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

1星价 ¥1111.6 (7.0折)
2星价¥1111.6 定价¥15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24119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84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64241193 ; 978-7-5642-4119-3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共六卷,以纵横交织的多维视角剖析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立足中国近代史,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中探究规律性、逻辑性的东西,全景式阐释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获得科学认知,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复原近代中国“统一大市场”和参与“全球化”的演进历程 在《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中,杜恂诚先生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结合经济、思想、宗教、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学科视角,纵向上以时间为经,横向上以各个专题研究为纬,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宏大叙事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中国经济、金融、企业、社会、伦理诸多层面,由国内闭塞乡野逐步互为联通,进而催生出中国近代化社会经济形态,逐步构成国内大市场,以及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过程。 第二,创新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范式 目前中国经济史学界以历史学方法研究问题还是学术主流,而以经济学理论特别是结合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为框架的成功的经济史研究,并不多见。《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创新性地将经济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到经济学理论与历史分析的完美结合,从而在更深层上揭示了历史的逻辑内涵。与此同时,作者在借鉴西方经济理论时,充分注意适用性,避免生搬硬套,而是将学理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鲜明和独特的研究风格。这一研究范式的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水平,更充实了中国经济史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史研究范式新探索的典范。 第三, 丰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的价值取向 当前,在“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总体思路之下,厘清中国道路的发展脉络,进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明的要求,尤为迫切。《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通过刻画政府、企业、资本、实业家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过程,生动展现制度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简单“复原”历史的进程,从历史的维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认知,而且有益于我们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作更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从而对当下和未来的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从《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中,我们可以探究近代史上国家和资本互动的经典案例,总结提炼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的理论启示;可以通过对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经济制度、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企业治理等多领域进行的专题讨论与研究,增加当今时代我们对当时的企业、市场和政府三者的了解,启发多元思考,揭示经济发展规律,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为政府针对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多重因素做出一系列政策应答和选择判断,提供历史视域的价值启示。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是杜恂诚先生在继承前人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潜心学术、深入发掘史料而汇集成的重要学术典籍,具有原创、专业、系统的特色。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以纵横交织的多维视角剖析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立足中国近代史,按照专题覆盖领域,分三大部分,以6卷10编进行全景式研究。具体内容结构如下:(1)**部分,中国资本主义史,作为**卷,这部分内容被学界视为探讨国家和资本互动的经典。(2)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究,这部分分四个专题,集结成第二卷、第三卷,具体包括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近代中国钱业习惯法、近代中国鉴证类中介业研究、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这部分内容丰富广博,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深入、系统分析,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创新之作。(3)第三部分,中国近代经济专题分析,以五大模块,集结成第四卷、第五卷和第六卷,分别从经济制度、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企业治理、社会文化等模块,对中国资本主义滥觞与发展,做横向、切片式的微观考察。这部分内容是深度刻画、生动展现经济制度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耦合关系的学术画卷。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从110年的广阔历史视角,探究这一特殊时期经济发展中蕴含的规律与逻辑,探析具体实践中的制度变迁和演进过程,获得科学认知,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总目录 **卷 **编 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序(汪敬虞)/3 自序/5 引言/6 **章 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9 第二章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中断/84 第三章 民族资本的集中趋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生/162 附录 历年所设本国民用工矿、航运及新式金融企业一览表(1840— 1927年)/222 参考文献/448 第二卷 第二编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 ———兼评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 **章 韦伯的理论:儒教的历史罪孽/465 第二章 疑问的提出/487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融合/506 第四章 融合与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546 第五章 形式理性问题/577 1第六章 二元社会的困惑/590 参考文献/604 跋/611 第三编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导论:金融制度变迁史的理论分析方法/615 **章 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635 第二章 金融制度的强制性变迁/683 第三章 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704 第四章 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737 第五章 不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756 第六章 强制性变迁促进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777 第七章 强制性变迁压抑第二次交替的发生/788 第八章 中国近代经济的政治性周期与逆向运作/810 参考文献/824 第三卷 第四编 近代中国钱业习惯法 ———以上海钱业为视角 导论/831 **章 申汇信誉与近代上海钱庄业同业组织/842 第二章 作为习惯法要素的行业规则的制定与对外影响/854 第三章 由习惯法构成的行业信用的制度保障之一:准入与退出/895 第四章 由习惯法构成的行业信用的制度保障之二:对会员的督导、惩戒、 扶持和对违约对手的抵制/920 第五章 由习惯法构成的行业信用的制度保障之三:其他制度措施/953 第六章 强政府下公会作用的弱化/969 参考文献/996 第五编 近代中国鉴证类中介业研究 ———上海的注册会计师 **章 导论/1001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公会的产生和发展/1028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职能/1074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业与政府公权力/1109 第五章 鉴证业务所反映的近代中国若干经济特征/1154 附录 近代中国若干注册会计师小传/1193 参考文献/1199 第四卷 