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艺术?——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

什么是艺术?——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

1星价 ¥53.2 (7.0折)
2星价¥53.2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304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100130486 ; 978-7-100-13048-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艺术理论、实践创作教什么是艺术?这千古难题,却历久弥新。20世纪德国*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博伊斯,以其前卫的艺术创作和独特的思想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无论是“社会雕塑”“扩展的艺术”还是“总体艺术”,博伊斯的思想都给20世纪的艺术界留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书就将带你领略这位艺术大师的思想渊源和脉络,共同探究什么是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了形成博伊斯关于“社会雕塑”“扩展的艺术”和“总体艺术”思想的基础性内容。通过谈话揭示了博伊斯艺术观念的思想渊源和脉络,包括具有实践意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本书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通过对物质和艺术作品的基础性分析,阐述了那些与物质,以及物质的渗透和强化紧密相关的过程。并且作者尝试对什么是水,什么是油脂,什么是色彩,以及什么是灰色材质的深入研究,在优选上去接近那些“本质”,“内在实质”或是“精神性的实在”。全书的内容涵盖了博伊斯艺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自然科学、物理学、人智学、现象学等等,并且是接近建立在感性材料上的讨论,毫无疑问是研究博伊斯艺术的重要文献。

目录

前言
对话的缘起
一 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在什么样的力的态势中产生的?
练习与实现
一件作品的产生
来自自然的造型对象
“美好”世界是自由人的创造

二 福尔克尔·哈兰
边界上的艺术
形象的塑造与实质
四个练习
油脂一产生
水的进程
色彩——感性和精神的秩序
物质——生成与消散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什么是艺术?——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未来艺术丛书)》:  那么你就突然会想到一个尺度:我现在的体温是有些偏高或者偏低?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感觉:我的身体状况究竟怎么了?那么,接下来的都是与这件事情有关联的。我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去看医生。如果我对这个问题有些吃不准,那么*好还是去看一下医生,而这正是事物的开始,也是我所能进行练习的*简单的事物。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可以忽略这个热的问题而完成的,不正是这样吗?比如说我在烧饭。当我在烧饭时,首先我得去烧,或者说这得烧多长时间、怎么烧,等等。所有的工序都是与热相关的。我们真是离不开热,我们每天的活动都是同热有关的。我们自身就是一种热存在,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直立行走的热实体;当它被扰乱了,人就生病,就那么简单,他病了。这就是我在这里反复能和你们说的,我可以给你们一些提示,展示一些图像,梳理某个思维过程;当然我也能够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做的。比如现在说到的行走,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且要在一个和热有关的更大的图像中,从*普遍的意义上对它进行解释。比如一间房子着火了,你会很快地注意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热过程。你还可以用冷和热来解释。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清楚,那么你就去尝试加热电炉板。你还可以去观察一下蜡烛,或者划亮一根火柴,那么你就会完整地看到这个热过程的全部,包括*后的黑色残留物。那么我们就要去追问:*后这个黑乎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里面残留了什么?这就是全部了吗?现在这个黑色的残留物究竟是什么?你或许会说:噢,这个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它是一种碳物质。但大多数人很快就会把它扔在脑后,因为老师或许根本没有和我们讲过这种碳物质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仔细地去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资,我们必须深入地去研究它们,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这是我能给你们的一个提示,这也是一条线索,通过它我就能够说说我是怎么做的。我对于我周围的东西都怀有非常强烈的兴趣,这当然包括它们所有可能的状态:死亡、尸体、生命。我做了很多与植物有关的研究,研究它们在各种形态中的生命状态。植物是长在哪里的?它的生长轴线和促使它不断向上的生长机能是怎样的?植物又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生长方向?我进一步研究生命是如何流逝的,比如动物?*终人类的生命是在哪里开始的?我对这些都怀有浓厚的兴趣。确实,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一直讨论下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多样性的可能,它为人类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预先做了准备,而我们一定是和所有的这些东西发生关系的。  真正的体验意味着:给予生命以意义,默默地注视它,而不是选择去逃避。你所拥有的生命是如此重大,或许它令你感到悲哀、沉重和空虚,这种消沉的情绪常常侵蚀着我们,我们会想到自己去做一些全新的改变,把那些消极的东西扔掉,清除掉。然而一个新的东西,必然是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才能实现的。如果我们只是凭借一己之力,那么自然是一无所获的,而且也是无法明白这个热过程的;如果你自己做了什么,你想要让它成为一个热过程,那么你只有把它告诉别人,并且去听听别人做的类似的东西。但也不是说这肯定就会成为一个热产品,这完全不是必然的,我们只是要让其他人都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里面肯定有排斥,而这正是我要努力去改善的。我不能说,因为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所以你就是一个冷漠的家伙,不是这样吗,那么对我而言你就不存在了,结果人为地划出一条界线。完全不应该如此;相反,我应该将自己投入到其中,因为恰恰是你在面对一个很好的和热有关的问题时,事情才会开始变得有意思。其他的都是一些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是社会雕塑的领域,它作为一台新的机器,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能量的传送者。  无论怎样,我们进行这样的对话确实很困难,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对话之前就尝试过所有的东西。比如说你是学校里的老师,我们在学习,那么我们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开始,这可能和某些东西有关,或许是写点什么、画些什么,或者用泥土捏了个什么东西,或者是其他你能想到的。如果我们在此之前对其中的内容有所了解,那么我们能够很准确地在对话中抓住问题的重点。但如果此前没有什么铺垫,自己没有做过尝试,那么你说的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但我们也同样看到,错误在这里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在整个谈话中没有一点错误,那也是无法想象的。当你自己发现这个错误,然后尝试去改进时,那么这个谈话就始终是有趣的。或者是大家一块去努力,无论是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去查找产生这个错误的缘由,或者是什么地方仍然存在着错误,等等。那么很自然,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比老师知道得更多(笑),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说,我们所认识的东西都是有着自己的深度的。  ……

作者简介

福尔克尔·哈兰,1938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曾习*学、生物学和艺术史。现任牧师并在多所高校教授科学与美学。其著作包括诸多艺术史方面的作品,尤其专注于保罗·克利与约瑟夫·博伊斯。曾多年与博伊斯共事,有亲密的私人关系。 译者简介:韩子仲,清华大学绘画系学士(1999年),上海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200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2008年)。2002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在《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新美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论文《艺术创造力是神话吗?》(2013年)入选英国约翰·莫尔艺术评论优秀论文, 绘画作品《踢足球的少年》(2014年)入选英国约翰摩尔绘画大赛展。译作有《Just paint it》(201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Stroke of Genius》(201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