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与中国法院变迁

信息化与中国法院变迁

1星价 ¥36.8 (7.5折)
2星价¥36.8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4141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301341414 ; 978-7-301-34141-4

本书特色

法院信息化是中国法院系统发展的前景和大趋势,本书的出版将为各级地方人民法院提供学习资料及参考文献,有助于宣传中国法院系统的制度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中国法院司法信息化历史变迁以及信息化如何影响、塑造中国法院的一部专著。本书依托大量的一手素材,系统地梳理了司法信息化发展变迁的四个历史阶段,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重点与基本特征,总结了我国司法信息化的总体特征。本书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司法信息化变迁的内在动力,总结了司法信息化应用与变迁的内在逻辑,对智慧法院建设展开了理论反思,对智慧法院的实践运作进行了实证考察,梳理了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践难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本书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信息化对中国司法的影响,包括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象。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探讨了司法信息化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回答了中国法院的司法信息化将去向何处的问题。

目录

**章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信息化
(二)法院信息化
(三)“智慧法院”
四、文献综述
(一)“法院信息化”相关问题研究
(二)“智慧法院”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方法
(二)实证研究方法
(三)规范分析方法
六、主要内容 第二章司法信息化的历史展开
一、基本装备建设时期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展开
(三)建设特点
二、基础信息网络建设时期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展开
(三)建设特点
三、“电子政务”建设时期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展开
(三)建设特点
四、“天平工程”及此之后建设时期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展开
(三)建设特点
五、小结:司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特征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的阶段性
(二)信息化推进模式的变动性
(三)信息化发展理念的渐进性
(四)信息化服务对象的扩展性 第三章司法信息化推进的内在动力
一、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需要
二、应对日益严峻的审判执行形势
(一)人案矛盾问题
(二)审判效率问题
(三)执行难问题
三、强化内部管理及促进对外沟通的迫切需要
(一)法院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司法透明度不高
(三)司法不够便民
四、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一)司法改革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二)司法改革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需求
五、构建现代型法院的必由之路
六、物质条件的改善
(一)经费保障条件的完善
(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七、小结 第四章司法信息化推进中的实践问题
——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例
一、智慧法院的建设实践展开
(一)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
(二)智慧法院建设的推进机制
二、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效与实践难题
(一)建设成效
(二)实践难题
三、智慧法院建设实践难题的成因探析
(一)上下级法院在信息化建设目标上的差异性
(二)外生动力与内在需求之间的张力
(三)业务专业性与技术专业性之间的矛盾
四、小结 第五章信息化如何塑造中国法院
一、信息化对人民法院信息联结机制的塑造
(一)司法信息化的历史展开
(二)信息化带来的内部沟通机制变革
二、信息化对人民法院办案体制机制的塑造
(一)信息化提供了多样化的办案工具选择
(二)对办案效率的影响
(三)对办案质量的影响
三、信息化对司法管理体制机制的塑造
(一)对管理主体的影响
(二)对管理对象的影响
四、小结:技术融于司法的有效性及其限度
(一)技术融于司法的有效性
(二)技术治理逻辑的有限性 第六章我国司法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一、平衡好司法机关的需求与公众的期待
(一)司法需求与公众期待仍存落差
(二)法院需求与公众期待的平衡
二、明确技术改革和司法改革的内在关系
(一)技术改革不应取代司法改革的作用
(二)司法改革应为技术应用提供更多制度支撑
三、完善司法信息化的推进机制
(一)进一步提升智能司法产品的实用水平
(二)完善司法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和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叶燕杰
1990年6月出生,重庆石柱人,西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数字法学。曾在《人大法律评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方立法研究》等CSSCI来源刊物(扩展版)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重庆市社科联博士启动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曾荣获第七届陈光中诉讼法奖学金、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优秀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