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基层力量

包邮文学的基层力量

¥74.9 (7.8折) ?
1星价 ¥74.9
2星价¥74.9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35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2713526 ; 978-7-5227-1352-6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呈金字塔状,基层写作构成了金字塔坚实的塔基。对当下基层作家、作品进行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学的基层力量》主要对湖北及全国的基层作家和作品进行研究与评论,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内容评析和审美鉴定,从而总结基层作家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成就,健进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如果研究经典作品和著名作家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研究基层作家、作品就是雪中送炭。《文学的基层力量》旨在从学界的角度鼓励基层作家创作,以丰富文学的整体世界。

目录

序 雪中送炭:文学评论的基层关注
上编 基层的书写
恩施情怀:以子女的情怀书写母亲河
襄阳书写:用笔留下被风吹过的事物
鄂西记忆:浪漫主义的乡村书写
楚地回望:水乡的精魂和图腾
鄂东禅意:白莲浦的氤氲之气
鹤峰抒怀:民族叙事诗的新收获
南漳乡情:城乡对照的女性书写
仙桃亲历:自传书写的家国情怀
郧阳诗意:女性情怀与文化乡愁
悲悯情怀:乡村的人道主义书写
扶贫记录:山村的诗意写照
路的哲理:现实与心灵的交集
两性博弈:女性写作的新维度
执着不懈:业余创作的精神
天人合一:阐发水的禅机
爱的网络:爱情的救赎和青春成长

