 二 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的评价 第三节 转型期道德失范的社会心理效应 一 道德焦虑的心理表征 二 道德焦虑的社会效应 第四节 道德变迁中法律与司法的角色问题 一 道德变迁中的制度功能 二 法律与道德互动的实践问题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的公众道德需求 节 公众道德需求的一般理论 一 道德需要的概念与特点 二 道德需要转化为道德需求 三 公众道德需求的特殊性 第二节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特征分析 一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社会基础 二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复杂特性 第三节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促生因素 一 道德供给的普遍不足 二 道德移情心理的推动作用 三 公众参与性权利的逐渐强化 四 道德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立体化 第四节 转型期公众道德需求的异化形式 一 公众道德需求的真假之分 二 假性道德需求的发生特点 第三章 公众道德需求下的司法困境 节 司法案件的道德关涉:以影响性案件为例 一 影响性案件的概念分析 二 影响性案件的道德元素 第二节 司法场域的道德压力生成 一 场域与司法场域 二 公众如何成为司法场域中的行动者 三 公众道德需求的嵌入与道德压力的生成 第三节 道德压力下的法官角色冲突 一 法官角色的经典意象 二 法官的角色分化与多重期待 三 法官多重角色的互动与冲突 第四节 道德争议中的司法公信危机 一 司法中的道德争议及其根源 二 道德疑难案件与争议主体的转换 三 道德恐慌与司法公信危机的产生 第四章 道德与司法的理论脉络 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历史轨迹 一 法律与道德的联结论 二 实在法科学的分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秦策,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南京市监察委届特约监察员,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等。曾多次赴海外访学交流,并挂职担任中级法院副院长,从事过律师、法制记者等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刑事司法理论、刑事诉讼法学、法哲学等,在《法学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与参编著作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规划、中华学术外译等各级各类项目十余项,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曾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