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达致远:中国院士的空间流动与科研合作

包邮贤达致远:中国院士的空间流动与科研合作

¥62.6 (7.1折) ?
1星价 ¥62.6
2星价¥62.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9900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5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43990067 ; 978-7-5439-9006-7

内容简介

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高学术称号之一,代表着国家*高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科学院自1949成立以来,院士群体便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开创以及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两院院士作为我国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依然是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中坚力量和关键人物,推动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今知识全球化时代,人才和知识等高端创新资源流动速度、范围和强度空前,以竞争与合作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体系战略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人才流动和知识流动研究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很少开展高端人才与知识流动的耦合机理研究。本书以科学家流动与知识流动为主题,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为研究案例,融合GIS空间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手段,深入探究了中国科学家的空间集聚、流动网络规律,发现中国科学家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空间同配性和异配性特征,刻画了中国科学家科研合作网络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系统梳理归纳了中国科学家流动的内生——外生动力机制和知识合作的多维邻近性机制,获得“教育、经济和社会的邻近程度有利于科学家的知识合作;而科学家流动对知识流动存在四大空间效应”的新发现,对于当前优化科学家知识合作格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录

序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数据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样本 三、主要数据 第二章 国内外人才研究进展 **节 人才研究的图谱分析 一、国内人才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国外人才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人才研究的定性总结 一、人才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二、人才科研合作的相关研究 三、人才流动与知识流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节 核心概念辨析 一、人才 二、科技人才 三、科学家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人才成长的相关理论 二、人才流动的相关理论 三、知识流动的相关理论 四、复杂网络理论 五、空间结构理论 第三节 已有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 中国院士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节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院士不同成长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中国院士出生地集中于东部沿海及长江流域 二、本科毕业地与国内高等教育资源地高度耦合 三、*高学位获得地集中于高水平教育资源城市 四、中国院士工作地集中于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 第三节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院士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出生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扩散 二、本科学习地——省会外的其他地级市逐渐显现 三、*高学位获得地——从海外城市转向国内城市 四、主要工作地——从北京、上海向其他城市扩散 第四节 中国院士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出生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二、本科毕业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三、*高学位获得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四、工作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院士的空间流动及其驱动机制 **节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网络构建 三、测度模型 第二节 中国院士空间流动网络特征 一、网络节点特征 二、等级层次结构 三、节点角色识别 第三节 中国院士流动网络的驱动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院士的科研合作及其邻近性机理 **节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测度模型 第二节 中国院士科研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网络整体特征 二、等级层次结构 第三节 中国院士科研合作网络的空间分异 一、度中心性 二、加权度中心性 三、介数中心性 第四节 中国院士科研合作的邻近性机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院士流动与科研合作的空间关系 **节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两个网络节点具有耦合性 一、中国院士流动网络与科研合作网络的空间热点高度耦合 二、中国院士流动和科研合作网络节点均具有幂律分布规律 第三节 网络双边关联具有耦合性 一、中国院士的空间流动和科研合作集中在东部地区 二、中国院士的流动和科研合作网络均呈现菱形结构 三、中国院士的流动和科研合作网络的网络体系一致 四、两个网络双边关系具有幂律分布规律呈“金字塔”结构 第四节 院士流动产生的知识流动效应 一、溢出效应 二、创造效应 三、回流效应 四、随从效应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中国院士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二、中国院士流动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 三、中国院士科研合作有空间非均衡性 四、人才流动促进区域之间的知识流动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理论层面 二、实证层面 第三节 政策启示 一、制定科学的科技人才布局战略 二、促进科技人才的跨区科研合作 三、把握规律,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 第四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科技人才的研究样本可进一步扩大 二、科学家科研合作刻画方式可多样化 三、科学家流动空间效应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史文天,人文地理学博士,上海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才地理、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理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YB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大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撰写 《上海商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等多本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