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季年谱/史建国

李季年谱/史建国

1星价 ¥34.8 (6.0折)
2星价¥34.8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2081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1220810 ; 978-7-5212-2081-0

本书特色

李季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开一代诗风 《李季年谱》全面梳理李季一生的创作脉络和生活轨迹

内容简介

1946年9月,《解放日报》连载了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这是李季采用陕北民歌“顺天游”的形式写成的长诗,灵动奔放的顺天游调子、朴素易懂的语言、粗犷炽热的革命情怀,立刻轰动了解放区文学界。茅盾称这部作品为“民族形式”的史诗。孙犁认为作品“是真正与当地群众血肉相连,呼吸相通的”,诗人“不是天生之才,而是地造之子,是大地和人民的儿子”。从《王贵与李香香》到《玉门诗抄》《杨高传》,李季的创作始终记录时代、讴歌人民。本书按编年体例,从李季1922年出生,到1980年去世,全面梳理了李季一生的创作脉络和生活轨迹。书中附有由李季家属提供的书信、口述回忆等定制资料,更使本书内容厚重,资料翔实。

目录

他活在我们中间(代序)

年??谱 001

谱后余编 207

参考书目 254

附录一 256

附录二:李季亲属忆李季 262

后??记 278




展开全部

节选

年??谱 发源于伏牛山系的赵河与潘河汇成唐河。唐河水自北向南经唐河、新野、湖北襄樊入汉江。明末,一姓祁名仪的人在唐河东岸的小镇上住下并开了个小饭馆,祁仪镇由此得名。 老李家的先祖早年间是从山西过来的。李季原名李振鹏,出生前,父亲李克明、叔叔李克中在距祁仪镇东南十二里的一块岗坡上种地四十八亩。此处很早有个叫“孙而不义”的小村,因这一带的岗坡石多土少,地太薄,住户纷纷迁走,很多年都寂寂无人。李家兄弟来此耕种后也仅有老李家一户,故被称作“李家小庄”。 “李家小庄”在桐柏山脚下。桐柏山生长着又高又密的榆树、槐树、柳树、楝树,不定什么时候林子里就钻出些土匪,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抢东西绑票杀人。地薄加上匪患,1919年,兄弟俩将树砍了,门摘了,农具卖了,准备把家搬到桐柏山余脉西麓豫鄂两省交界处的祁仪镇。 “李家小庄”的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肯代耕的,对方的条件是要先给买头牛。李克明与弟弟一合计,买牛就买牛,说啥也不能再守这块老娘土了。 祁仪镇窄仄的道旁挤着些灰黑色的店铺,很多从山里来的农民在店铺前的土路上卖柴草。一下雨泥水四溢,镇子里乱糟糟的。 李克明以卖农具等家什的一百六十串铜钱为本,在祁仪正街南头开了个售草绳、碗筷、鞭炮、火纸、酱醋油盐的小杂货铺,号“德顺昌”,但街里没人这么叫,打发孩子买东西都说是上李家小铺。 李克明读过四年私塾,算盘扒拉得飞快。铺子早期由李克明兄弟俩经营;不久,振鹏的大哥李振三也参与进来并成了主要的经营者。 镇上那些大点的商家瞧不上李家小铺:“什么‘德顺昌’,不过是上不了字号的‘眼子户’。”但镇上人对李家小铺有好感:店主为人谦和,公平买卖,邻里们给李克明送了一个“李仁义”的绰号。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895年生在祁仪镇。冯家祖籍山西高平。康熙五十五年(1716),冯家先祖冯泰来唐河做生意并定居祁仪。冯家农商并举,产业很大,是祁仪的望族。冯家大院在镇东北角,李家小铺在镇南头,相距不过四五百米。 都说祁仪风水好。祁仪地处河南、湖北二省四县边缘。站在镇南的山上往下望,小镇呈负阴抱阳之势。拥山面北,三河环绕:东面是祁河,西面是仪河,二水北流至镇外汇成清水河。清水河向西流入唐河。