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64614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5册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56461448 ; 978-7-5564-6144-8
本书特色
《中国德育研究大系》汇集了中外德育研究的*新成果,在深入探讨中西德育基本理论、传统中国德育及面向未来的中国德育等诸多理论课题的同时,也系统分析、回应了影响青少年品德成长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德育领域的重大实践课题,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学术性:汇集当代德育研究成果,是德育研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丛书以德育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为优先考虑,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对中外学人的德育研究成果进行了结构化梳理,动态反映了中国德育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学科分化整合、多元理论争鸣的面貌,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德育研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实践性:充分反映中国德育实践发展历程,突出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丛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思想、政策、方针以及德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认真总结,为新时期凝心铸魂、立德树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前瞻性:深入德育研究领域前沿问题、薄弱环节,力求填补研究空白。丛书对以往研究有所缺失的社会德育、德育评价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突破了既有的研究范式,开拓了崭新的研究领域。 ——朱永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德育为首,足见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德育研究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理性探讨了德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教学及教师道德,总结了传统德育、现代德育、班级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的经验,深刻剖析了新时期德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德育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展望。 “大系”对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理论奠基的价值。 “大系”集合了国内德育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对建设高质量的德育研究共同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德育理论学派,推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一套集权威性、公益性、原创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集大成之作。 ——顾明远
内容简介
丛书全面回顾70余年中国德育发展历程,系统整理国内德育学界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德育传统、德育理论、德育方法、德育课程、德育评价等重要命题,科学总结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领域的基本经验,在回望、总结中国特色德育之路的基础上,以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丰富的案例、扎实的材料,为中国德育学科建设、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套兼具权威性、公益性、原创性和实用性的集大成之作。
目录
总 序
绪 论
**章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及其当代价值
**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立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趋势
第四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价值
第二章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历史嬗变
**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传统德育研究概观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19 —1992)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初振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中期(199 —2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复兴
第四节 新世纪(2 1至今)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深化
第三章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主题
**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主题及进展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儒家德育思想研究:先秦
**节 孔子“仁者爱人”的德育思想
第二节 孟子“明人伦”的德育思想
第三节 荀子“化性起伪”的德育思想
第四节 《礼记》“止于至善”的德育思想
第五章 儒家德育思想研究:两汉至明清
**节 两汉至隋唐儒家德育思想研究
第二节 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研究
第三节 陆王心学德育思想研究
第四节 明清儒家德育思想研究
第六章 道家德育思想研究
**节 道家德育思想研究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道家德育思想研究的主要进展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墨家德育思想研究
**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德育目的
第二节 墨家“苍黄之染”的德育环境观
第三节 墨家“身必行之”的德育方法研究
第四节 墨家德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八章 佛教德育思想研究
**节 佛教德育思想研究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佛教德育思想研究的主要进展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九章 中国传统德育研究的海外图景
**节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海外研究的基本阶段
第二节 港台地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概观
第三节 日韩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简况
第四节 欧美汉学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概要
参考文献
后 记
德育基本理论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德育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节 德育本质研究
第二节 德育功能研究
第三节 德育规律研究
第四节 德育目的研究
第五节 德育地位研究
第二章 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多学科基础与方法论
**节 多学科基础: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和道德社会学
第二节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与科学主义研究范式
第三章 德育理论研究的文化价值视角
**节 传统价值观
第二节 现代价值观
