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包邮儿童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34.4 (7.6折) ?
1星价 ¥34.4
2星价¥34.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7810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1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306078100 ; 978-7-306-07810-0

本书特色

本书关注儿童不良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从儿童期关注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不仅丰富了自我与攻击行为领域的研究,更为日后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并能把握很好干预时机。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并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实践性。读者对象:儿童家长、高校教师、学生等及对心理学感兴趣读者等

内容简介

攻击行为是儿童世界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不仅对攻击者自身的适应具有长期的消极影响,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重要指标。自我与攻击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主要研究内容为儿童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关系研究、不同情境下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高低地位下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威胁情境下自尊对儿童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威胁情境下自我肯定对高自恋儿童攻击行为的缓冲作用。本书关注儿童不良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从儿童期关注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不仅丰富了自我与攻击行为领域的研究,更为日后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并能把握很好干预时机。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并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实践性。读者对象:儿童家长、高校教师、学生等及对心理学感兴趣读者等。

目录

1 文献综述1.1 自恋人格1.1.1 自恋人格的概念1.1.2 自恋人格的测量方式1.1.3 自恋人格的理论模型1.1.4 自恋人格的形成机制1.1.5 自恋人格的发展1.2 攻击行为1.2.1 攻击行为的概念1.2.2 攻击的测量方式1.2.3 攻击行为的理论基础1.2.4 攻击行为的发展1.3 自尊1.3.1 自尊的概念1.3.2 自尊的测量方式1.3.3 自尊与自恋人格的区别和联系1.3.4 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自尊的调节作用1.3.5 自我肯定——提升自尊的实验操纵1.4 相关研究1.4.1 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1.4.2 威胁情境下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1.4.3 自尊对自恋人格和攻击行为的作用1.4.4 自我肯定的缓冲作用2 问题提出2.1 已有研究的不足2.2 拟研究的问题2.3 总体研究设计2.4 研究的意义2.4.1 理论意义2.4.2 实践意义2.5 创新性3 预研究:童年中期儿童自我观分析描述及自恋量表适用性3.1 预研究A童年中期儿童自我观的描述3.1.1 研究目的3.1.2 研究方法3.1.3 结果分析3.2 预研究B儿童自恋量表的适用性3.2.1 研究目的3.2.2 研究方法3.2.3 结果分析3.3 讨论3.4 结论4 研究一:儿童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关系研究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4.2 研究方法4.2.1 被试4.2.2 研究设计4.2.3 材料4.2.4 统计方法4.3 结果分析4.3.1 不同年级和性别儿童自恋与攻击行为得分的描述统计4.3.2 相关分析4.3.3 自恋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4.4 讨论4.5 结论5 研究二:不同情境下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5.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5.2 研究方法5.2.1 被试5.2.2 实验设计5.2.3 实验材料5.2.4 实验程序5.2.5 统计方法5.3 结果分析5.3.1 实验操纵有效性检验5.3.2 自恋水平与不同情境对攻击行为的影响5.4 讨论5.5 结论6 研究三:高低地位威胁下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6.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6.2 研究方法6.2.1 被试6.2.2 实验设计6.2.3 实验材料6.2.4 实验程序6.2.5 统计方法6.3 结果分析6.3.1 实验操纵有效性检验6.3.2 自恋水平与威胁来源对攻击行为的影响6.4 讨论6.5 结论7 研究四:威胁情境下自尊对儿童自恋人格与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7.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7.2 研究方法7.2.1 被试7.2.2 研究材料7.2.3 研究程序7.2.4 统计方法7.3 结果分析7.3.1 描述统计7.3.2 威胁情境下自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状态自尊的调节作用7.3.3 威胁情境下自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7.4 讨论7.5 结论8 研究五:威胁情境下自我肯定对高自恋儿童攻击行为的缓冲作用8.1 研究五A威胁情境下自我肯定对高自恋儿童攻击行为的缓冲作用——行为指标8.1.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8.1.2 研究方法8.1.3 结果分析8.2 研究五B威胁情境下自我肯定对高自恋儿童攻击行为的缓冲作用——生理指标8.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8.2.2 研究方法8.2.3 结果分析8.3 两个分研究的合并讨论8.4 结论9 综合讨论9.1 童年中期的儿童对自我持积极评价9.2 童年中期自恋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具有情境性9.3 肯定自尊是缓冲高自恋儿童攻击行为的关键9.4 生理因素对攻击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9.5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9.6 本研究的局限性10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设想10.1 研究结论10.2 进一步研究设想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测量工具部分题例附录2 攻击行为测量竞争反应式范式图例附录3 内隐自尊测量范式图例附录4 实验中所用部分编程代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爽,心理学博士(后),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自我与社会性发展、反应性攻击的生理机制、特殊儿童心理卫生影响机制等,近年来,参加重量课题、主持省级课题多项,在SCI、SSCI和CSSCI期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各2部。承担《心理学史》、《儿童心理障碍与矫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