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高等院校教育类专业系列教材)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高等院校教育类专业系列教材)

1星价 ¥31.5 (7.0折)
2星价¥31.5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4401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18440122 ; 978-7-5184-4012-2

本书特色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案例剖析,梳理背后的本质原因,同时给予实践指导建议。内容丰富、全面,叙述流畅,结构严谨,适合作为师范院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为广大家长和一线老师提供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家庭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采用理论梳理+案例剖析+实操指导的方式,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管理学,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理论、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格式塔家庭治疗等理论,对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梳理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同时给予实操性的方法指导,让家长从根源上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掌握家庭教育常见的理论技巧,并能够熟练地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应用。

目录

**章 家庭教育概述

**节 家庭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我国优秀家庭教育思想资源

第三节 西方优秀家庭教育思想资源

第二章 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节 家庭教育的理念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三章 0-2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节 0-2岁婴幼儿神经系统和脑的发展

第二节 0-2岁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0-2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第四章 0-2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指导

**节 产后抑郁问题

第二节 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问题

第三节 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四节 培养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五节 培养婴幼儿的创造力

第六节 培养婴幼儿的安全感

第五章 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节 3-6岁儿童脑和神经发展特点

第二节 3-6岁儿童感知觉发展特点

第三节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第六章 3-6岁幼儿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指导

**节 如何进行科学的表扬

第二节 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第三节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节 引导幼儿的分享行为

第五节 正确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第六节 正确处理老大和二胎的矛盾

第七节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八节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七章 7-12岁儿童发展特点

**节 7-12岁儿童神经系统和脑的发展

第二节 7-12岁儿童身体的发育

第三节 7-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第八章 7--12岁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指导

**节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第二节 写作业拖拉问题

第三节 沉迷网络游戏问题

第四节 尊敬父母与长辈

第五节 专注力的培养

第九章 13—18岁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节 13-18岁青少年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13-18岁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

第三节 13—18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第十章 13-18岁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指导

**节 培养目标意识

第二节 正确对待叛逆心理

第三节 培养心理抗逆力

第四节 正确对待攀比心理

第五节 异性交往或早恋问题

第六节 校园欺凌问题

第七节 考试焦虑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了解家庭教育的性质及其作用,能够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从而引导全社会注重家风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实施,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一、家庭教育的性质 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且对儿童有着深刻长久的影响,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特征。透过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我们可以发现: (一)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愿望和利益,因此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取决于教育者个人的意志。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的教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独立于社会之外。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将会影响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透过家庭教育,可以看到当前的社会生活以及时代的需要。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主要表明社会和他人不能对家庭教育进行直接的行政性的干预,只能通过多种渠道对家庭教育施加影响,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家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 《易经》中蒙卦第四,蒙:亨。蒙象征愚昧,也指童蒙固有的淳朴、单纯等好的素质;六五:童蒙吉。即六五,年幼无知的小孩能尊师好学,教育肯定成功。 在现代汉语中,启,指开导、教导;蒙,矇昧。启蒙指向初学的人传授基本的知识。在初生阶段,儿童是具有可塑性的,能够主动吸收外界的知识。此时家庭作为儿童出生后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家长、成人会影响儿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在儿童的不断成长中,家长会不断地传授做人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规则,引领儿童认识世界,给儿童呈现榜样的作用,影响儿童性格的塑造。通过家庭教育,使自然人的儿童逐步向社会人转化,也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三)家庭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感染性教育 情感是指人们在同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态度。感染性作为情感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指人的情感在教育者中的作用,即感化作用。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这一组织中发生的,多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活动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人之间*亲密的社会性团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如此,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纽带性质,拥有着十分亲密的情感上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从而产生“以情动情”的效果;反之,则会“无动于衷”。比如,当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时,家长从内心感到活动对孩子有益处,就会不断鼓励孩子,全力支持,那么,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更有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相反,家长认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由此表现出不满,极力阻拦或是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情绪此时就会受到影响,*终导致孩子不愿意参加活动。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家长情感对孩子的感染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与子女保持密切的情感关系。 (四)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门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的教育活动。首先,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往往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只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处在同一空间,这一空间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环境,不存在教育部门的认可;其次,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的目的、组织和计划,不具有系统性,往往随机而教;此外,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一般不是专门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孩子从诞生之刻起便自动成为教育者,是自然赋予的;再者家庭教育往往没有入学条件和毕业标准以及规定的教育内容。人天生作为子女便存在于家庭中,从而接受家庭教育,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内容是家长自主选择的,受到家长的经历、性格、思想和职业等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具有非正规性。 (五)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庭是人生存过程中*为持久的生活环境。从生命诞生以来,就接受家庭教育(胎教)直到生命结束,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于具有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性,即进入到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之后,家庭教育仍发挥其作用,只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未成年阶段,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帮助儿童掌握生活技能,社会规则,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成年人阶段,家庭教育在成年人的职业选择、恋爱、婚姻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养育子女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国,家风、家训在父母去世后,其精神影响仍会流传至今。如《颜氏家训》中强调家庭成员的道德建设、读书学习以及家庭环境的建设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六)家庭教育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 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而不是脱离实际,凭空说教。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的前提在于了解教育对象。孩子从一生下来便和父母相处,在父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由于父母和孩子具有血缘关系以及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这就使父母会每时每刻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而在家庭中,孩子是*放松的,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自己的家人,既包括缺点,也包括优点。因此父母比任何人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面貌。这就使针对性教育拥有很好的前提条件,对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对未出现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遏制发展的苗头。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子女,主动了解子女,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做出恰当的回应。

作者简介

刘红萍,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后,中科院大学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中国教育电视台特邀专家,河北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国内多家政府行政单位、事业机关、教育集团特聘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