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91421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19914219 ; 978-7-5199-1421-9
本书特色
城市生活是一个充满魅力而又多维的话题,关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等众多因素,具有良好的自然视野和地理格局观,能让我们对城市和生活的理解有更系统立体的认知。 作者从大理洱海边走出,经济地理人,投身于不动产投资,妥妥的理科生,却饱览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她对城市人文、历史沿革、地理风物观察入微,远可以引经据典,近则以脚步丈量,文献掌故信手拈来,描摹风物文笔生动,娓娓道来;而谈及美食,则活色生香,直让人垂涎欲滴。从她的文字中读出了画面感,既能一饱眼福,又满足了好奇心,真可谓一趟熨帖且滋味之旅。
内容简介
美食,是城市的招牌;风景,是城市华丽的衣衫;文化,是城市的底蕴与气质。本书通过美食来书写城市的物候与历史,在行走中展示城市的记忆,在舌尖上揭示生活的哲思。在行走与回忆的叙述中展示年代的故事与城市的特色与变迁,一篇篇美文流淌出一座座历史名城丰厚的底蕴与特色。 在边城恣意长大成人,经济地理科班生,兼有理科生的严谨和自由舒展的天性,爱旅行,擅烹饪,多个城市的游历与工作考察,使赵红英女士对诸多富有特色的城市感触深刻。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和高雅情调,对每个城市的风物、文化和生活进行了细致体察和描绘。 文章富有年代感,读来满满都是回忆;行文中遍布烟火气,一道道美食活色生香,扑面而来,令人垂涎;从容优雅的文笔富有文化品位,闲情雅致满溢着才情。
目录
**部分 行走
浓亦淡来淡也浓——昆明的气质 003
搏韧精神今何堪——管窥香港 023
少小离家老大还——赤子看大理 028
六朝烟水还余几——南京色香味 035
福州的深沉韵味 045
石头寨的艰韧与诗意 051
落在旧时代里的京都 059
亦叹亦赞话扬州 066
骑鹤居扬州 080
重庆江湖 093
成都五味 105
第二部分 飨宴
投资人的治愈系菜市场 123
千里烟波,广东食记 128
年夜饭的守候 137
省钱悟道,家常不常 145
国宴有格家宴暖 152
家宴才是*高纲领 156
雨透青山菌子闹 161
梅瓜煮鱼,不亦乐乎 171
小吃落胃任平生 179
一箸清蔬胜八珍 189
年近猪肥稻火烹 197
甘草峻药入味来 202
琢磨米其林 209
大时代下的小日子 216
第三部分 管窥人生
八十正青春 233
生于1940 243
乔迁之路 257
菜际关系 261
地铁人生 264
闲话旗袍 268
大理看花无去来 272
男人的魔幻,女人的现实 282
疫情中的人生琐事 296
节选
浓亦淡来淡也浓——昆明的气质 昆明有点儿像荷兰,地处边缘,但内通外达;曾经彪悍,经过多种文化长期反复叠加,渐渐圆融通和。它善于接纳外来文化,却从未失去自我,失去红土高原的底色。 阳光赐予红土地上的人们自然淳朴的力量,昆明人兼有南人的温润和北人的豪爽,精神层面更松弛、更天然。他们不自大,也不自卑;不保守,也不进取;与自然相融,与命运和解,未富先怡,泰然自洽。 四十还惑,五十不知天命,六十耳逆,不如一路向西去昆明…… 大观楼长联 十一二岁时,**次随父到昆明。少年的记忆,除了西山龙门的高峻、植物研究所的繁花似锦,难得的是远眺滇池,背下了大观楼长联,至今不忘。 遥想当年不过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得意于近乎过目不忘的记性,并不能领会其中开阔的意象、悠远的叹息、通透的识见。 正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一联绝天下,二者均用词精到,意象万千。只是前者似有赵宋风韵,优美婉转,层层升华;后者则有汉唐气象,宏博高远,九九归一。想来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上联写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云贵高原多山,昆明是紧傍滇池的山间盆地(坝子),东西南北各有金马山、碧鸡山、鹤山和蛇山,骧、翥、走、翔四个动词,灵动绝妙,栩栩如生。更兼有五百里滇池奔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在景中,心旷神怡。若非胸有丘壑,如何能见这般天地! 下联论史: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句精练概括了云南与中原时离时归、藕断丝连的历史渊源。 《史记·平淮书》记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楼船,过家家操练水军,梦想打通滇池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新唐书·吐蕃列传》记叙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今楚雄光禄)南蛮挑事儿,唐九征打了胜仗,自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资治通鉴·宋纪》则说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但宋太祖忌惮“天宝之祸,起于云南”,遂用玉斧在地图上把大渡河以西砍掉了,说那不是朕的地盘儿。《元史·宪宗本纪》则记述公元1252年,忽必烈率军过大渡河,在丽江石头城附近,趴着小皮囊,划着小皮筏偷渡金沙江,出其不意的进攻*终灭掉了大理国。 大观楼长联天地美景与历史沧桑时空交融,浑然一体,气魄宏大,又超然物外。毛泽东评价此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清道光初年,一代文宗阮元在风雨飘摇中赴昆明任云贵总督,不知是生长于小桥流水的扬州,还是官场沉沦浮荡抑制了心胸,看了长联不喜,另改联板悬挂于大观楼。 