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

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

1星价 ¥79.4 (6.2折)
2星价¥79.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5392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104053927 ; 978-7-104-05392-7

内容简介

《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通过大量新史料的发掘与梳理,考察了陕西易俗社班社状貌与发展过程并重估了其戏曲史地位。该著首次鲜明提出“陕西易俗社是一个革命和社会教育机关,也是一个集戏曲创作、教育、表演于一体的新型秦腔班社”,在对陕西易俗社发展历程、班社属性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编剧群体、剧目创作、舞台艺术等方面做历史性考察和整体性审视,较为成功地揭示出陕西易俗社的发展历程与演艺活动等历史面貌。

目录

绪论 **章 陕西易俗社的成立 引子 陕西易俗社成立日期考辨 **节 陕西易俗社与晚清戏曲改良运动 第二节 陕西易俗社的发起与组建 第三节 陕西易俗社的早期演剧活动 第二章 陕西易俗社的发展历程 **节 陕西易俗社初创与发展期(1912—1924) 第二节 危机中的陕西易俗社(1925—1930) 第三节 陕西易俗社的鼎盛与衰微(1931—1949) 第三章 陕西易俗社班社属性考论 **节 陕西易俗社的政治和文化身份 第二节 印花税事件与易俗社的身份焦虑 第三节 班社性质固守下的发展与调适 第四章 陕西易俗社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 **节 陕西易俗社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节 国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第三节 育才目标与严格的学生管理 第四节 陕西易俗社人才培养的成绩 第五章 新型戏曲班社的管理与经营 **节 社长与社监是管理层的核心 第二节 陕西易俗社品牌的塑造与推广 第三节 易俗社固定资产的积累 第六章 陕西易俗社早期编剧群体及其特征 **节 早期易俗社编剧的精神底色和身份特征 第二节 陕西易俗社早期剧作特点 第三节 早期易俗社编剧及其创作 第四节 个案研究:孙仁玉及其剧作 第七章 陕西易俗社的抗战戏曲编演 **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易俗社抗战剧创作 第二节 樊仰山的抗战戏曲创作 第三节 陕西易俗社抗战戏曲的实践经验 第八章 陕西易俗社的舞台艺术改良 **节 新剧目助推下的秦腔“导演”体制 第二节 “三小”行当发展与“易俗”表演风格 第三节 适应新剧目与新审美的舞台美术创新 第四节 陕西易俗社在巡行表演中的艺术借鉴与融合 第五节 陕西易俗社对其他秦腔班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陕西易俗社编年简史(1912—1949) 附录二 陕西易俗社发起人名单列表 附录三 《懵懂村》剧本点校序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红军,男,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上海戏曲学会会员、监事,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会员,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木偶戏史稿》《上海木偶戏研究》等专著,主编《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四卷五本),参与编著《名伶名剧赏析》(副主编)、《折子戏赏析》等多部。独立主持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课题、上海文化艺术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