第三节 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 德育思想现代化研究
**节 德育理论历史分期及现代化起步
第二节 德育思想的局部现代化
第三节 德育理论的全面现代化
第四节 德育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反思
第五章 后现代与德育思想多样化研究
**节 多元主义与德育研究
第二节 边缘的呼声:现代性道德的纵深化发展
第三节 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与德育研究
第四节 后现代德育思想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研究
**节 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节 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研究
第七章 中国学校德育体系研究
**节 德育模式研究
第二节 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建构研究
第三节 德育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后 记 学生品德发展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品德的个体与社会起源
**节 生物与进化起源
第二节 社会与文化起源
第二章 品德发展的多重开端之一:道德认知
**节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思想及国内研究
第二节 道德认知的关心倾向及关爱教育
第三节 道德认知的领域理论及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品德发展的多重开端之二——道德情感
**节 道德情感开端总论
第二节 移情
第三节 内疚
第四节 羞愧
第四章 品德发展开端之三:道德行为
**节 道德行为的传统研究以及国内的验证与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
第三节 攻击行为
第五章 品德发展的整合研究
**节 我国学者的品德结构整合思想研究
第二节 特定性心理整合结构研究
第六章 特定品德的学生心理发展研究
**节 责任心的研究
第二节 宽恕与感恩
参考文献
后 记
教师道德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教师道德的规范研究
**节 教师道德的概念
第二节 教师道德的范畴
第三节 教师道德的边界
第二章 教师道德的历史研究
**节 中国传统师德观念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教师道德建设的演进历程
第三章 教师道德的描述研究
**节 教师道德的结构
第二节 教师道德的学段研究
第三节 教师道德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教师道德的政策研究
第五节 教师道德的现状调查
第四章 教师道德的实践研究
**节 教师道德的自我修养
第二节 教师道德教育的路径
第三节 教师道德的社会支持
第四节 教师道德的评价体系
第五章 教师道德的比较研究
**节 港澳台地区的教师道德研究
第二节 国际主要国家的教师道德研究
参考文献
后 记 班级德育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班级德育的基本理论命题
**节 班级德育的本体性理论
第二节 历史流变:作为独特德育形态的班级
第二节 实践样态:全员育人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 班级德育内容
**节 班级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班级德育内容的现实样态
第三节 班级德育内容的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
第三章 班级德育的实施路径
**节 班级德育实施路径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班级德育实施路径的现实样态
第三节 班级德育实施路径的反思与展望
第四章 班级教育关系:作为隐性课程的道德教育
**节 教师群体:班级德育开展的教育主体
第二节 师生关系:班级德育的主导性关系
第三节 同伴关系:班级德育展开的环境氛围
第四节 家校关系:班级德育的支持性体系
第五章 班级德育评价:德育工作及效果的价值判断
**节 学生评价:评价的核心
第二节 班主任评价:班级德育评价的教师维度
第三节 班级评价
参考文献
后 记
德育课程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德育课程理念研究
**节 德育课程理念的历时演进
第二节 德育课程理念演进的推动力量
第三节 德育课程理念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审视与未来展望
第二章 德育课程政策研究
**节 国家法律中的德育和德育课程
第二节 教育政策中的德育课程
第三节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的德育课程
第四节 德育课程政策的简要回顾与前景展望
第三章 德育课程教科书研究
**节 德育课程教科书的历时演进
第二节 德育课程教科书研究的历时演进
第三节 德育课程教科书及其研究的前景展望
第四章 德育课程实施研究
**节 德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发展走向
第二节 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建议
第三节 德育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前景展望
第五章 德育课程评价研究
**节 德育课程评价研究进展
第二节 德育课程评价领域的现实问题扫描
第三节 德育课程评价研究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德育评价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德育评价的教育学探索
**节 德育评价观念的更新
第二节 德育评价技术的推进
第三节 德育评价结果的解读
第四节 德育评价的教育学困境
第二章 德育评价的基础问题
**节 德育评价的多维理解
第二节 德育评价的对象分析
第三节 德育评价的理论争议
第四节 德育评价的技术可能
第三章 道德评价的多学科视角
**节 哲学的道德境界思维
第二节 社会学的道德分类治理
第四节 心理学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四章 德育评价的实践历程
**节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德育评价
第二节 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德育评价
第三节 德育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四节 作为班级管理的德育评价
第五章 中国儿童道德风貌变迁
**节 儿童道德观念变迁
第二节 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状况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状况
第四节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状况
第五节 儿童整体道德风貌变迁图
参考文献
后 记
德育方法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德育方法概述
**节 德育方法的界定
第二节 德育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德育方法的分类和运用
第二章 德育方法研究历程
**节 先秦以来我国德育方法发展追溯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方法研究脉络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研究
第三章 说服教育法
**节 说服教育法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说服教育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现代说服教育法的实践研究
第四章 情境体验法
**节 情境体验法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情境体验法理论研究
第三节 情境体验法的实践研究
第五章 情感陶冶法
**节 情感陶冶法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情感陶冶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情感陶冶法的实践研究
第六章 活动育人法
**节 活动育人法的含义和发展
第二节 活动育人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活动育人法的实践研究
第七章 自我修养法
**节 自我修养法的含义与发展
第二节 自我修养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自我修养法的实践研究
第八章 实践锻炼法
