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1星价 ¥380.2 (7.2折)
2星价¥380.2 定价¥5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7138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28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030771384 ; 978-7-03-077138-4

本书特色

通过对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出版作为国家*高工程科技思想库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为科学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协力稳步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潜心研究并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绪论、理论政策篇、科技支撑篇、行业发展篇、区域发展篇和展望几部分。理论政策篇,阐述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国内外主要粮食农产品生产发展、消费变化、市场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四大驱动力(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市场改革和农业公共投资);判断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探讨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措施等。科技支撑篇,论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概况、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等;探讨种业科技、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肥料与施肥技术、灌溉与旱作技术、农药及植保科技、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等涉及的相关成果、技术和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科技发展的战略路径,包括现代智慧农业愿景下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远景、目标、战略与路径。行业发展篇,主要对保障粮食安全的粮经作物产业、园艺产业、畜牧产业、水产行业、林草及微生物产业、加工业等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供需预测、发展战略,以及各产业或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进行论述。区域发展篇,就我国粮食安全实践展开区域性分析和讨论,划分东北、华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对其资源禀赋、生产现状及问题、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粮食安全战略重点与工程,以及政策与措施等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的区域发展方向与任务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绿色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两仓一桶”、加强顶层再平衡再分配机制等建议。

目录

目录绪论 1**篇 理论政策篇**章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政策概述 9**节 引言 9第二节 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10一、过去40多年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成就 10二、过去40多年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1三、21 世纪以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 15第三节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17一、全球总览和中国农业发展 17二、全球农产品贸易变动趋势和粮食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8第四节 中国粮食安全经验总结 19一、农村制度创新 19二、农业技术进步 19三、农产品市场改革 20四、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20第二章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趋势与现状 21**节 粮食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 21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变动趋势 21二、粮食生产分阶段趋势和特征 23三、粮食生产结构变化 25四、粮食区域布局变化 28第二节 耕地和水资源投入 30一、耕地资源禀赋及利用趋势的主要特征 30二、水资源禀赋及农用水资源利用的变化趋势 32第三节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 34一、农业劳动力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35二、中间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40三、农业资本(机械)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44第四节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演化 48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变化趋势和特征 49二、农业经营模式变化趋势和特征 51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影响 54第五节 粮食生产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56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56二、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与生产力的增长 57三、近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及其潜在的影响 59第三章 中国粮食等主要食物消费变化趋势与现状 61**节 粮食等主要食物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 61一、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变化趋势 61二、国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趋势 62三、粮食总需求及其结构变动趋势 64第二节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食物消费演变 66一、食物消费的阶段性特征 66二、居民营养摄入的变化趋势 67三、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 68第三节 营养健康提升与未来中国的“大食物观” 72一、膳食模式与文化和营养健康 72二、“大食物观”的主要内涵 76三、“大食物观”的发展沿革 77四、践行“大食物观”的意义 78五、践行“大食物观”的主要举措 80第四节 食物浪费及其治理与消费引导 83一、食物浪费的现状 83二、食物浪费的原因 84三、有效减少食物浪费的制度和倡议 85第四章 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改革与发展 88**节 农产品国内市场改革与发展 88一、21 世纪初之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改革和发展 88二、21 世纪初以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激励政策和市场改革 92三、近期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改革与生产补贴 94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发展 96一、批发零售市场 97二、交通基础设施 98三、仓储物流及农产品加工服务发展 100四、电商平台经济 101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改革与发展 102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102二、农产品贸易的特征 103三、粮食安全的三种思维 109第四节 全球视角下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109一、全球水土资源和人口的空间分布 110二、中国水土资源与农产品贸易 113三、对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启示 114第五章 中国粮食与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四大驱动力 117**节 制度创新 