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56161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115616142 ; 978-7-115-61614-2

本书特色

(1)注重基础性。大学体育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书分别从大学生的体质提升、身心健康发展、文化培养、体育欣赏等多个方面组织内容,为大学生体育活动和运动健身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力求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念。 (2)强调趣味性。全书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体育小知识、课堂活动等富有趣味性的小栏目,一方面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实用性。本书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易教、易学、易操作,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具体运动项目的训练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而成。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概述、新时代体育与健康、体育运动科学基础、体育运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运动营养保障与损伤防治、体育运动卫生与保健、大学生体质评价与锻炼、身体素质的发展与练习、终身体育、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欣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教职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有志于提高个人健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广大青年朋友阅读。

目录

第 一章 大学体育概述 1 第 一节 体育与大学体育 2 一、 体育的概念 2 二、 我国体育的历史演变 2 三、 我国现代体育的发展 5 四、 大学体育的使命 8 第二节 大学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9 一、 传授专业体育知识 9 二、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9 三、 实施学生品德教育 9 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0 五、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 水平 10 第三节 大学体育的教育途径 10 一、 体育课程 11 二、 课外体育活动 11 三、 课余体育训练 12 四、 体育竞赛 12 第四节 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 13 一、 大学体育俱乐部概述 13 二、 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 13 三、 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 14 四、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 15 本章小结 15 课后思考与练习 16 第二章 新时代体育与健康 18 第 一节 新时期关于体育与健康的 论述与政策 19 一、 党的二十大关于体育与健康 的重要论述 19 二、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 行动的意见》 19 三、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24 四、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 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28 五、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 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的意见》 31 六、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 意见》 34 第二节 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及实践路径 37 一、 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背景 37 二、 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38 三、 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路径 39 本章小结 40 课后思考与练习 41 第三章 体育运动科学基础 43 第 一节 体育运动生理学基础 44 一、 体育运动与呼吸系统机能 44 二、 体育运动与血液循环系统 机能 45 三、 体育运动与运动系统机能 47 四、 体育运动与新陈代谢机能 47 五、 体育运动与消化系统机能 48 六、 体育运动与神经系统机能 48 七、 体育运动与免疫力 48 第二节 体育运动心理学基础 49 一、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49 二、 体育运动的心理效应 49 三、 体育运动与社会适应 50 第三节 科学运动 51 一、 运动的主要类型 51 二、 运动的基本要素 53 三、 科学运动的原则 55 四、 科学运动的注意事项 56 五、 体育运动效果的评估 57 本章小结 60 课后思考与练习 61 第四章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身心 健康 63 第 一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标准 与要求 64 一、 健康的定义 64 二、 健康的标准 65 三、 影响健康的因素 66 四、 亚健康状态 67 五、 青年健康要求 68 第二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0 一、 饮食习惯 70 二、 卫生习惯 72 三、 运动习惯 73 本章小结 73 课后思考与练习 74 第五章 体育运动营养保障 与损伤防治 76 第 一节 营养与健康 77 一、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77 二、 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78 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79 第二节 体育运动营养保障 80 一、 体育运动对营养的基本 需求 81 二、 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摄入 需求 81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81 一、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82 二、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 82 三、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82 第四节 运动性损伤的发生与处理 方法 84 一、 运动损伤的诱因 84 二、 处理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 85 第五节 运动性疾病的产生与防治 85 一、 运动中常用的急救方法 86 二、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 预防 88 本章小结 89 课后思考与练习 90 第六章 体育运动卫生与保健 91 第 一节 体育运动卫生常识 92 一、 运动环境卫生 92 二、 饮水与饮食卫生 93 三、 个人与器材卫生 94 第二节 体育运动自我医务监督 95 一、 主观感觉 95 二、 客观检查 95 第三节 运动处方 96 一、 运动处方的内容 96 二、 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实施 99 第四节 体育康复疗法 101 一、 体育康复疗法的适应症 102 二、 常见病症体育康复疗法 102 本章小结 104 课后思考与练习 105 第七章 大学生体质评价与 锻炼 106 第 一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07 一、 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的 发展情况 107 二、 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 109 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说明 111 四、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 指标与权重 112 第二节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与锻炼方法 112 一、 体重指数 112 二、 肺活量 113 三、 50米跑 115 四、 800米、1000米跑 116 五、 单杠引体向上 117 六、 仰卧起坐 119 七、 坐位体前屈 120 八、 立定跳远 121 本章小结 122 课后思考与练习 123 第八章 身体素质的发展与练习125 第 一节 发展力量素质 126 一、 力量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126 二、 影响力量素质的基本因素 127 三、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128 第二节 发展速度素质 130 一、 速度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130 二、 影响速度素质的基本因素 131 三、 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131 第三节 发展耐力素质 133 一、 耐力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133 二、 影响耐力素质的基本因素 134 三、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135 第四节 发展灵敏素质 136 一、 灵敏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136 二、 影响灵敏素质的基本因素 137 三、 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137 第五节 发展柔韧素质 138 一、 柔韧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138 二、 影响柔韧素质的基本因素 139 三、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140 本章小结 142 课后思考与练习 142 第九章 终身体育 144 第 一节 终身体育概述 145 一、 终身体育的概念 145 二、 终身体育的特点 145 三、 终身体育的内容 146 四、 终身体育的体系构成 148 第二节 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149 一、 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 关系 149 二、 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 思想与教学结构程序 150 三、 高校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 扮演的角色 150 第三节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51 一、 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152 二、 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152 三、 激发终身体育锻炼动机 152 本章小结 152 课后思考与练习 153 第十章 校园体育文化 155 第 一节 体育文化 156 一、 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56 二、 体育文化的特征 156 三、 体育文化的价值 158 第二节 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159 一、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59 二、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159 三、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160 四、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161 第三节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61 一、 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162 二、 校园体育文化的智育功能 163 三、 校园体育文化的美育功能 163 第四节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164 一、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原则 164 二、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要求 166 三、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167 本章小结 168 课后思考与练习 169 第十一章 体育欣赏 171 第 一节 体育欣赏概述 172 一、 体育欣赏的内涵与意义 172 二、 体育欣赏的特点 173 三、 体育欣赏的形式 174 第二节 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176 一、 奥林匹克运动会 176 二、 世界杯 179 三、 世界锦标赛 181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182 本章小结 182 课后思考与练习 18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河,汉族,女,1980年9月生,四川蒲江人,副教授,硕士,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SuanSunandhaRajabhatUniversity)体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现任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乐山市网球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考官。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教学与训练。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1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本,主持立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课题5项。两次参加四川省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获得乐山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和“2020年课程思政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