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13195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56131952 ; 978-7-5561-3195-2

本书特色

1. 三十年前“漫说文化丛书”开分专题选编之先河,一度风靡中国,续编由陈平原教授携手12位中青年学者再续新章。 2.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选文范围从改革开放起到2020年,12册,12个专题,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文化及生活变迁。 以文学为经、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文章好读、装帧好看。 《世间滋味》由陈平原教授总编总序,学者杨早主编并导读,汇集45位名家52篇文章,看40年来大众舌尖上的文化。 漫说文化丛书系列封面插画由2023年美国传达艺术奖(CA奖)获奖者、插画师Stano绘制,丛书书脊“笔写山河”logo突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文化理念。知名设计师广岛倾心设计,采用中国传统配色,兼具复古与现代气息。 漫说文化丛书封面使用雅美纹纸,采用压凹工艺,内文使用JM书纸,纸印精良,久读不伤眼,久藏不泛黄。阅读、收藏、赠送皆宜。 随书赠送全文配乐有声书,沉浸式感受文学的魅力。

内容简介

《世间滋味》共分四辑。“故乡食物”对故乡食物的追忆背后,既浸染着作家们儿时回忆的甘苦,也抒发对故乡的思慕眷恋。由“饮食”而至“思乡”,既是对作者自己的心灵慰藉,亦是对故乡的深情倾诉。“四方食事”不求作者与食物之间有情感的勾连,而更偏重于由饮食映射地域的特质,中或夹杂作者对地域文化的见识评断。同时于饮食之外,将民俗、风土、物产、人情、社会等因素都带入文中,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异域体验。“古今食典”意图体现饮食中的文化脉络,当然也是佐证“文化遗产”的优选材料。“名家食谭”注重环境,更有诉说儿时艰难、旧事辛酸,也有的借名写食,实欲写人。此辑多关注饮食与人性之勾连,读者可窥见生活之趣,而作者之个性亦借文字跃然纸上。本书并非四十年食物书写之全貌,但从中亦能看出“写食”在新世纪的变化,是观察社会、体味人情的终南捷径。

目录

总序|陈平原 ·I 导读:从“无我”到“有我”|杨 早 ·I 辑一 故乡食物 故乡的食物(节选)|汪曾祺 ·002 温州小吃|林斤澜 ·019 随笔四篇(节选)|林斤澜 ·027 吃家乡饭|张中行 ·031 南京的吃|叶兆言 ·037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车 辐 ·046 故乡的吃食|迟子建 ·057 日月盐水豆|何立伟 ·062 黄鸭叫|钟叔河 ·065 荒年粥事|凸 凹 ·070 食物|李 娟 ·076 萨其马|崔岱远 ·087 “丝丝”记忆在牙巴|周之江 ·090 辑二 四方食事 陕西小吃小识录(节选)|贾平凹 ·096 城南客话——四方食事|汪曾祺 ·102 春菰秋蕈总关情|王世襄 ·111 荞麦面|邓云乡 ·119 乡味何在?|唐振常 ·123 过年三名物|周 劭 ·128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鲍尔吉·原野 ·132 日本的豆腐|李长声 ·138 羊杂碎|张贤亮 ·142 酸梅汤|肖复兴 ·146 上海的吃及其他|王安忆 ·150 昆仑之吃|毕淑敏 ·154 头脑|崔岱远 ·162 嚼舌记|殳 俏 ·165 老派中秋|郁 俊 ·168 辑三 古今食典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俞平伯 ·172 诗味与口味|季镇淮 ·182 从“粥疗”说起|宗 璞 ·186 文人与鲈脍|邓云乡 ·190 中国饮食文化二题|唐振常 ·195 说粥|李庆西 ·202 食物与蛋白酶|阿 城 ·209 油|朱 伟 ·222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赵 珩 ·228 猪的肥肉|钟叔河 ·237 满汉何来全席|汪 朗 ·241 辑四 名家食谭 吃的5W |王 蒙 ·246 “涮庐”闲话|陈建功 ·251 食家与家食|唐振常 ·257 吃喝之外|陆文夫 ·262 民间有滋味|岱 峻 ·268 天桥的现做地摊小吃|新凤霞 ·271 素食主义|苇 岸 ·273 纸上得来味更长——《文学的餐桌》序|陈平原 ·277 芥末堆|李国文 ·282 话说鲍鱼|邓 刚 ·287 饥饿惯性|南 帆 ·293 在寺庙吃|杨 葵 ·313 至味在江湖|陈晓卿 ·316 编辑凡例 ·32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有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大学何为》《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 杨早,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拾读汪曾祺》《元周记》《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等,主编《话题》系列(2005—2014年)《沈从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汪曾祺别集》《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译著有《合肥四姊妹》(合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