“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样的地形近光、避寒,聚气、藏风,也有利于泄洪和灌溉,更兼有“左青龙右白虎”——两旁丘陵岗地的环拱,真个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祁仪距唐河县城五十五里,距黑龙镇三十里,李家小铺进货大都去祁仪西南的黑龙镇。黑龙镇不通汽车,四方的货物都是用木船沿唐河水运来。 铺子开始时是小本生意,用担子到黑龙镇挑货;境况好一点了,就使一个老牛拉着轱辘包着铁皮的木轮车;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生意越发好了,还与别人搭伙在左近开了字号为“同兴长”的小店,卖盐兼着收棉花并经营些布匹。 1922年出生: 8月16日生在祁仪镇。他排行老四,有两哥一姐。父亲李克明给这个老生子起名李振鹏。振鹏打出生就闹病总也不好,镇上很多见过这孩子的人都说怕是不行了。 芝麻叶上锅蒸,晾干后可放数月,煮面时丢在锅里当菜。一日晌午,母亲李氏要领着闺女媳妇们下地掐芝麻叶。李克明看着皮包骨、一点动静也没有的病孩说:“我看这娃真是快不行了。你们抱上他,要是掐完芝麻叶还不睁眼,就搁河滩草窝里吧。”——那时镇上除了有钱的富户,一般人家的小孩死了都不棺葬,就往野地里一扔。 李氏哪里舍得,到了芝麻地把孩子放在树荫下已干枯了的勾勾秧上。掐完芝麻叶要回家了,闺女振芝跑过来一看,对娘喊:“动弹了、动弹了!就是不哭。”李氏抱起孩子就往家走。到街北头,一个玩风哨(蟒蛇)的迎过来,问这娃咋了,让他瞧瞧。他拉开病孩的左手瞅了好一阵子,说:“这娃死不了,日后打功名吃饭呀。” 李氏听了很感安慰,到家把“打功名吃饭”的话说了。这以后李克明给振鹏起了乳名“小蒿子”,有两层意思:振鹏又瘦又小像根草,是家里*小的老儿子。李氏去河边洗衣洗菜、到地里捡麦穗都带上振鹏。李氏给他讲桐柏山里的故事和凤凰姑娘飞上天为百姓取火种的传说,他这一生每忆起母亲时心里都是暖暖的。 1930年8岁: 春,在祁仪镇唐河县立第三小学读书。 1931年9岁: 振鹏9岁那年,46岁的母亲李氏突遭暴病而去,振鹏大哭着扑到妈妈身上。 1933年11岁: 父亲给他找了个后娘,叫廉永明。后娘蛮横,脾气大,孩子们背地里叫她“糊丑”(不讲理)。后娘很嫌弃振鹏,一次吃饭时振鹏边吃边看书,后娘一巴掌重重地打过去,他差点向后翻倒。 长嫂如母,倒是大哥振三的媳妇性情和善,振鹏的衣服都是她给做的。有回他上邻村看书又忘了时间,家人等到很晚。他回来时父亲真急眼了,举手便要打,是嫂子护住并把他给拉走。 后娘虐待振鹏,这给振鹏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创伤。他后来去小学教书,长时间待在学校里不愿回家。 1935年13岁: 春,创作诗歌《砖墙上的诗》,未发表。振鹏上五年级,*好的功课是国文,但是历史、地理也学得不错。喜欢看旧小说,知道很多历史故事。因此,学历史比较容易。 1936年14岁: 夏,创作诗歌《不平》,未发表。 1937年15岁: 夏,在河南南阳敬业中学读书。振鹏在南阳上了一年多初中,因敌机轰炸学校停办,他回到祁仪。振鹏说:他在南阳上初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姚雪垠,教过他的课,他对姚雪垠老师很钦佩。在姚雪垠老师的影响下,对文学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秋冬,由中学退学后,他一个人在镇子上搞了两三个月的墙报宣传工作,自编、自写、自己张贴,宣传抗日救亡。冬季和一些同学一起,进行了一些有组织的宣传活动,集体学习、编墙报、演戏等,这些活动都是在黄子瑞老师领导和鼓励下进行的。

作者简介

史建国: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近些年来,专注于年谱的研究与写作,著有《舒群年谱》《刘炽年谱》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