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倭寇”与日本的“倭寇文学”:中日视差与文史互化

“倭寇”与日本的“倭寇文学”:中日视差与文史互化

1星价 ¥96.8 (7.5折)
2星价¥96.8 定价¥1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2564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522725642 ; 978-7-5227-2564-2

内容简介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

目录

绪论 “倭寇”“倭寇文学”与倭寇文学研究 ——概念、价值、立场与方法 **节 关于“倭寇”与“倭寇文学”的概念 第二节 “倭寇”何以成为日本历史小说的重要题材 第三节 “倭寇文学”研究的价值观与“中日视差” 第四节 “倭寇文学”研究的方法 **章 “倭寇文学”形成的学术背景 ——从宫崎市定“去寇化”倭寇观看东洋史学对“倭寇文学”之影响 **节 “和平贸易”:宫崎市定对朝贡体制的无视 第二节 “侠义之举”:宫崎市定对倭寇性质的想象 第三节 宫崎市定对亲日明人郑舜功的援引 第四节 宫崎市定对当代“倭寇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倭寇文学”的神道教基础 ——从早乙女贡《八幡船传奇》看倭寇的神道化 **节 “八幡船”“八幡大菩萨信仰”与“倭寇” 第二节 武士、武士之道与“倭寇” 第三节 “神国思想”与“倭寇” 第三章 “倭寇文学”的文史乖离 ——从津本阳《雄飞的倭寇》看历史与文学的悖谬 **节 智勇与怯懦:《雄飞的倭寇》中的倭寇与明军 第二节 温情与臣服:《雄飞的倭寇》中的倭寇与明朝百姓 第三节 是“雄飞”还是“人寇”:《雄飞的倭寇》历史观的偏谬 第四章 “倭寇文学”的商贸视角 ——从陈舜臣《战国海商传》看“重商主义”的倭寇观 **节 陈舜臣商业主义思想及创作中的倭寇观 第二节 《战国海商传》中的明代史论 第三节 《战国海商传》中从“海商”到“倭寇”的转变 第五章 “倭寇文学”与“民族美学” ——从南条范夫《海贼商人》看“倭寇”的美学化 **节 从武士到倭寇、海贼再到商人的身份转换 第二节 东亚海域的武装贸易及贸易中心 第三节 东亚海域日本贼商的审美化描写及其文化动机 第六章 “倭寇文学”与倭寇人物(上) ——从倭寇核心人物王直看“倭寇文学”的形象塑造 **节 倭寇还是儒商:中日史料中的王直形象 第二节 “倭寇王”还是“净海王”:中日“倭寇文学”中王直的身份定性 第三节 无耻之徒还是仁义之士:中日“倭寇文学”中王直的品行才干 第四节 历史的还是想象的:中日文学中的王直形象 第七章 “倭寇文学”与倭寇人物(下) ——从倭寇核心人物徐海看“倭寇文学”的形象塑造 **节 明清小说中的徐海 第二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徐海 第三节 日本文学中的徐海形象 第八章 “倭寇文学”的中日比照 ——日本倭寇文学与中国倭寇题材的文艺作品 **节 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倭寇 第二节 当代“抗日文艺”背景下的倭寇题材文艺作品 第三节 从中日“倭寇文学”的比较看中日视差 结论 倭寇·倭寇研究·倭寇文学 ——在历史事实、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学之间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尔雅(1989—),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就职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攻中日比较文学并从事日本文学翻译。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在《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翻译出版《日本近代文学史》(伊藤整著)、《古今和歌集》(合译)等十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