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视野下民事纠纷非诉讼化解决机制研究

包邮法治社会视野下民事纠纷非诉讼化解决机制研究

¥69.1 (7.2折) ?
1星价 ¥69.1
2星价¥69.1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401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01页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307240162 ; 978-7-307-24016-2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事纠纷非诉化解决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法治社会背景下,非诉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功能、制度构建等,并通过对世界各国现行的各种ADR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比较探讨,力求在此基础上,寻求我国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发展和完善路径,同时促进非讼化机制与诉讼的协调互补。

目录

**章 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概述 **节 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与类型 一、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类型 第二节 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 一、缓解“诉讼爆炸”给法院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二、充分保障公民选择权的实现 三、有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是解决现代性纠纷的现实需要 第三节 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起源和发展 一、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起源 二、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 第四节 我国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设立的社会环境 二、与诉讼形成优势互补 第二章 域外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概览 **节 欧洲国家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英国 二、德国 第二节 美国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美国ADR机制产生溯源 二、美国ADR机制的特点 三、美国ADR机制的发展 第三节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日本 二、韩国 第三章 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的主要形式 **节 协商 一、协商的概念 二、协商的特征 三、协商的条件 四、协商的原则 五、协商的程序 第二节 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 二、调解的特征 三、调解的形式和种类 四、调解的原则 五、调解的程序 六、调解与诉讼的衔接 第三节 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二、仲裁的性质 三、仲裁的类型 四、仲裁的程序 第四节 特定纠纷类型的解决机制 一、劳动争议 二、家事纠纷 三、消费者纠纷 四、交通事故纠纷 五、医疗纠纷 六、环境纠纷 第四章 我国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 **节 我国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历史沿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模式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三、转型期我国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四、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和完善 第二节 我国现行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的类型 一、调解 二、仲裁 三、劳动争议纠纷处理机制 四、消费者纠纷处理机制 五、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机制 六、我国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处理机制 七、信访制度 第三节 我国法院调解与非讼化解决机制的衔接 一、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二、法院调解的社会化发展趋势——与非讼化解决机制的有机衔接 第五章 我国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的完善 **节 现阶段我国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束缚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尚不完善 三、实质性彻底解决纠纷的原则不明晰 四、多元化解纷主体间协同性不强 第二节 我国民事纠纷非讼化解决机制的完善 一、法治社会建设对非讼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需求 二、理念上的构建 三、推进全国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进程 四、制度上的完善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信访工作条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农江,法学硕士,湖北警官学院法律系讲师,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参与研究省部级、厅局级教科研项目若干项;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