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1星价 ¥43.1 (4.9折)
2星价¥43.1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5155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7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12515581 ; 978-7-5125-1558-1

内容简介

2023年,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主题为“做好'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本届论坛 进入中国 服务贸易交易会,成为教育高峰论坛的重点活动之一。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115篇,其中来自中小学校和地市级场馆的投稿数量较多,其次就是高校和省级场馆投稿数量居第二方阵。通过业内专家初审、复审和终审,甄选出53篇论文,希望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类场馆和学校互动合作,落实 科学教育 政策,推动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

目录

馆校结合视野下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路径探索.....鑫雨鲍贤清/1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融合发展典型问题与对策研究 _一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 馆校合作视角下科学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馆校结合中校内科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例 教育强国背景下江苏场馆资源与小学科学课深度融合的难点 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开展馆校合作科学教学 一以吉林省科技馆资源利用为例 浅谈场馆资源与学校科学课程的共展之路 一以广州市和上海市中小学为例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科普活动机制实践研究 一以天津科学技术馆为例 社会教育场域中的馆校结合问题及构建路径 融合立体、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场馆的构建 一以上海中医馆为例 “破界一互补一延伸” 一关于馆校高质量合作实践路径的研究 利用科技馆资源对在校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的举措一二 融人“科学概念”,探索“双减”背景下科普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以青岛市科技馆主题研学活动为例 一种应用VR、AR、MR虚拟现实相关技术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模式 以“探秘植物的一生”主题活动为例 STREAM教育理念下乐高4C教学模式在汽车科普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应用一一以上海汽车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为例...............浩黄芳/142馆校结合背景下科普课程开发的探索 -一以“小小天文官”系列课程为例 基于馆校合作的植物园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 馆校合作的特殊形式一一场馆学校? 馆校合作,微课融人科技活动的设计达成学生深度学践初探 馆校结合,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初探 一以“设计冬暖夏凉的环保小屋”为例 数字技术助力馆校结合效能提升, 基于馆校合作的科学教学活动案例设计 一一以重庆科技馆“探秘龙卷风”课程为例 科普展项青少年科学课程开发的探究与实践 -以“双环亭有'理'说不清”课程为例 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展教资源的形态改变 馆校结合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路径探讨 -从人工智能科普角度出发 …… 基于学阶的小学科学学 -以水的主题为例 “互联网+”北京天文馆自活动方案 馆校结合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以“'知中轴。爱北京'老城楼模型搭建活动”为例 企业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一以广州市企业类科普基地为例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提高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浅析利用媒体企业的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新思路 -以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为例 园林植物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科普基地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一以“传承中医文化探秘情绪科学”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为例 学校科学课程中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分析 企业产教融合下研学活动的科学教育探索 一以厦门客车工业研学为例 用AI解决身边的问题 科技中学项目式学介绍 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探讨研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钟琦,女,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研究员。从事科普研究14年,主要参与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究、科普信息化研究等,2009-2014年创立并连续举办六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个人研究方向:科普场馆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开展的科普活动及评估、媒体科技传播等。主要研究成果:2002-2008年出版共7本《中国科普报告》;2009-2013年出版共5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2007-2010年出版共4本《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评估报告》;并出版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理论探索》《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文集》《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与新媒体》等。 李正伟,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科普史、科普创作研究等。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当科普遇上传播——传播学理论带给科普的启示》(**作者)、《百年中国优秀科学小品赏析》《新中国科普70年》《第二届获奖优秀科普作品评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