阮版长联且不说维护清廷的小心思,就单讲把“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改为“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变虚为实,大伤原作意境。 毛泽东在梁章鉅《楹联丛话》中提笔批道:“死对,点金成铁。”对比着看,阮元篡改之处皆为败笔,覆泥沙于金玉,涂污渍于华服。意外反衬孙髯翁“万树梅花一布衣”,倒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大理与昆明 周成王时期的何尊上刻有铭文“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早出处,意思是把家安在中心城市。中国文化华夷融合、农猎渔牧互渗。地处边疆的云南,*终归属中国还是蒙元时期。 虽有战国晚期的庄硚入滇、西汉的徙民实边,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和中原有了一些人员和经济的往来,但在元朝以前,云南的中心一直在大理。 唐天宝初年,南诏在洱海地区兴起。南诏是彝族政权,皮逻阁家族骁勇善战,趁滇中、滇东爨氏内乱,一举荡平诸爨。《南诏德化碑》记载南诏王阁罗凤骑马到滇池边,审形势,心境大好,“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指示儿子凤伽异在滇池边建了拓东城,大致在现今昆明东南拓东路一带。 南诏都城在滇西羊苴咩城(今大理龙首关至下关龙尾关),别都鄯阐拓东府(拓东城),也称上都或东京。随着唐朝和吐蕃的衰落,南诏领土有了极大扩张。 宋大理国时期,白族段氏主政300余年,滇中是权臣鄯阐侯高氏领地。公元1253年,忽必烈灭了大理国,改鄯阐为押池(蒙语),20年后设立了云南中书省,并设置昆明县。 元代云南行省的建立结束了南诏、大理国近500年的半割据、割据局面,*终归于大中国,滇池沿岸的昆明也取代洱海沿岸的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中心。 明初傅友德、沐英、蓝玉征云南,重建了昆明城,并拉开了向云南大移民的序幕。 自汉以来,昆明经历了民族、宗教的反复交融,古滇文化、早期汉文化、西爨文化、南诏大理文化及后期汉文化的反复叠加演进,昆明慢慢形成了自由包容、圆融通和的城市气质。 这从南诏时期初建,后反复扩建的圆通寺可见一斑。该寺原名补陀罗寺,意为“开着小白花的光明山”,初为观音道场。但凡寺院,进山门之后,皆是向上而行,正殿皆高于山门,正如哥特式教堂一样制造一种高不可攀的敬畏感。圆通寺恰恰相反,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精美的圆通胜境坊立于缓坡的中段,而圆通宝殿则地处寺院的*低点,这似乎蕴含了一种更为高明和成熟的哲学思想:接纳与承载。 寺内建筑以大乘佛教(北传佛教)为主,兼有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佛殿建筑,圆通胜境牌坊上竟然还有道教雕塑。 哥特式的尖顶唯我独尊,而圆通寺的各种建筑、菩萨与树木山水和谐共处,互相关照。 昆明与西南联大 近代中国文化南渡北归的一个奇迹是西南联大。1938年4月至1946年5月,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穷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近年对西南联大一边倒的赞誉固然有失客观,但积极抗战的大背景、山高天阔的自然环境、和光同尘的城市气质、淳朴温暖的民风,给西南联大带来了不同于战前三校的底色,潜移默化给教授学生营造了放飞自我的心灵家园,收获了1+1+1>3的卓异成果。 20世纪80年代研究联大的外国友人问沈从文,“抗战时条件那么苦,但为什么联大八年培养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和南开30年的人才总和”,沈答:“自由。” 长沙不保,联合大学迁往昆明是突发的、被动的、临时的,只是没想到临临时时了八年。昆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如滇池般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各路文化深流。 老昆明人还大抵记得当年联大师生进城的凄楚景象。对大多数南迁师生来说,昆明是神秘的,饮食、气候、文化等都与北京、天津出入极大,他们多数是**次到云南,从学校到教师,从学生到家属,不得不适应这个全新的边城。 昆明当年穷得很,又没有财政拨款,但各界在极困难的境况下,想方设法为西南联大找校址、集资,出钱出力。西南联大校区曾有拓东路迤西会馆、崇仁街46号、昆华工商学校、才盛巷2号等10余处,文法学院还曾迁往蒙自,教授学生们也都散居于城中各处。 散落和融合打破了大学和城市生活的边界,阳光融化了知识分子心中的苦闷,城市给了师生们精神和物质的喂养,而散居民间的高级知识分子也给昆明带去了积极的文化反哺。 德语教授冯至回忆:“昆明人热情好客,可以说颇有古人的遗风。不像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们那样彼此漠不关心、不相闻问。我在昆明搬过几次家,每家房主人男的常说,‘我们是交朋友,不在乎这点房租’;女的站在旁边说,‘还不是因为抗战,你们才到昆明来,平日我们是请也请不来的’。”看这对话,昆明味道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赵红英,出生于云南大理,白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经济地理专业。曾就职于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现就职于中国建投集团总部。喜欢触摸城市,擅长烹调。不动产投资人,生活杂耍者。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20.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