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

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

1星价 ¥146.6 (7.8折)
2星价¥146.6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10547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586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69105476 ; 978-7-5691-0547-6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共四编,**编包含了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与西方影响、本书的课题与国外文学影响问题;第二编包含了俄国批评美学的确立及其所受的西方影响、别林斯基与法―德文学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的美学、托尔斯泰与德国古典美学、托尔斯泰与叔本华。第三编包含了**章俄国叙事美学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普希金与拜伦(上)、普希金与拜伦(下);第四编包含了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下)、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上)、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中)、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西方心理小说创作(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西方心理小说创作(下)。

目录

**编 绪论 **章 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节 历史背景与所接受的**次外来影响 第二节 文学新质的出现与所接受的第二次外来影响 第三节 开始摆脱“东方停滞”的17世纪文学 第二章 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与西方影响 **节 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拉季舍夫和赫拉斯科夫与古典主义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苏玛罗科夫、冯维辛与古典主义戏剧创作 第三节 艾明、卡拉姆津和拉季舍夫与感伤主义小说创作 第四节 特列佳科夫斯基、罗蒙诺索夫、苏玛罗科夫和卡拉姆津在建立俄罗斯文学语言与文学理论上的贡献 第三章 本书的课题与国外文学影响问题 **节 古代至18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文学的特性与超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对立与统一 第二编 批评美学 **章 俄国批评美学的确立及其所受的西方影响 **节 别林斯基的文学“现实性”观念与俄国批评美学的诞生 第二节 茹科夫斯基的“拉拉·路克的哲学”与俄国批评美学的源头 第三节 维亚捷姆斯基的文学“人民性”观念与俄国批评美学的另一源头 第二章 别林斯基与法一德文学批评 **节 别林斯基批评的法国式叙述 第二节 别林斯基批评的德国式辩证 第三章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的美学 **节 西方美学体系重心的变迁 第二节 美的本质论之异同 第三节 崇高、悲剧、滑稽等观念之比较 第四章 托尔斯泰与德国古典美学 **节 康德和黑格尔美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托尔斯泰由黑格尔返回康德 第三节 托尔斯泰论美感 第五章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 **节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美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对审美现象的哲学解释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艺术新概念 第三编 叙事美学(上) 影响比较 **章 俄国叙事美学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 **节 茹科夫斯基在移植德国故事诗上的贡献 第二节 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的影响 第三节 俄罗斯文学界的“司各特现象”与俄国历史小说的创作 第四节 “果戈理学派”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普希金与拜伦(上) **节 普希金艺术系统的构成与中介环节 第二节 维亚捷姆斯基和日尔蒙斯基论拜伦“东方叙事诗”对普希金“南方叙事诗”的影响 第三节 “南方叙事诗”从模仿到超越 第三章 普希金与拜伦(下) **节 拜伦对普希金创作影响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节 时间性是区分文体属性的关键性概念 第三节 《唐璜》的事件分布与文体特征 第四节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文体革新 第四章 普希金与莎士比亚 **节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 第二节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戏剧形式 第三节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综合之超越 第五章 普希金与司各特 **节 文体与叙事方式(观照方式) 第二节 普希金对司各特历史小说文体的同化与改造 第三节 普希金在历史小说叙事方法上的创新 第四编 叙事美学(下) 类型比较 **章 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上) **节 小说叙事模式的多维结构 第二节 西方近代小说文体的沿革与“前吉尔·布拉斯体” 第三节 “吉尔·布拉斯体” 第四节 “后吉尔·布拉斯体”的“汤姆·琼斯体” 第五节 “后吉尔·布拉斯体”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体” 第二章 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下) **节 屠格涅夫叙事学的现代精神 第二节 屠格涅夫的创作个性 第三节 《贵族之家》与《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上) **节 历史小说与历史意识 第二节 《威弗莱》与司各特历史叙事方式的创立 第三节 《威弗莱》与小说文体重构 第四节 巴尔扎克接受司各特的立场 第五节 《舒昂党人》的风格 第六节 雨果接受司各特的立场与《巴黎圣母院》和《昆廷·杜沃德》之比较 第七节 《巴黎圣母院》的文体变异 第八节 司汤达对司各特的批评和《巴马修道院》的文体特征 第九节 《巴马修道院》的内形式及其对托尔斯泰创作的直接影响 第四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中) **节 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 第二节 托尔斯泰的生命哲学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 第四节 托尔斯泰的历史艺术概念的内涵及其中介性质 第五节 托尔斯泰历史叙事的特点与对西方小说形式的突破 第五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下) **节 《战争与和平》与《浮士德》在艺术结构上的相似性 第二节 《战争与和平》的内结构——非单纯小说的内敛形式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的外结构——非欧洲小说的外铄形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日佳(1934—),浙江临海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被分配至贵州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贵州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发表有《普希金艺术系统的形成》《(静静的顿河)的叙事结构》《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美学》《中西历史小说观念比较》《托尔斯泰与叔本华文学思想比较》等文。代表作有《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作品研究》(副主编)、《美的问题》(合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