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绿色转型

1星价 ¥76.2 (7.7折)
2星价¥76.2 定价¥9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5941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61594148 ; 978-7-5615-9414-8

本书特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本书基于中国绿色转型实际,探讨其在新质生产力框架下的实现路径,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如何重新定义传统生产方式以及赋能能源转型目标,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基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事实分析,旨在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为推动绿色转型提供新视角下的理论指导,促进新质生产力下的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期为构建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内容简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本书基于中国绿色转型实际,探讨其在新质生产力框架下的实现路径,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如何重新定义传统生产方式以及赋能能源转型目标,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基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事实分析,旨在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为推动绿色转型提供新视角下的理论指导,促进新质生产力下的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期为构建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目录

第1章 传统能源优化: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路径 1.1 石油行业 1.1.1 新质生产力对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1.2 石油行业的发展现状 1.1.3 新质生产力赋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1.4 新质生产力赋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2 煤电产业 1.2.1 煤电产业中的新质生产力着力点 1.2.2 中国煤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1.2.3 煤电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1.2.4 新质生产力引领煤电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3 水电行业 1.3.1 水电行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互动关系 1.3.2 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1.3.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中国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3.4 水电行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1.4 能源行业 1.4.1 数智赋能与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关系 1.4.2 数字经济和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 1.4.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4.4 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1.5 OCUS技术 1.5.1 CCUS技术与煤电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1.5.2 煤电与CCUS技术耦合的现实条件与发展现状 1.5.3 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1.5.4 CCUS助力煤电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市场化机制:新质生产力的调节抓手 2.1 绿电绿证市场 2.1.1 绿电绿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2.1.2 绿电绿证市场的发展现状 2.1.3 绿电绿证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2.1.4 绿电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2 新能源期货 2.2.1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新能源期货的角色定位 2.2.2 国内外新能源期货的发展现状 2.2.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新能源期货发展面临的挑战 2.2.4 新能源期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2.3 全国统一碳市场 2.3.1 全国统一碳市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意义 2.3.2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 2.3.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 2.3.4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2.4 电碳市场协同 2.4.1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电一碳市场 2.4.2 电一碳市场的协同机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2.4.3 新质生产力助力电一碳市场协同发展 2.4.4 政策建议 2.5 碳酸锂期货市场 2.5.1 碳酸锂期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 2.5.2 碳酸锂市场的发展现状 2.5.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碳酸锂期货发展面临的挑战 2.5.4 碳酸锂期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2.6 碳核算体系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2.6.1 依托新质生产力完善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 2.6.2 产品碳足迹核算是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必要工具 2.6.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2.6.4 新质生产力为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带来新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第3章 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的低碳战略 3.1 高耗能产业 3.1.1 新质生产力与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关联 3.1.2 高耗能产业的转型现状 3.1.3 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困境 3.1.4 推动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3.2 交通运输行业 3.2.1 新质生产力与交通运输部门发展的内在联系 3.2.2 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部门的体现形式 3.2.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交通运输部门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3.2.4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交通运输部门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3.3 农村能源绿色转型 3.3.1 新质生产力与农村能源绿色转型的逻辑关系 3.3.2 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3.3.3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能源绿色转型的挑战 3.3.4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能源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3.4 企业ESG体系 3.4.1 中国特色ESG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 3.4.2 中国ESG体系的发展现状 3.4.3 中国ESG体系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4.4 中国ESG体系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3.5 绿色食品产业链 3.5.1 低碳食品转型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角色 3.5.2 中国食品产业链环境影响现状 3.5.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中国食品产业低碳转型的挑战 3.5.4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3.6 家用电器能效 3.6.1 新质生产力是家用电器能效提升的关键所在 3.6.2 新质生产力促进居民家用电器能效提升的现状 3.6.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家用电器能效提升面临的挑战 3.6.4 新质生产力完善家用电器能效提升的政策建议 3.7 零碳产业集群 3.7.1 零碳产业集群:发展新质区域能源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场 3.7.2 中国零碳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3.7.3 中国零碳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3.7.4 未来中国区域新质能源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4章 “一带一路”合作:新质生产力的多维溢出 4.1 可再生能源国际市场 4.1.1 可再生能源国际市场如何推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4.1.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4.1.3 依托“一带一路”培育可再生能源国际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 4.1.4 依托可再生能源国际市场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4.2 中国绿色投资 4.2.1 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中国绿色投资的双向促进机制 4.2.2 “一带一路”中国绿色投资的发展现状 4.2.3 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中国绿色投资双向促进的意义 4.2.4 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中国绿色投资发展面临的挑战 4.2.5 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中国绿色投资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4.3 矿产资源国际合作 4.3.1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合作的意义 4.3.2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合作的现状 4.3.3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 4.3.4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合作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伯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 Barbara)经济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是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华都商学院教授。其目前主要的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能源经济学和能源政策。国内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新华社特聘经济分析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观察员。国际方面现兼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能源顾问委员会委员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低碳能源理事会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