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72318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12723184 ; 978-7-5127-2318-4

本书特色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成长与修行。只有父母与孩子彼此都能看见,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将帮助你: 学习如何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学会如何了解孩子情绪的源头,避免误解和歪曲孩子的本意。 学会如何尊重孩子的诉求,让孩子也学会以你为榜样尊重他人。 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引导孩子谈及他自己的想法。 学会如何向孩子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和了解彼此。 学会如何改正自己的沟通方式,准确向孩子传达你的“爱”。 学会如何关爱自己和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了解孩子的情绪? 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 如何与孩子和谐沟通? 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 本书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有时候,父母满腔的爱无法准确传达到孩子内心,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读懂孩子的心,也不懂如何向孩子表达爱。真正成熟的父母,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处理孩子的问题。 本书可以为想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父母提供实用的指导。全书以儿童心理学及“心智理论”为基础,不仅介绍了孩子不同情绪和行为下的不同心境,还介绍了父母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以及如何修正自己的言行,更准确地向孩子传达自己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成长与修行。只有父母与孩子彼此都能看见,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目录

第1章 想要传递的心声,想要接收的心声 心灵,我们虽然拥有却未真正了解 *受人们关注的词语 我们渴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我们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 透过他人的行为可以了解其内心 如果想知道他人在想什么 表明心意,就能改善彼此的关系 父母更应该拥有心智能力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交心” 能言善道就一定能传递真心吗 我们现在想跟孩子沟通 父母可以和孩子坦率地对话 为什么父母必须了解自己与孩子的内心 我们连机器的“心思”都想知道 经验丰富的主人能洞察狗狗的心思 父母能根据宝宝的表情洞察其内心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内心吗 与孩子对话前,先审视自己的内心 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受伤的就是孩子 连自己的情绪都觉察不到,怎么去了解孩子 只有洞察他人的内心,才能制订出行动计划 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内心 作为理解他人的工具,我们的心灵存在局限 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我们的心声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需求 孩子期待的话语中蕴藏着真心 不“走心”的话也有“用武之地” 父母对孩子说“TMI”的后果 和孩子沟通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沟通的桥梁:维持均衡的“智慧短信” 为什么家庭成员之间很难亲密沟通 意思表达不明确,很容易被孩子误解 第2章 洞察孩子内心的关键:愿望、意图和信念 错误信念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心智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行为由心而发 正确预测并建立关系 艺术作品中的心智能力 从孩子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 成人是否更善于洞察他人的内心 孩子也能理解他人错误的信念 孩子也有辨别表象与真象的能力 说谎——孩子洞察他人内心的信号 孩子会借助推测他人信念来行动 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为什么孩子会隐藏自己的意图 孩子的意图是其行为的“晴雨表” 孩子也会重视意图,而非结果 和孩子沟通时要清晰地表明意图 担心被孩子排斥,父母也会隐藏意图 父母说“做你想做的事情”背后的真相 “失去”人生目标的孩子和父母的“两种愿望” 愿望是行动的动力来源 当父母对孩子的希望自相矛盾时 识别愿望和意图的练习 “想”是一种复合心理状态 父母的言行不一会导致孩子“察言观色” 所见所闻皆可形成信念 孩子心智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是时候把我们4岁时就拥有的心智能力拿出来使用了 父母的错误信念会带给孩子压力 父母要定期对自己的信念进行复盘 能准确表达心意的词语 想——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相信——对孩子“毫不置疑” 意图——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理由 愿望——对孩子的合理期待 想要——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第3章 情绪,隐藏于内心的能量 人生的课题——爱与幸福 父母的爱可能会被孩子误解为嫌弃 爱来源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 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如果父母的愿望成真,孩子会幸福吗 我们可以创造“幸福”这种情绪 情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客观地看待问题可以改善情绪 正确理解并练习驾驭情绪 了解情绪的本质,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 情绪投资 揭示情绪本质的语句 究竟是感受情绪,还是感受到的是情绪 认识情绪是必须学习的“技能” 会“活用”才能“为己有” 先保持沉默,解决问题后再与孩子沟通 根据孩子的情绪进行对话 没有必须隐藏起来的情绪 如何准确地向孩子表达情绪 如果父母没有准确表达情绪,孩子永远都不会知道 在中庸和均衡允许的范围内表达情绪 表达情绪要注意方式 教孩子懂得“情绪表达规则” 生气时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引导孩子正确地发泄情绪 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支配欲 第4章 通过视线了解孩子的内心 凝视双眼,可以洞察彼此的内心 孩子可以透过我们的脸洞察我们的情绪 眼睛能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他人的内心 眼神沟通对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孩子的视线偏向别处,父母会感到被忽视 眼神沟通可以改善亲子间的关系 进行眼神沟通的练习非常有必要 想要“占领”视线的渴望 一直盯着孩子看,也会增大孩子的压力 停止说“看这里”,而是问“你在看什么” “联合注意”——心心合一才算是沟通 做到“联合注意”才能算作沟通 孩子与父母“联合注意”的过程 要关注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是引导孩子,还是跟随孩子 对孩子所看到的东西做出有意义的回应 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看世界 第5章 不用心倾听的父母 父母“已对过话”的错觉 说话≠对话 对话不顺利是否错在孩子 关键是如何与孩子对话 表述得很清晰也可能会被对方误解 与孩子对话要学会准确填补“空白” 我们向孩子坦诚地表露真心了吗 有时候实话实说也会伤孩子的心 别做“答案已定,你回答即可”式父母 跟孩子沟通前必须明白的定律 学会做能够维持均衡的倾听者 说话者扮演的角色 倾听者扮演的角色 信息扮演的角色 创建能够梳理孩子心理的对话 全神贯注地倾听会让孩子自己找到对策 用心倾听的前提是进入孩子的话语中 专注于孩子在说什么才算是积极倾听 父母同理心的强弱决定了与孩子对话的方式 父母的误解——孩子无视我说的话 如何有效地倾听孩子说话 通过孩子的自言自语洞察其内心世界 如何跟孩子对话,双方才能更亲近 感觉不被尊重而摆出“甲方姿态”的父母 父母要走下楼梯与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的世界与父母的大不相同 说话时应该换位思考 第6章 培养孩子的心智能力 如果想重塑心灵,应该从何处做起 我们能否重塑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塑造性格的“人格五因素模型” 重塑我们的心灵 保持恰当的自尊感 通过自我指导训练提升孩子的自尊感 不善言辞的父母怎样进行自我训练 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来重塑心灵 提升心智能力的方法 借助训练与实践 参加与孩子合作的活动 和孩子一起进入虚拟世界 跟孩子一起阅读文学作品 寓言故事是*好的载体 体验“真实情绪课程” 确认情绪的构成 露出与情绪相匹配的面部表情并观察面部表情 尾声 我们终于可以说出心里话了 我们坚信——孩子会茁壮成长 我们明白——错误信念也能诱发行动 我们明白——孩子的信念也会改变 我们现在可以迅速纠正自己的错误信念 我们明白——我们会被情绪左右 下定决心才能更自如地洞察内心 先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洞察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内心与我们的内心不同 我们*终能与孩子“心心相通” 附录1 附录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知妍 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以研究“青少年等级人际关系表象对愤怒控制的影响”而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在中央大学和仁荷大学讲授心理学概论,在首尔大学、中央大学、江原大学讲授发展心理学。在首尔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专业从事心理学研究,在中央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讲授“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婴幼儿咨询与测量”等课程。著有《园丁父母和木匠父母》《成人发展与衰老》《学习心理学》《社会人格发展》《韩国婴儿发展研究》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