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起 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

潮起 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

1星价 ¥55.3 (7.0折)
2星价¥55.3 定价¥7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1957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300319575 ; 978-7-300-31957-5

本书特色

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到成为国际市场中的重要竞争者,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工业追赶历程。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步步试错,在迷雾中探索,逐步加深对工业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经历了从“以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艰难转型。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洞察,从微观的企业创新过程与宏观的政策变迁两个层面描绘了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历程。本书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披荆斩棘、永攀高峰的历史细节,令人动容。 书中通过对华为、比亚迪、奇瑞、大唐电信展开案例研究,揭示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秘密在于对自主技术研发的长期战略承诺、对一线工程师的组织动员和激励。书中所强调的“工程师主导”,是中国工业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外部环境下突破困境、实现自立自强的力量源泉,带给中国企业重要的启示。 一部激荡的中国工业创新史,通过对“自主创新企业”和“市场换技术企业”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回答中国工业创新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对工程师主导的强调,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有情感连接。 基于作者多年的调研、访谈和学术思考写作而成,将对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与国际前沿的创新理论相结合,有激励人心的故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有严谨的学术思想。 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书结合历史经验,分析自主创新企业在“组织动员”“一线工程师主导”方面的成功实践。 国际比较研究的视野。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关键任务进行探讨。 作者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写作本书,文风朴实、语言流畅、内容可读性强。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情感冲击。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中国企业及制度层面的战略转型,深入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和通信设备行业中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在历史上,正是这两个行业中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帮助中国开启了产业政策转型的社会大讨论,并*终促成中国产业政策范式向“自主创新”转型。
本书通过对吉利、奇瑞、比亚迪、华为、中兴和大唐电信等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尝试阐明它们与那些“市场换技术”企业的行动差异,并着重分析它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本书将帮助那些对中国创新型企业崛起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帮助他们探索中国现阶段创新转型需要完成哪些重要任务。

目录

引言 自主创新的历史透视
1.自主创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对自主创新的历史透视
3.写作动机:中国工业和中国工业人的历程

**章 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
1.政策转型:打造“自主创新”概念
2.关键因素: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
3解释支点: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系统
4.世界体系变化:中国工业发展的脉络
5.产业选择:为何还要讨论汽车和通信设备产业?

第二章 中国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
1.“市场换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
2.生产能力:追赶及赶超
3.产品开发能力: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4.基于专利的比较
5.熊彼特式的竞争

第三章 “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创新的缺席
1.迷雾中的探索:寻找引进外国技术的新方案

2.“北京吉普风波”:合作伙伴?
3.预料之外:生产本地化成为中心任务
4.外方的战略:不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
5.本土企业的转型:努力和挣扎
6.被放弃的自主开发

第四章 本土工程师主导
1.探寻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原因
2.破局者:为自主创新开路
3.后继开拓者:狭路求创新
4.主导国际合作项目
5.创建学习型组织
6.能力构建的关键
7.工程师主导型企业的崛起

第五章 工业转型的社会条件
1.运动与整顿:早期的探索
2.改革与转型:突破困局
3.改革与“市场换技术”的相互影响
4.重新认识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

第六章 从创新企业到创新系统
1.自主创新企业组织模式的扩散
2.系统性问题浮现
3.系统性问题的根源
4.“逆潮流”的一体化尝试
5.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再组织化”
6.历史视野中的自主创新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未来10~20年,中国企业都将面对一个不太友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在逆境中实现技术突围,《潮起》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周路明 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深圳)CEO 本书从工程师主导的中国自主创新型工业组织的角度,梳理和展示了中国产业崛起和科技创新突破的历程,不仅是对中国经验的真实总结,也是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诠释与弘扬。 ——秦朔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潮起》所揭示的是,中国创新型企业涌现的必然性来自中国企业对自主技术学习的努力探索,来自决策者在关键历史节点抓住机遇推动的政策范式转型,更来自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自立自强的社会共识和精神面貌。 ——李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副研究员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在过去20年间访谈了500多人次的工程师、企业管理者、工人、学者和政府官员。正是在系列访谈中的亲身体会,驱使作者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去研究创新型企业与创新政策。本书通过介绍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告诉读者正是战略层面的坚定信念推动这些企业走上创新之路,而不是跨国公司的恩惠与发达国家的施舍。 ——眭纪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研究员

作者简介

封凯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SPRU)博士,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长期从事中国工业和中国创新政策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近百篇论文,出版了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和《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专著。与路风教授合著的《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及相关的工业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政策转型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国内外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政策研究和政策对话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