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经世济民论:普通人也能看懂的经济学

经世济民论:普通人也能看懂的经济学

1星价 ¥48.4 (5.5折)
2星价¥48.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4690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7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48469018 ; 978-7-5484-6901-8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经济学类图书,本书详细阐述了何谓经济,何谓经济学,并且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主要经济学思想。接着作者梳理了现代经济学自重商主义以来的十大主要流派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在现实研究方法上形成的四大类别,从要素经济、产业经济、福利经济以及现代手段经济的角度分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部分要素经济又分别从劳动、资源、环境、人口、管理、信息这六个要素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产业经济则分别从农业、工业、商业这些常见的一二三产业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福利经济则分别从社会福利、公共经济、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等角度进行了专业论述;第四部分现代手段经济则从休闲经济、制度经济、文化经济、反腐经济、金融经济、财税经济、选举经济、战争经济等角度进行了一一阐述。本书可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读者提供借鉴。

目录

总论
**部分 要素经济手段
**节 劳动经济
一、劳动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之所在
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人类(国民)的劳动投入
第二节 资源经济
一、对资源的认识是随着人类科学认识深度的不断拓展而改变的
二、资源的价格发现
三、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时代的经济转型
第三节 环境经济
一、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参与
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就也体现在环境的现代化
三、改善生态环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环保产业细分
第四节 管理经济
一、管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企业管理和社会行政管理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关键抓手
三、管理人才的问题
第五节 信息经济
一、信息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发展信息经济的意义
三、信息自由对经济的作用
第二部分 产业经济
**节 工业经济
一、工业化——真正的世界强国一定是工业大国
二、如何造就一个强大的工业体
三、工业化陷阱与后工业化时代
第二节 农业经济
一、传统农业基础地位决定的重农主义
二、中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中国现代农地制度的建立
四、乡村振兴
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供需分析
第三节 商业经济(外贸经济学)
一、商业经济的前世
二、商业通常起到社会稳定器作用
三、诸子百家之商家
四、重商主义
五、当今国际商业新思潮下的中国
第三部分 福利经济
**节 福利经济
一、福利经济学及其产生
二、福利主义思想
三、我国的福利主义
第二节 公共经济
一、契约政府存在的意义
二、公共经济的发展手段
三、我国的公共经济
第三节 教育经济
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济
二、我国的传统教育
三、中国的教育经济
第四节 住房经济
一、住房经济涉及的理论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住房经济
三、中国的住房经济发展历程
四、未来中国的住房经济往何处去
第五节 医卫经济
一、中国古代的医疗卫生
二、欧美的医疗卫生经济
三、中国的医疗卫生经济
四、中国的医卫经济改革
第六节 就业经济
一、中国古代对于就业的重视
二、就业与消费
三、就业创造
第四部分 现代经济手段
**节 休闲经济
一、休闲经济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增长模式
二、休闲经济发展路径
三、中国体闲经济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第二节 文化经济
一、文化产业
二、外国的文化经济
第三节 金融经济
一、现代货币工具和金融资源
二、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财税经济
一、古代税赋: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税赋: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 要素经济手段 要素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要素论,针对现代经济模型中的相关要素来发展经济的方式。 就现代经济学来看,*传统的经济模型认为经济要素也就是劳动和土地。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中*早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伟大判断,这个二元要素生产理论判断后来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引用并加以延伸。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同一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另一本震惊经济学界的著作《国富论》。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都分解成为这_二个部分(即劳动、资本和土地)”,即“生产要素三元论”。 生产要素三元论影响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界100多年,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出版了另一本经济学巨著《经济学原理》。他在《经济学原理》中将组织作为第四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土地共同构成“生产要素四元论”,这个所谓的“组织”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讲的“管理”。 后来的经济学家又将生产技术列为第五生产要素,从而将“生产要素四元论”拓展为“生产要素五元论”。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将信息归为第六要素,认为劳动、土地、资本、管理、生产技术、信息为生产的六要素。 **节 劳动经济 增加劳动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我们经世济民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生产更多产品,还要让劳动的投入越来越少,让人类更加省力,在省力中获得更多回报! 一、劳动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 在传统经济常识里,劳动对小到发家、大到富国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也只因为如此,中国的儒家学者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社会就提出了“勤劳”的国民价值观。儒家启蒙课程《三字经》中更是教育孩子“勤有功,戏无益”,而有关勤劳的格言不下上百条。 在传统的生产模型下,产品的产出主要依靠的就是劳动的投入。于是,我们见到的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只要有大量的劳动在土地上进行投入,就能产生可观的土地产出。这种模式如果能得以维持个几十年,或许能创造出辉煌的“王朝盛世”。 *近一次的高强度劳动投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建立现代工业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积累的现状,新中国发动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女,甚至老年男女,不仅种植现有的农田,还大量垦荒,把传统的荒芜的滩涂山野改造成耕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耕地11.05亿亩,到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多达16.77亿亩,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高阶段为23亿多亩(也有说法认为是30亿亩,但没有找到统计出处)。随着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土地的增加很显然跟不上需求。于是,农业更典型地体现出了东亚模式的特点:精细化生产。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沟渠旁边等都种上了作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强度劳动付出的经济成果除了体现在耕地面积增加上,还体现在大量农业水利设施和基础交通道路在此期间得以修建完成。期间,全国依靠肩挑背扛建起了各种水库八万多个,建起了初步覆盖全国的公路网和初步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 作为连贯南北交通的动脉,大运河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全国各地的大商巨贾,弘舸巨舰,往来不绝,大唐盛世从此打下了基础,后世中国之统一形态从此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前国民的高强度付出是整体的,除农民之外,企业家和工人们没有获得高效率的机器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回报,所有的剩余价值都转化成了国家的基础设施等的积累,大家在彼此的监督中为国家做出贡献。 P28-31

作者简介

陈广桂(1971—),江苏高邮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博士,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硕导,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高校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江苏省创新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一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市厅级项目十多项,主持编制各类规划二十多项,在《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有学术论文4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