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4440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48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21444056 ; 978-7-5214-4405-6
本书特色
辨证论治是中医医生以疾病证候概念,运用科学理论、业务经验、诊疗技术、人文规范和个人素养的临床操作体系。重视个体化的诊治,堪称临床诊治的优选层次。这一操作体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医学何以选择了辨证论治?推原其故,与民族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中医学理论结构三者至为关要。而辨证论治有自身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不仅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还能从中展示学术素养与境界。 (三)辨证论治的病证结合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学的发展和西医学的病名被中医临床使用,特别是先后经历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和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思潮之后,中医临床使用西医学的病名,已经比较普遍了。一方面,西医学病名已经普及为卫生常识;另一方面,随着不断发现新的疾病,西医学的病名已达40000余种之多。中医学对新病的辨证论治,如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也无须再自行命名了。这样,在引进西医学病名同时辨证论治的实践中,逐渐蕴发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朱良春先生在1962年《中医杂志》率先发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以后,既导夫先路,又唤发医者临床思维方式的变换,由是而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赞同。几十年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运用中不断发展,又有多种结合的模式,例如:有者在辨病确定病名作为诊断依据的同时,据三因制宜而辨得证候论治;也有者,辨病后辨证分型;还有者,辨识病名后分期论治;还有辨识病名后,或守方或据不同治法为治,等等。但共同的一点,是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辨证论治的特征 (一)从“证”切入 辨证论治探讨对象的概念单元是“证”,是从解决病证之治的问题出发,而非以推理论证为主旨。*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和王叔和《脉经·序》中称“证候”。后来又据《伤寒论》“观其脉证”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有远近,证有中外”等语,而又用“证” 字。证是疾病的信息、证据、状态的表述,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传统方式及用现代的手段所采集到的信息。医生依据这些“证”,“不求病之命名,但求证之切当”,再进一步地断病施治。可见,辨证论治时“证”之重要性。 (二)“辨”为核心 辨证论治的理路是多元的。历代医家为辨证论治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主要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湿痰辨证等,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诊治疾病的规律性认识,也展示了中医学理论的丰富性。不同的“辨”的方法,既有其针对性、特异性,又可以互通为用。如辨治外感的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方法也可以辨治杂病。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开展,又提出了微观辨证和影像学辨证等辨证方式,这些都丰富了辨证论治体系。 (三)重个体差异 辨证论治以运用规范为基本思维方式,但在具体辨证时非常重视个体差异,这与西医认为“特殊是普遍中的案例”,重视共性与普适性讲辨病的思维方式相异其趣。辨证论治还强调疾病是发展的,病人在不同时间气化不同,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无代化,无违时”。如同是外感,则因人、因季节之异而用药不同。辨证论治注意到即便在相同的病证中,症状与体征的出现是随机的,即“证随人见”,“病无定证”,因此治疗要“有是证,用是方”,“治随证转”而不能一方到底。《素问·方盛衰论》以此要求辨证时应该“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揆度奇恒而全面地审视病情,这是把人体疾病视为非线性系统的思维方式。 (四)重理、法、方、药的程式与套路的运用 辨证论治融辨识病证和治疗为一个体系,而不把“论”与“治”分开,辨证候,识病因,酌轻重,旨在于确定与优选治法。辨证的理、法落实于方、药,方与药又是医生辨证时的思维物化。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的操作体系,其过程是有确定程式的。先搜集病情资料,继以运用医学理论辨识病证,然后立法、处方、议药,可概括为理、法、方、药的程式。辨证论治过程并非简单地一次完成,有主次从略和先后缓急之分,有时根据前次治疗的效果再调整下次的处方用药,这是控制论的负反馈误差调节。由几种治法治方依序组合运用是为套路,套路的运用常使一些难治病证逐一而解。例如《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对此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为**方案,不效以用小柴胡汤。又如疮疡外科治皮肤溃疡久不愈合者,常用煨脓长肉的治法,其套路是:先重用黄芪以托里透表,继以桂附等温燥药促使化热化燥,由阴转阳,再重用人参、党参促进创口肌肉生长。此三步依序运用,共奏溃疡愈合之功。 (五)重发挥医家的创造性 疾病是复杂多变的,中医治病的手段虽多却远非尽善,而且辨证论治在思维方式上,不能适从于非此即彼和用正常值判断的二值思维,对疾病过程的每一环节和具体症状体征,都应作具体、全面、辩证地分析,把医学理论和医家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辨证论治时非常重视发挥医生的创造性,师古而不泥古,灵活运用理论与治法,在医学理论不敷于用时,甚至可以援用哲学理论,“通经至用”“杂合而治”。有些临床家取法弈道、模拟兵法、善取物性、因势利导,在临证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治疗案例。辨证论治由此而重视医生的悟性,以“医者意也”为医家名言,因而更大地发挥医家的创造性。 辨证论治既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医生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从理论运用而言,辨证论治有三种境界。 **境界是“法式检押,对号入座”。《灵枢·逆顺肥瘦》言:“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法式检押”即按一定的尺度标准,把临床病象与之对号。例如,《伤寒论》首条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如病人脉证与此条相附,即可判断为太阳病。从思维科学而论,这是模式思维方法。临床辨证素以经典著作、名家论述、教材讲义、医疗规范乃至对名家验案为效法的模式去辨证的,这也是*基本的辨证方法。其中也包括“套路”的模仿。套路运用体现了系统思维,如用为规范,仍属“法式检押、对号入座”的层次。 第二境界是“圆通活法,技巧妙用”,乃是常规的活学活用。在充分运用理论解析病情的基础上,以其非规范化的理性判断而活用治法和方药。这就突破了“有是证,用是方”的理念,在契合理论的前提下,活用治法与方剂。临床称此为圆通活法或法无定法。圆通活法开发了治法和方剂药物的功用。例如模拟《伤寒论》用五苓散治霍乱之法,把五苓散用于治小儿顽固泄泻,以收利小便实大便之功。又如治疗痤疮,可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可以调其血分用四物汤,也可根据肺主皮毛用治咳的枇杷清肺饮,也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用小承气汤,更有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用牛黄清心丸为治者,皆可茯效。圆通活法、技巧妙用,也可用诸于套路,其套路的程式与要素比之法式检押更有创意。 第三境界是“技艺突破,创立新学”,包括理论、方法等,属优选境界了。《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道:“神用无方谓之圣”。达到此等境界的人,在辨证论治时,能动地发挥悟性,压缩辨证论治的思维程序,捕捉病证的要害而识病机,察脉证之真,但见一证而突破四诊合参,或如王应震所言“见痰休治痰”,或运用套路引病邪入彀中而除之。《老子》说:“治之于未乱”,《淮南子》也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内经》多处讲“上工治未病”,以治未发。治萌芽,防传变为上工。清代温病学家戴北山提出被近人所称为的“超前截断”,也属于此类。在临证中,“不治之治,见症求本”者亦属上工。如有的医生,教病人心理调整和养颐锻炼,不用药物而获用药之效。文史学家司马迁言道“略协古今之变”“ 厥协六经异传”,作为医生,能够在临证中总结、综合古今辨证论治理论而有所创新,当是*可贵的。 如果说“法式检押,对号入座”是必然王国的界域,那么,能够达到“圆通活法,技巧妙用”者,已步入自由王国的界域了。而“技艺突破,创立新学”,则已登入创新王国的门庭了。 从当代社会对中医的医疗需求而论,传统的辨证论治已不能适应疾病的发展、病家的高要求以及对疾病的新认知,特别是不能适应医学工程学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些都要求传统的辨证论治必须不断发展,从而光大门庭。 附言 我与寿康真是有缘。1978年我们一同考研,复试时同住一室。而后一同被录取为首届中医研究生,二人又被分到一室一组,共同学习、居住了一年。寿康治学严谨,精读经典,见解独到。我们经常聊侃至深夜,我获益匪浅。而且他是一谦谦君子,处事有度,礼貌待人,使人乐于与之相处。研究生毕业后,我们又一同分配到《中医杂志》工作。经过多次调动后,又都曾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工作。以后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上班。家庭住址又奇迹般的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同一楼层,对门守望,真是胜过同舟共济之修。 我仰慕寿康的人品和治学之高格,他的大作以我之浅笔为序,是我的荣幸,也深感不足。我期待这一大作早日面世,相信其中的深蕴神机有待我与众位读者细细体验。这将又是一缘。
内容简介
本书为寿而康医学丛书之一,本书作者陆寿康教授,中医首届研究生,师从中医名家程门雪、裘沛然、董德懋等,学术成就很好;本书第1、2版于2005年8月、2011年12月于人卫社出版。以300余个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为目,系统介绍其辨证要点、证治方药、医家经验、易简效验方、外治法、针灸治疗、预防护理等内容。本书广集博采,内容丰富,中西合参,针药并治,是中医全科医师的重要参考书,也适合年轻中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参阅。
目录
作者简介
陆寿康,男,1946年8月出生于上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基础教育部主任。秉承北京施今墨医学流派经验,师承董德懋先生(施今墨早年传人)。认真总结名中医(包括施今墨、程门雪、董德懋等先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编撰有《施今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医症状治疗学》《新编中药学辞典》《针刺手法一百种》《针灸手技学》《针刺手法百家集成》等著作。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脉因证治
¥4.8¥13.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中医手诊图释
¥9.2¥28.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72.7¥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