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生产线案例分析与实验

包邮自动生产线案例分析与实验

1星价 ¥46.8 (5.3折)
2星价¥46.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8098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5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76809855 ; 978-7-5768-0985-5

内容简介

自动生产线种类繁多,根据机械的用途不同,其结构原理和自动化技术相差很大。本书首先着眼于共性问题,将自动生产线常见的输送、分拣、间歇送料、定位与夹紧等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提炼,同时列举了编者为企业所设计的晶圆片清洗自动生产线、锁体加工自动生产线、镇流器装配自动生产线等典型工程案例,可为从事自动生产线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为顺应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本书还融入了自动线控制方面的实验内容。实验部分通过对三菱触摸屏、伺服驱动器、变频器、工业机器人等机电产品以及各类硬件控制方法的介绍,使读者掌握PLC编程与应用能力。通过对组态、触摸屏、工业云平台等界面设计及编程方法的介绍,可使读者具备设计相应视图窗口,实现自动生产线的灵活多样的控制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自动化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能力。

目录

第1章 自动生产线的结构组成与工作流程 1.1 概述 1.1.1 自动生产线的定义 1.1.2 自动生产线的特点 1.1.3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 1.2 自动生产线的结构组成 1.2.1 自动机械分类 1.2.2 自动生产线典型结构形式 1.2.3 自动机械的结构组成 1.3 自动机械的典型工作流程 1.4 自动机械的设计制造流程 第2章 自动生产线常用机构 2.1 皮带输送线结构 2.1.1 皮带输送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1.2 皮带输送线的结构原理与实例 2.1.3 皮带输送线设计要点 2.2 链条输送线系统 2.2.1 链条输送线 2.2.2 倍速链输送线 2.2.3 平顶链输送线 2.2.4 悬挂链输送线 2.3 振盘送料装置 2.3.1 振盘的功能与特点 2.3.2 振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3 振盘的定向原理 2.3.4 振盘的派生产品——直线送料器 2.4 机械手结构原理与设计应用 2.4.1 机械手的功能与工程应用 2.4.2 机械手的典型运动及结构模式 2.4.3 机械手典型结构组成 2.5 间歇送料装置 2.5.1 间歌送料装置的功能与应用 2.5.2 槽轮机构的结构与应用 2.5.3 棘轮机构的结构与应用 2.5.4 棘爪机构的结构与应用 2.5.5 凸轮分度器的原理与应用 2.6 工件的分隔 2.6.1 工件的暂存 2.6.2 工件的分隔 2.7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2.7.1 工件的定位 2.7.2 工件的夹紧 第3章 自动生产线案例分析 3.1 晶圆片清洗自动生产线设计 3.2 锁体加工自动生产线设计 3.2.1 锁体下料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2 锁体铣端面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3 锁体钻胆孔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4 锁体铣中槽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5 锁体铰台阶孔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6 锁体攻丝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2.7 锁体钻珠孔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3 镇流器装配自动生产线设计 3.3.1 镇流器铁芯装配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3.3.2 镇流器刮漆工序自动生产线设计 第4章 自动生产线控制实验 4.1 工业变频器 4.1.1 鼠笼式感应电机 4.1.2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4.1.3 变频器的配线 4.1.4 变频器的参数配置 4.1.5 三菱FR700变频器控制实验 4.2 工业机器人 4.2.1 工业机器人特征 4.2.2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4.2.3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编程 4.2.4 三菱机械臂码段实验 4.3 伺服与定位 4.3.1 伺服的作用 4.3.2 伺服电机的种类 4.3.3 编码器的种类 4.3.4 伺服的原理和构成 4.3.5 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 4.3.6 定位模式 4.3.7 三菱定位模块的使用 4.4 F1901传送线的编程与控制 4.4.1 生产线的工作原理 4.4.2 生产线的主要元器件的选用 4.4.3 传感器的选用 4.4.4 生产线中的通信方式 4.4.5 CC-Link的系统搭建 第5章 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控制实验 5.1 组态软件 5.1.1 组态王程序设计步骤 5.1.2 设计画面 5.1.3 定义变量 5.1.4 组态画面的动画设计 5.1.5 命令语言 5.1.6 自动打螺丝机控制实验 5.2 触摸屏 5.2.1 触摸屏简介 5.2.2 三菱触摸屏与PLC动作方式 5.2.3 触摸屏显示及相关参数设置 5.2.4 搅拌机自动定时搅拌实验 5.3 工业云平台 5.3.1 工业云平台简介 5.3.2 P43x智能网关模块 5.3.3 三菱FX协议设置 5.3.4 工业云平台组态设计 5.3.5 工业云平台实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奎洲,江苏金湖人,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结构可靠性、自动生产线结构设计等。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典型产品运行安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子项目1项,参与省科技厅、教育厅科研项目5项。主持江苏省重点教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各1项。主持与参加企业横向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编写教材6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技术发明奖)1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