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边缘的微光: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阐释

边缘的微光: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阐释

1星价 ¥51.7 (7.6折)
2星价¥51.7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684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6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309168471 ; 978-7-309-16847-1

内容简介

译介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系统间的转换,更是知识的传播与流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如同史学史、文学史一样,译介史也属学术史中一种。正如陈平原所言,学术史研究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莠、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无疑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目的。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阐释是中日两国近40年来文学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描绘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情况,并对这段译介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出版物及事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从而揭示种种现象及背后映射的日本译者中国文学观的发展与流变,为目前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重思及反思的空间和思想资源。

目录

彼岸的逼视与回响(代序) 前言 序章 从“'文革'后”到“新时期” **节 新时期文学的内涵与限度 第二节 日本学界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三种主要命名方式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确立 **章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译介的情况 **节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出版形式单一”现象及其原因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译者职业多元”现象及原因 第二章 “文学性”的启魅与祛魅——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学性”的认知 **节 高岛俊男:神话起源与“真实性之上的文学性” 第二节 相浦杲:价值观为体与技法为用 第三节 历史现场的另一种声音:中国文学爱好者的文学观 第四节 转型期的文学价值之思 第三章 与时代联动的译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新时期文学译介的一个侧面 **节 非学院译者的退场与同时期的“两国文学界一大盛事”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时局变迁背景下的文艺响应 第四章 作为方法的新时期文学——《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刊与竹内好的思想遗产 **节 竹内好与安保斗争、《中国的思想》和《季刊》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季刊》的成就与意义 第五章 作为“同时代”的新时期——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 **节 两个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同时代性”内涵变迁 第二节 走向“同时代性”的路径——“抵抗”与“苦斗” 第三节 传承竹内方法论的实践和意义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寻根思潮在日本的接受与评价 **节 被建构的“寻根” 第二节 在日本学界遭遇评价困境的“寻根” 第三节 剥离“寻根”后的阿城小说之译介 第四节 被日本学者工具化的“寻根” 第七章 作为“事件”的《红高粱家族》日译及其背后的思想脉络 **节 《红高粱家族》日译及作为“事件”的井口批评 第二节 井口对莫言的评价变迁 第三节 同时代性——井口的新时期文学审美倾向 第四节 对井口有关麻风病的批评之反批评 第五节 《红高粱家族》带来的启示———译者与机制 第八章 史铁生在日本的译介与读者评价——个体叙事与文学的越界 **节 爱与敬——日本学者对待铁生文学时展现的共性 第二节 越界——史铁生文学的底色 第三节 文体越界、个人情感与日本学者读者的审美共性 第四节 作为“*大公约数”的史铁生 第九章 日本学者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的新时期文学叙事 **节 他者文化形象的塑造与文学史之间的关联 第二节 日本学者编撰的九部中国文学史 第三节 藤井与研究会文学史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对照 第四节 藤井与研究会文学史中编撰思想与材料选择的对照 第五节 小结 终章 边缘的微光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若圣,1987年生于上海。博士,副教授,浦江人才,现任职于东华大学日语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汉学、战后日本知识分子思想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