117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17二、农村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119三、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 120第二节 科技进步 121一、农业科技政策与科技进步 121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变化 124三、科技进步与粮食安全 128第三节 市场改革 132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改革 132二、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与改革 133第四节 农业公共投资 135一、政府的农业投资 135二、政府和社会的水利建设投资 136三、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139第六章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43**节 保障粮食安全的发展机遇 143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143二、重大制度安排与法律保障发展机遇 145三、科技创新发展机遇 146四、食物需求结构转变发展机遇 149第二节 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51一、资源环境退化与气候变化挑战 151二、农业科技创新挑战 154三、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共同富裕挑战 159四、“大国小农”挑战 159五、全球化与粮食危机挑战 161第七章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与政策展望 163**节 未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 163一、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产品供需预测 163二、畜产品和水产品供需预测 166第二节 农村经济转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169一、农村经济转型路径和阶段 169二、农村经济转型和效果 169三、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经济转型 170四、农村经济转型驱动力 172第三节 未来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强国的理想愿景 172一、农业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力趋同以实现国民共同富裕的愿景 172二、在保障口粮安全下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的愿景 175三、养殖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和种植业向“二八格局”转变的发展愿景 175第四节 中国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和措施 177一、未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发展思路 177二、做好自己、开放世界、帮助朋友,推动全球粮食共同体构建 178第二篇 科技支撑篇第八章 中国农业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概述 183**节 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183一、恢复发展时期(1949~1960 年) 183二、调整进步时期(1961~1978 年) 184三、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 年) 184四、市场改革探索期(1993~2012 年) 185五、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2013 年至今) 185第二节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186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产贡献 186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点 186第三节 主要粮食科技的创新应用及增产贡献 187一、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 187二、不同时期主要粮食科技应用及其贡献 187第四节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191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加显著 191二、农业技术发展趋于智慧化融合化 192第九章 种业科技发展 193**节 概述 193一、种业科技的总体情况 193二、改革开放以来种业科技取得的成绩 194三、种业科技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194第二节 种质资源 195一、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195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196三、基因资源挖掘 199四、种质创新 201第三节 育种技术 202一、**优势利用技术 202二、单倍体育种技术 203三、染色体工程和诱变育种技术 204四、分子标记育种技术 204五、转基因育种技术 205六、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206第四节 品种改良 206一、高产稳产品种 206二、抗逆抗病虫品种 210三、优质功能型品种 212四、宜机化早熟品种 212第五节 种业体系 213一、种业体系创新布局 213二、育繁推一体化 214三、种子生产加工 214四、种子售后服务 215五、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216第六节 展望 216一、面临的新形势 216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7三、目标与愿景 218四、战略与路径 218第十章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220**节 概述 220一、耕地质量总体现状与问题 220二、耕地质量提升成效 222三、耕地地力提升对产能的支撑作用 224第二节 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225一、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子及消减途径 225二、南方丘陵区红黄壤改良与关键技术 228三、北方盐碱土改良与综合治理技术 234四、西北低产黄土改良与综合治理技术 237五、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238第三节 高产田保育与可持续利用 240一、有机质演变规律与提升技术 241二、东北黑土地保护 245三、华北潮土保育 247四、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可持续利用 249第四节 展望 251一、整体形势 251二、机遇与挑战 252三、目标与愿景 253四、战略与路径 254第十一章 肥料与施肥技术 257**节 概述 257一、肥料产业的发展概况 257二、化肥产业与施肥技术的科技创新 258三、肥料与施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58第二节 肥料产品与科技创新 260一、基础肥料 260二、复合肥料 266三、绿色高效肥料 269四、有机肥料 274五、微生物肥料 275六、绿肥 275第三节 高效施肥技术 277一、测土施肥技术 278二、精准施肥技术 278三、灌溉施肥技术 280四、轻简施肥技术 282五、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技术 282第四节 展望 283一、磷肥和钾肥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83二、国产化大型绿色低碳化肥生产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 284三、大宗化肥产品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84四、施肥技术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轻简化发展 284第十二章 灌溉与旱作技术 286**节 概述 286一、灌溉与旱作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86二、农业用水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 286三、灌溉与旱作科技创新发展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288四、灌溉与旱作科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 291第二节 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 293一、改进地面灌溉技术与设备 293二、微灌、喷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设备 297三、作物节水调质灌溉技术 303四、非常规水灌溉技术 306五、灌区输配水与数字灌区 307六、典型节水灌溉模式 311第三节 旱作农业技术与模式发展 313一、旱地集雨技术 313二、蓄水技术 316三、保墒技术 318四、提效技术 322五、节水抗旱制剂 325六、旱作农业抗旱适水模式 326第四节 地膜覆盖技术与产品 330一、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