第六编 经 济 制 度 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1205 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1222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成文法与习惯法/1235 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与李晋合作)/1250 道契制度: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产权制度/1274 从找贴风俗的改变看近代上海房地产交易效率的提高/1288 近代中国经济的悲剧:财政与银行合一/1292 一九二七年前中国金融的自由市场制度/1297 官僚资本与旧中国社会性质/1309 中国近代国有经济的制度及效应/1315 第七编 经济增长与二元结构 中国经济史“犌犇犘”研究之误区(与李晋合作)/1343 民国时期的信用扩张与经济周期———对奥地利学派德索托学术观点的讨论/1355 科学看待经济社会发展指标/1369 晚清上海道契申领总趋势/1372 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田收购与利益分配/1388 晚清上海租界的地价表现/1408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城市化模式与二元经济/1423 近代中国:两个“幽灵”在徘徊/1446 二元社会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问题/145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流通量的一个估计/1465 工业化中的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1470 晚清经济发展趋势评价/1473 中国近代经济的政治性周期与逆向运作/1484 第五卷 第八编 金 融 发 展 二十世纪前期白银汇率的两次异常震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503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与社会转型/1526 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与分割/1541 金融业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地位/1563 抗战前中国金融业的两种集中趋势/1574 抗战前中国金融业市场活力的弱化/1584 中国近代的三次金融风潮及其启示/1595 近代中国政府财政与银行业的相互关系/1604 我国金融“入世”面临的结构性挑战/1615 金融深化中的信息约束/1627 上海成为近代金融中心的充要条件/1636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1646 近代中国都市银行参与农村金融的历史实践/1662 近代中国的商业性社会保障———以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为中心的考察/1675 1895—1927年的中国民族资本金融业/1696 北洋时期中国新式银行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1798 第六卷 第九编 企 业 治 理 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大股东权利/1847 近代中国无限责任企业的历史地位/1856 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1865 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兼并与重组/1875 抗战前上海民营企业的资本集中/1885 买办与洋务企业(与丁日初合作)/1891 旧中国的中日合办企业/1908 通货膨胀下的企业运作/1917 中国近代国有或政府控制企业的产权和治理结构/1934 中国近代国有经济与经济条件/1945 第十编 社会学层面的问题 发展民间组织与培育公德约束机制/1961 从中国近代社会看市场经济与道德重建/1970 “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评析/1975 市场呼唤中国传统伦理/1985 伦理比较的合理性和相对性———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质疑/1990 市场经济需要“三条腿”支撑———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何以延缓/2002 实业家与中国传统伦理/2007 第十一编 其他 汪敬虞先生学术传略/2025 书信杂忆———写在汪敬虞老师逝世周年之际/2039 一部弥足珍贵的经济史大著———读《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2045 论中国的经济史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关系/2054 “黄宗羲定律”是否能够成立?/2078 “加州学派”与18世纪中欧经济史比较研究(与李晋合作)/2085 中国经济史研究趋势谈/2105 虞洽卿简论(与丁日初合作)/2109 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浅析(与丁日初合作)/2132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雇员薪酬制度初探/2151 民国沪浙经济关系浅析/2165 日本在旧中国投资的几个特点/217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恂诚,1946年12月生。1988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史学专家汪敬虞先生。 1988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期间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康乃尔大学。 2002年8月起调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经济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科领域国内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经济史学家,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杜恂诚先生*近40年来专注于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近年主要以制度分析方法从事经济史和金融史的研究。 杜恂诚先生著述成果丰硕,内容质量**。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杜恂诚先生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历史学顶级刊物《历史研究》即发表有9篇论文;而大多数历史学者,即便穷其学术生涯,也难在该刊物上刊载一文。由此可见杜恂诚先生学术之拔萃。此外,杜恂诚先生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刊文4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刊文19篇,在《学术月刊》刊文4篇,可见杜恂诚先生著述之丰。 尤为突出的是,杜恂诚先生学术生命力旺盛,从2011-2022年的12年来,每年都保持至少一篇高质量经济史论文在专业核心杂志发表,充分展现了杜先生充沛深厚的学术功底。 此外,在学术专著方面,杜恂诚先生也建树颇多,并深受经济史学界的广泛好评,屡获荣誉,主要代表作及所获荣誉如下:(1)《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被评为“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25年25部精品著作”);(2)《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4-2005)著作类三等奖);(3)《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2-2003)著作类一等奖);(4)参与研究和写作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类)。杜恂诚,1946年12月生。1988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史学专家汪敬虞先生。 1988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期间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康乃尔大学。 2002年8月起调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经济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科领域国内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经济史学家,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杜恂诚先生*近40年来专注于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近年主要以制度分析方法从事经济史和金融史的研究。 杜恂诚先生著述成果丰硕,内容质量**。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杜恂诚先生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历史学顶级刊物《历史研究》即发表有9篇论文;而大多数历史学者,即便穷其学术生涯,也难在该刊物上刊载一文。由此可见杜恂诚先生学术之拔萃。此外,杜恂诚先生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刊文4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刊文19篇,在《学术月刊》刊文4篇,可见杜恂诚先生著述之丰。 尤为突出的是,杜恂诚先生学术生命力旺盛,从2011-2022年的12年来,每年都保持至少一篇高质量经济史论文在专业核心杂志发表,充分展现了杜先生充沛深厚的学术功底。 此外,在学术专著方面,杜恂诚先生也建树颇多,并深受经济史学界的广泛好评,屡获荣誉,主要代表作及所获荣誉如下:(1)《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被评为“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25年25部精品著作”);(2)《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4-2005)著作类三等奖);(3)《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2-2003)著作类一等奖);(4)参与研究和写作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