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人归:中国大陆学界金庸接受研究(1979-2000)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05276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19052768 ; 978-7-5190-5276-8
内容简介
当下接受美学日新月异的理论框架,较诸过往,“接受主体”的重要地位,似已被推举至前所未有的境地。而在具体的接受史撰写之中,似仍少见充分转换视角,深入接受主体的心路历程,针对研究文本撰写的“背后”,加以探讨接受史著作。在此,或许“金庸接受史”能够作为一个标本,若将地域着重限定于大陆,将人群定格在学界,时限则置为庚午马年至千禧年末(1990-2000),将这一研究对象固定下来之后,通过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围绕其人其作展开的批评与研究,换一种角度切入背后的生态现场,也许能够对具体的“研究”文本生发机制,取得更为深切的理解。
目录
绪论
**节选题缘起
第二节前人研究成果及综述
第三节研究视角与方法 **章1979—1989:应时而动的单篇批评
**节郑朝宗与第四次文代会:“金学”发轫考
第二节冯其庸与《谈金庸》:刊物的改变与“金庸”指涉的复杂性
第三节章培恒论金庸与《李自成》:以人性还是阶级斗争为纲? 第二章1989—1994:学界的接纳与专著的出炉
**节陈平原与《千古文人侠客梦》
第二节“金学**人”陈墨:近十本研究专著
第三节罗孚与《读书》:《北京十年》的渗透影响 第三章1994—1998:高校的认可与刊物的支持
**节王一川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体验”的扩散
第二节严家炎与《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大的认同
第三节《通俗文学评论》与“金庸专号”:刊物的支撑 第四章1998—2000:金学的火热与论战的浪潮
**节科罗拉多、台北、北京:以三地金学研讨会为例
第二节何满子、袁良骏、王彬彬:学界生态与新文学传统之争
第三节王朔的挑战:世纪末的“众声喧哗” 结语
**节二十年间(1979—2000)接受特点与总结
第二节新的“金学研究”学术生长点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题缘起
第二节前人研究成果及综述
第三节研究视角与方法 **章1979—1989:应时而动的单篇批评
**节郑朝宗与第四次文代会:“金学”发轫考
第二节冯其庸与《谈金庸》:刊物的改变与“金庸”指涉的复杂性
第三节章培恒论金庸与《李自成》:以人性还是阶级斗争为纲? 第二章1989—1994:学界的接纳与专著的出炉
**节陈平原与《千古文人侠客梦》
第二节“金学**人”陈墨:近十本研究专著
第三节罗孚与《读书》:《北京十年》的渗透影响 第三章1994—1998:高校的认可与刊物的支持
**节王一川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体验”的扩散
第二节严家炎与《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大的认同
第三节《通俗文学评论》与“金庸专号”:刊物的支撑 第四章1998—2000:金学的火热与论战的浪潮
**节科罗拉多、台北、北京:以三地金学研讨会为例
第二节何满子、袁良骏、王彬彬:学界生态与新文学传统之争
第三节王朔的挑战:世纪末的“众声喧哗” 结语
**节二十年间(1979—2000)接受特点与总结
第二节新的“金学研究”学术生长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汪静波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师从殷国明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西方当代文艺理论。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语文闲谈
¥12.2¥29.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