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1星价 ¥31.3 (5.3折)
2星价¥31.3 定价¥5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8423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9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200184235 ; 978-7-200-18423-5

本书特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色部分,自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就成为热点话题。八年来,作者广泛查阅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历史文献中有关节气的记载,并做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过程。本书考据翔实、文辞古雅、配图精美,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人们详细了解二四十节气的不二之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过程,认为国家时间系统的制定和管理与政治活动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产生的萌芽期不晚于战国,但其定型和普及是与秦汉以降的政治大一统密切相关的。四时中气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中绳,并围绕太阳视运动规律展开的。四时十二月令与二十四节气配伍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推广,长期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宣告了四时五行令等自秦汉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该书较之以往的同类型研究,整合了史前和先秦、秦汉早期时段的各类发现和研究成果,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从文献学角度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分析,深化了对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学探源。本研究利用出土文献、考古资料、科技史、古天文学突破了学术界对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研究,弥补了传统研究从社会生活史、民俗学的角度展开的材料缺陷,侧重结合出土文献对各类节气材料的整理、释读和结构性的研究,完成了对先秦、秦汉各类文献所见节气材料的系统性梳理,有效地结合了中国古天文学理论进行论证,填补了依托出土文献对其进行研究的学术史空白。

目录

**章 绪论 **节 节气概论说 / 8 一、节、气分说 / 9 二、从文献称名看“节气”由来 / 21 三、观测对象与早期节气的系统划分 / 24 第二节 《逸周书》与二十四节气考辨 / 30 一、《逸周书·时训》文本分析 / 31 二、《时训》物候观与二十四节气的时代特征 / 37 三、《逸周书》中的其他节气类文献 / 45 第三节 出土文献与物候信息 / 49 一、卜辞中的风、雨、雹、虹、雷天象 / 49 二、基于农时的周人物候观 / 53 三、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物候与政令的结合 / 56 第四节 节气与阴阳五行说 / 61 一、五行时令的阴阳五行观 / 61 二、《逸周书·周月》所见阴阳五行说与三统观 / 63 **节 观天象、成四时 / 72 一、观天授时与时间政治 / 72 二、考古遗存与“四时”观测 / 76 三、战国文献中的“四时”与“四神” / 84 第二节 化四时为八节、十二节 / 91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起源的初步探究 一、出土文献中的八节——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银雀山汉简《三十时》、北大汉简《节》、胡家草场汉简《日至》 / 91 二、“六节”“八节”“十二节”等较早形成的节气 / 98 三、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八气、六气之辨 / 103 第三节 “启”“闭”、岁首与改历、易服 / 110 一、启、闭与四立 / 110 二、岁首节气 / 113 三、太初改历与“易服”的颜色观 / 115 第四节 二十四与三十、三十七时 / 122 一、清华简《四时》的节气信息 / 123 二、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管子·幼官》《幼官图》等齐系五行令 / 127 三、五行时令与四时月令的结合与二十四节气形成关系 / 135 **节 立春 阳初生 / 140 一、胡家草场地汉简所见“春立”与八节干支纪年 / 140 二、清华简《系年》“帝籍”与春季籍田考述 / 148 三、敦煌S.0610V《失类名书》、P.2666V《单方》与迎春习俗 / 156 第二节 雨水 甘霝降 / 161 一、《逸周书·时训》所见雨水、惊蛰次序考辨 / 161 二、雨与楚系简帛所见“霝君子” / 163 三、长沙子弹库帛书《月忌》与雨水“獭祭鱼” / 168 第三节 惊蛰 物复苏 / 173 一、启蛰、惊蛰名称来源 / 173 二、新出文献中的“雷”——清华简《四时》《参不韦》、楚帛书《四时》、北大汉简《节》、马王堆帛书《刑德占》 / 176 第三章 出土文献与春之节气探源 第四节 春分 芽萌动 / 186 一、春分与早期祭日关系 / 186 二、“日夜分”与铭文“寺春今岁” / 189 三、“玄鸟春来”的商周传统 / 192 第五节 清明 青探头 / 197 一、战国秦汉社日与清明“慎终追远”—由楚简祷“社”说起 / 200 二、禁火、改火与寒食——北大汉简《阴阳家言》与“秋燧” / 208 三、唐人的“叛逆”——敦煌文献中的世俗节俗 / 216 第六节 谷雨 雨初晴 / 227 一、从卜辞占雨到北大汉简《雨书》观雨 / 227 二、《逸周书·商誓》与后稷“克播百谷”的农时传统 / 239 三、风雨应时与秦汉镜铭的民时期待 / 242 **节 时间系统与政治大一统关系 / 248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意义和未来价值 / 251 第四章 小结 附录 附录一 《夏小正》《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物候统计表 / 260 附录二 《夏小正》《管子·幼官》《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春之令统计表 / 262 附录三 《不时之应》《雨书》《管子·幼官》《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春 不应时灾异统计表 / 264 后记 / 26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夏虞南,1991年生,籍贯四川峨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助理研究员、国资博士后,“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博士后,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硕转博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和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历史文献学。博士论文《〈逸周书〉文本与成书新论》入选202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主持2022年度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项目“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传承:从传世经典与出土文献新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等研究课题。曾在《哲学与文化》《国际儒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