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风险治理专题报告

全球风险治理专题报告

1星价 ¥71.5 (7.3折)
2星价¥71.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3200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22320069 ; 978-7-5223-2006-9

内容简介

在风险社会,无法运用以确定性世界观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体系进行解释,其政策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实体逻辑到虚拟逻辑。实体逻辑是基于过去做出政策决策,考察的是利润等实体化的指标。虚拟逻辑是基于未来做出政策决策,考察的是未来风险预期这样的虚拟化因素。近年来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或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与金融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日本的案例更是表明了宏观政策逻辑在新的条件下已经接近改变。财富存量的积累、强大的产出能力以及货币的资产化特征,改变了传统的通胀机理和利率的形成机理。这一切都源于风险社会的政策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风险时代,处理财政与金融关系必须摆脱传统理论和陈规的束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本书从主要聚集财政与央行财务关系、财政的金融监管功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等角度对主要经济体的财政与金融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相关启示。

目录

导论 主要 财政与央行机构关系与职能分工 一、概论 二、美国 三、英国 四、德国 五、日本 六、俄罗斯 七、巴西 八、南非 九、新西兰 篇 主要 财政与央行财务关系 章 概论 一、政府或 门通常是央行的主要出资人 二、央行利润上缴财政是理所当然 三、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官方储备通常由 门管理 四、国债或中央机构债券是部分 央行的重要资产 五、相关启示 第二章 美国 一、美国央行机构框架及与 的关系 二、美联储与 的经济财务关系 三、启示 第三章 英国 一、财政和央行财务关系概述 二、维护财政和央行财务关系的制度安排 三、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财政和央行的财务关系 四、央行的收益部分留存部分上交 五、英国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由 管理,央行以代理人身份进行日常管理 六、结论 第四章 德国 一、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及交叉关系 二、中央银行储备金分配 三、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政与中央银行关系 四、德国中央银行的收益分配 五、德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运营情况 六、德国财政与央行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日本 一、日本银行的性质 二、日本银行与政府存在密切的联系 三、从资产负债表看财政与日本银行的财务关系 四、从利润表看财政与日本银行的财务关系 五、关于日本银行盈余的管理 六、日本官方外汇储备的管理 七、财政与日本银行财务关系的变化 八、结论 第六章 俄罗斯 一、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二、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资产与收益 三、央行 储备及其管理 四、思考与启发 第七章 巴西 一、央行与财政的关系分析 二、央行的资产与收益 三、外汇储备管理 第八章 南非 一、南非储备银行概况 二、南非 与央行的合作 第九章 新西兰 一、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金融政策职责范围 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内部治理 三、新西兰 与央行的沟通与合作 四、新西兰央行关于外汇储备的规定 第二篇 主要 财政与央行在 金融监管中的关系 章 概论 一、强化财政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是 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二、财政并不陷入具体监管事务,而是在“高维度” 金融监管架构 三、财政与央行密切协同、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是金融监管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四、相关启示 第二章 美国 一、美国金融监管历史变迁:金融监管离不开财政视角 二、 门在改革后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占据 地位 三、 门 加关注系统性风险监管,美联储与其他监管部门聚焦具体风险处置 四、财政和央行在金融监督中的分工和协作 第三章 英国 一、英国金融监管的演变和现状 二、 门与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与定位 三、结论 第四章 德国 一、引言 二、德国金融监管体系架构与职能分配 三、财政 德国金融监管的机制与责任 四、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日本 一、日本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从“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再到“统一监管” 二、富有宏观审慎特征的新型金融监管体制 三、财政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财政与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分工与合作 五、日本银行与财政对金融监管的独特性 六、两部门在金融监管的配合有待改进 七、结论 第六章 俄罗斯 一、俄罗斯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 二、俄罗斯金融监管架构 三、财政与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分工与合作 第七章 巴西 一、巴西的金融监管体系及组织架构 二、巴西央行的金融监管作用 三、巴西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八章 南非 一、南非储备银行的历史 二、南非央行金融监管的职责 三、南非的双峰监管目标 四、南非金融监管的特点及启示 第九章 新西兰 一、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历史 二、新西兰 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关系 三、金融监管委员会(CoFR) 四、储备银行的制度机制 五、新西兰金融监管的特点与启示 第三篇 主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机构视角 章 概论 一、财政与货币政策不协同往往引发严重危机 二、“寓财政于货币”是典型 财政与货币协同的实现方式 三、相关启示 第二章 美国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从相对独立状态逐渐变为融合一体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界限日益模糊,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实施成为常态 三、美国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成为其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 四、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为美国经济注入确定性,体现的是美国金融竞争作为高维度竞争手段的优势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傅志华,男,汉族,1962年11月生,湖南岳阳人,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财政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司长级)。长期从事宏观财政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重点涉及财政经济安全、区域(地方)财政经济、能源与环境财税政策、外国财政经济问题等。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发表各类研究报告和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 李成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财政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主持或参与数百项财政和公共政策相关项目研究。论文《基于风险理性的中国特色财政改革》入选中宣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伟大的变革(1978-2018)》论文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