下编 文学的力量
文学力量:农民作家的文学尊严
中国故事:书写的路径与方法
康定书写:汉藏文化交融的深度书写
青海神话:成长叙事、魔幻手法与史诗重构
冰雪秘境:香巴拉的陌生化表达
达斡尔志:铸牢共同体意识的诗意表达
返回山寨:浪漫主义的民族书写
土家新貌:农村主旋律书写
探寻象征: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开拓
经典品格:历史性、当下性与未来性
汉口故事:红色曲艺的独特演绎
花开如海: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城管文学:中国的行业故事
相得益彰:报告和文学的有机结合
全景书写:脱贫攻坚的战贫志
自然和谐:生态散文的新开掘
女性立场:武汉女作家观照世界的途径
和谐挚爱:民族诗歌的追求
基层成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努力
后记大学教授的文学研究之路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学的基层力量》:  如果说人物崇敬描写是对故乡的无比崇拜,那么山川风物自然描写则是对鄂西山川的诗化写意。作者对鄂西山村的历史、现实、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后,自然而然的对鄂西山村的山川景物和特有的器物进行描写。作为鄂西山村的历史、现实、人物的承载者,鄂西山村的山川风物和独有的器物便化作作者的诗情画意。作者将这些山川风物和独有的器物融进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运用诗化写意的方式,将鄂西山村的山川风物和独有器物描写出来,和历史、现实、人物一起构成全景、立体的鄂西山村。  那是色彩斑斓的小镇:榔坪如多幅水彩画,粉红、紫红、大红,金黄、雪白,层层递进、花意盎然;那是春天的山村:杨家冲的春天,樱桃、柳树、野韭菜生机勃勃,勤劳的人们在春天里愉快的劳作;那是作者心灵深深牵挂的磨坪:这个几次准备去而没有去成的地方,成为作者深重的牵挂。终于到了磨坪,弥补了作者的遗憾。作者满怀热爱之情描写这里的漆油、银杏,以及土家文化的风情特色和醇厚清香的苞谷酒。作者心中充满热爱,描写便流出诗意,作者满怀敬意,文字便散发温馨。作者将亲历的山川风物化作诗意、变成图画。作者走遍了鄂西山村,将生命融进故乡,于是秀峰桥、九凤谷、鱼木寨、大九湖、左家坪等山川,变成了生命中各个美好的岁月,几乎每个山川风物都对应着作者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描写山川风物、就是描写自己的生命历程、就是描写自己的情感情怀。  风物描写,是很多作家常用的方法,但很多人描写风物主要是介绍性地说明。温新阶不同,他描写风物首先和人物联系起来;其次,他的风物描写充满诗意、充盈情感。《一抹春色》中描写了很多鄂西山村的风物,在“器物志”“乔木小记”“油纸伞”等篇章中,作者描写了很多鄂西特有的植物、器物。在这些风物描写中,作者不仅仅做介绍性的描写,而是将这些植物、器物融进作者的生命历程中,发掘这些器物、植物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蕴。  《一抹春色》中,有一篇散文叫“器物志”。作者采用人物和器物合一的方法描写了五尺、罗柜和石碓这三个鄂西山村中常见的器物。作者主要是通过远华师傅的神奇来描五尺的不凡,五尺不仅具有破解土匠师傅使诈的神奇功能,还具有教育徒弟、促使徒弟成才的功效。因此五尺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器物,而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体验的风物。对罗柜的描写,也是通过王师傅的经历来描写的。作者不仅仅对罗柜进行外在描写,而且还描写压面王师傅和罗柜的关系,写他两次在罗柜藏人的经历。作者深深感慨罗柜这个曾经山区不能缺少而今天已经不复存在的器物,包含怀旧的氤氲情怀。石碓则是以前鄂西山村加工大米的工具。作者描写石碓饱含深情,那是作者生命中既心酸又温馨的回忆,因为背着小妹舂米,致使小妹嘴角碰出了鲜血的细节,这是作者记忆中难以忘怀的鲜活的细节。现在已经不用石碓舂米了,但作者将石碓留下来,栽一窝牡丹花,每年牡丹开花都给石碓赋予新的生命,也赋予了满满的诗意。  作者不仅给鄂西山村工具类的器物立传,还对鄂西山村的各种植物进行诗意的描写。在《乔木小记》中,作者描写了泡桐、漆树、柿树、枇杷等几种乔木。这是鄂西山村很寻常的树木,作者却从这些寻常的树木中写出不寻常,甚至写出独特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香椿除了春天吃香椿芽外,椿树是极好的木材,作者在描写香椿时采用事件描写,讲述1962年自家建房子时,姨妈送来椿树做屋梁。作者描写1960年代鄂西山村造房架梁的过程,不仅具有民俗学的意义,而且展示了记忆中温馨美好的人情关系。泡桐是鄂西山村特有的树木,作者感慨泡桐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用,但它在田间地头活得真实自然。漆树则全身都是宝,山漆是真正纯天然的涂料,漆油既可以食用,又可以做工业原料,漆树既为人们服务又有植物独有的自我保护功能,从而提醒人们思考人和植物的关系。描写柿树不仅介绍柿子的各种吃法,还描写人类和果子狸相伴相生的融洽关系,作者重点说明“非典”后,果子狸才有了幸福生活。作者对柿子树做了全面的描写,从中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作者根据柿树和人的关系,发出了这样富有哲理的感叹:“柿树一辈子是人欠它的,它不欠人一分……人不可以贪婪无度,否则必遭报应,留一些商机不去开发,不去追求利益*大化,不要榨干*后一滴油,不要把一个物种赶尽杀绝,不要无限制的追求高效率,不要设法编一个跟海一样大的网,把海上的生物一网打尽,一切让它自然地生、自然地死,无上崇高的精神,有节制的物欲,这就是生活本身。鄂西人不一定读过老子,但朴实的古老哲学基因已经根植在每一个人的脑海,成就了他们朴素的人生信条。”①在这一段论述中,作者充分表达了鄂西山村人们有关人和自然的哲学观,这是作者从鄂西山村普通的风物之中的领悟,也是作者为这方丰饶土地上人民朴素的天人合一、遵从自然规律观念的代言。风物描写中,哲理和诗意并存,诗意代表作者情感,哲理表明作者的思考。  《一抹春色》对鄂西山村进行了全方位、全景式的描写,结构上经纬纵横交叉,历史、现实的线性维度和空间地理的横向维度共同构成全景式的鄂西山村文学图谱;情感上崇敬与诗意并存,人物风物相生相依,歌颂家乡父老的智慧和对鄂西山村的山川风物的诗情画意描写相结合,构成了立体式的鄂西山村情感表达。作者调动他所有记忆、所见所闻和沉淀在心灵深处的情感,化作对鄂西山村这方故土的全景式描写。  ……

作者简介

  杨彬,女,土家族,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两次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等项目5项。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土家族文学奖、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40部优秀学术著作奖、湖北省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