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双碳”目标下内蒙古牧区发展——牧民经济主体及培育路径研究

“双碳”目标下内蒙古牧区发展——牧民经济主体及培育路径研究

1星价 ¥53.0 (6.8折)
2星价¥53.0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9258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509692585 ; 978-7-5096-9258-5

内容简介

自2021年开始,中国正式步入新“降碳”阶段,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迁。黄河流域双碳目标实现有重大意义,具有有效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处于黄河流域中间段,碳汇资源丰富,但碳汇与碳排放空间不匹配,固碳潜力有待研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目标的执行主体是各省(区)地方政府,其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关乎降碳成效。内蒙古“双碳”工作面临转型压力,能源资源供应负担重,亟待解决汇碳空间转换途径并形成合适的碳汇量计算方式。山水林田湖草沙海等自然资源是碳汇的重要载体,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底。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等人类活动是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内容。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肃六省(区)是国内六大牧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5.1%。在双碳目标下,以草原资源为依托的内蒙古牧业区域是汇碳重要空间之一,同时也是实现牧区发展,促进牧区城镇化的主要场域。当前区域性的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优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探索可持续城镇化路径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宜居地球未来。
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内蒙古牧区在逐渐实现“城-牧互动模式”模式,即城镇和牧业村落之间形成新的自然、社会空间的整合形式。在城-牧互动模式,牧民经过调整生计模式,利用现代交通、通讯、流通体系,更多地参与到了市场销售,以家庭或社区为单位形成了自主的经济主体。从技术到原料,牧民在牧区新发展理念下正在创立一套有效的产销一体的经营机制。本书基于近十年来的内蒙古牧业区域的实地调查及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探讨在双碳目标下,牧区发展将整合多个资源模式,实现生态、宜居、城镇化、减碳等方面的多赢路径与机制。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社会调查概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理论框架 第三章 “双碳”目标与内蒙古自然资源 **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限定 第二节 “双碳”相关概念梳理 第三节 内蒙古资源构成与碳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碳”目标下的牧区发展与牧民生计 **节 牧区发展模式转型 第二节 内蒙古草原资源与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牧区城镇化与“双碳”目标 第四节 城乡双向流动的牧民、牧民家庭及生计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牧区社会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互动 **节 碳汇空间需求 第二节 从城乡二元空间到“三生”空间 第三节 社区视角下的牧区社会空间挤压 第四节 城—牧互动模式 第五节 “双碳”目标与社会—生态空间互动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牧民自主经济主体与自然、社会文化资源 **节 牧区资源与个体经济主体 第二节 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特殊性与其规定作用 第三节 资源规定下的牧民家庭经济决策 第四节 资源规定与市场风险对牧民经济主体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当前案例再谈牧民自主经济主体培育 **节 山羊绒产业与牧民经济活动 第二节 草原度假村与牧民经济行为 第三节 特色饮食文化与牧民个体经济 第四节 城—牧互动模式下的女性兼职情况 第五节 牧区微观场景中的市场及经济主体 第六节 “双碳”目标与由资源规定的牧民经济主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红,201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牧民经济行为,牧区发展和经济人类学研究。发表近十篇学术论文,以西藏牧区为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先后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级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研究项目两项。自2010年至今,曾多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区域进行过实地调查,撰写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调研报告。2015~2016年到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蒙古与内亚研究所访问学习,搜集整理了牧民生计模式转变与生态适应策略相关的研究资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