**节 实践锻炼法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实践锻炼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实践锻炼法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后 记
家庭与社会德育研究
总 序
绪 论
**章 社会转型中家庭与社会德育的总挑战与总图景
**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转型社会的生活与精神图像
第二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与社会伦理精神与道德实践
第三节 整体视角下我国家庭与社会德育发展之审思
第二章 家庭德育变迁
**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及其家庭德育的变迁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德育政策精神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德育理论研究变迁轨迹
第三章 中国家庭德育的基本论题
**节 家庭德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二节 家庭德育状况的研究
第三节 特殊类型家庭德育研究
第四节 家校社一体化中的家庭德育研究
第五节 家风家教建设研究
第六节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当代社会德育变迁
**节 当代社会德育变迁的背景研究
第二节 当代社会德育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当代社会德育研究的变迁
第五章 社会德育的基本论题
**节 社会德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二节 当代社会德育实践载体的责任
第三节 当代社会德育的热点问题
第六章 媒体德育的变迁
**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德育的发展与变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德育发展与变迁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思考与展望
第七章 媒体德育的基本论题
**节 媒体德育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二节 媒体作为道德教育的背景
第三节 媒体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平台
第四节 媒体作为道德教育目标
第五节 思考与展望
第八章 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一体化建设
**节 改革开放后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意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政策分析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研究推进及问题分析
第四节 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中国德育研究新进展
总 序
绪 论
**章 中国德育研究发展的回顾
**节 改革开放以前德育研究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德育研究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二章 中国德育研究的探索与创新(一)
**节 生活德育的探索与创新
第二节 情感德育的建构与运用
第三章 中国德育研究的探索与创新(二)
**节 欣赏型德育的理念与方法
第二节 制度德育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中国德育研究的探索与创新(三)
**节 公民道德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活动式与体验式德育的探索
第五章 中国德育研究的探索与创新(四)
**节 生命德育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德育的探索
第六章 面向未来的中国德育:主题与展望
**节 德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二节 “德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传统智慧与德育研究
第四节 新媒体、媒介素养与德育研究
第五节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德育研究
第六节 生态道德、生态公民与德育研究
参考文献
后 记
相关资料
《中国德育研究大系》汇集了中外德育研究的*新成果,在深入探讨中西德育基本理论、传统中国德育及面向未来的中国德育等诸多理论课题的同时,也系统分析、回应了影响青少年品德成长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德育领域的重大实践课题,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学术性:汇集当代德育研究成果,是德育研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丛书以德育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为优先考虑,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对中外学人的德育研究成果进行了结构化梳理,动态反映了中国德育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学科分化整合、多元理论争鸣的面貌,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德育研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实践性:充分反映中国德育实践发展历程,突出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丛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思想、政策、方针以及德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认真总结,为新时期凝心铸魂、立德树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前瞻性:深入德育研究领域前沿问题、薄弱环节,力求填补研究空白。丛书对以往研究有所缺失的社会德育、德育评价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突破了既有的研究范式,开拓了崭新的研究领域。
——朱永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德育为首,足见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德育研究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理性探讨了德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教学及教师道德,总结了传统德育、现代德育、班级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的经验,深刻剖析了新时期德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德育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展望。
“大系”对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理论奠基的价值。
“大系”集合了国内德育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对建设高质量的德育研究共同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德育理论学派,推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一套集权威性、公益性、原创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集大成之作。
——顾明远
作者简介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优秀人才、马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荣誉理事长。所著《德育美学观》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3)。承担多个部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杜时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德育研究》《德育十讲:制度何以育德》《制度德育论》等专著十余部,研究成果获得部里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明远教育奖”等奖项。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