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阳明学、心学与人类主体性

阳明学、心学与人类主体性

1星价 ¥57.2 (6.5折)
2星价¥57.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7045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开
  • 页数:245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807704515 ; 978-7-80770-451-5

内容简介

以王阳明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高代表。本书从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宏观的角度、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探讨阳明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从从存在论的视域探讨王阳明的哲学观念以及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从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角度探讨王阳明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从比较的角度探讨理学视域中的心学。本书多角度、多视域,全方面地展现了对阳明学的深入解析。

目录

前言 **编 存在论视域中的阳明学 **章 王阳明的良知观 一、“良知即是天理” 二、良知是超越的实体 三、良知非气而无感应 四、良知非情非意 五、结语:辨证思维中的良知 第二章 王阳明之理 一、理是条理、道理和本体 二、理是超越者 三、理是本原之心 四、理是天理 五、结语:“心即理”与人类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章 “心外无物”新论:基于生存论的视角 一、心:思虑之官还是行动之源 二、物:客观实存还是心之所用 三、心外无物:生存论意蕴 四、结语 第四章 王阳明“万物一体”观探析 一、生机:一气流通 二、气质心:自然性本源与主宰 三、心之体:终极性本原与主宰 四、余论:变化气质与大人之学 第二编 阳明学与中国思想史 **章 天人之辨与传统儒家思想史的主题 一、思想史主题的重要性 二、思想史主题的继承性 三、思想史主题的实在性与抽象性 四、天人之辨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大事 五、天人之辨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 六、结语:儒家人文精神的形成 第二章 圣学即心学:儒家哲学史的心学进程 一、以性释心:先秦儒家心学及其初次转向 二、偏重有为心与汉代儒家心学 三、无心之心与魏晋玄学心学 四、天地之心:早期理学家的心灵哲学 五、“理之在吾心”:南宋理学家的心灵哲学 六、理即心:陆王之心灵哲学 七、结语:心学史的逻辑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人类主体性 一、阳明之主宰心 二、主体性:人类主体性与个体主体性 三、心主论即良知主宰论 四、我:“私我”与我们 五、结语:个体的缺席 第四章 王阳明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 一、天人之辨与儒家思想的基本主题 二、从天人相分到天人一体:儒家思想的转折 三、“仁者以万物为体”与宋明理学宇宙观 四、致良知论与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确定 五、明末及清代思想主题: “照着讲”还是“接着讲”? 六、结语: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 第五章 论“我”的三个向度 一、小我与气质 二、大我与人性 三、自我与自主 四、三我关系:互含而交错 五、余论:关于传统儒家的“我”论 第三编 比较巾的阳明学 **章 陆、王心学之异同 一、“本心”与“大本”:共同的本原观 二、“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与“人心是天渊”:超验的本原 三、“本末”与“体用”:二者的差异 四、结语:继承与超越 第二章 体用之间:朱熹与王阳明的哲学比较 一、作为生存方式的仁 二、仁、用与理 三、体:人性与良知 四、体用之间 五、结语:“体用不二”而无别 第三章 二程与心学 一、仁与万物一体 二、仁与尽心 三、仁与天理 四、理即内有之心:心学原理 五、余论:程氏后学与心学 第四章 陆九渊的天人学思想——兼论其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一、万物一体之“宇宙” 二、心即理 三、心与事(物):本与末 四、“此道充塞宇宙” 五、自然、简易方法与学道 六、结语:陆九渊的生成哲学与唯心主义 第五章 传统心学之主体性问题一以方以智心学为中心 一、“心即天地”的万物一体世界观 二、“皆归一心”的形而上学 三、大我即人性 四、结语:“心宗”与个体我的缺席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顺福,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