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的光芒 解放书单十周年精粹

阅读的光芒 解放书单十周年精粹

1星价 ¥136.1 (8.1折)
2星价¥136.1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36386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100236386 ; 978-7-100-23638-6

本书特色

呈现十年解放书单精华内容,闪烁耀眼阅读光芒1. 作为一份诞生和呈现于新闻媒体的榜单,“价值、高度、前沿”是“解放书单”始终的追求。本书即是“解放书单”10年精选集,从30期的300余篇文章中,臻选100余篇由学者大家撰写的独家书评,以及横跨10年的“解放书单”副书单的文化侧写和书业记录,涵盖了思政、经济、历史、新知、社科、文学、艺术、城建等多维度视角,展现和印证了“解放书单”的品质与追求。 2. 本书收录了包括葛兆光、俞吾金、刘擎、江晓原、巴曙松等多位知名学者的书评、采访,汇集了10年由名家评选出的好书百余种,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十年来的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具有时代侧写的深远意义。 3. 本书为四色印刷,采用80G特种纸印刷,16开精装,外封烫珠光、烫黑工艺,内封压凹、烫金工艺,考究精致4. 本书书末附有6折大拉页,收录30期书单全部300本书目和30张报影,读者可按图索骥,由此开启阅读,有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之意义。

内容简介

时光与书页一同翻过,这一份叫作“解放书单”的阅读榜单,已经走过10年。本书即是“解放书单”10年精选集,从30期的300余篇文章中,臻选100余篇由学者大家撰写的独家书评,以及横跨10年的“解放书单”副书单的文化侧写和书业记录,涵盖了思政、经济、历史、新知、社科、文学、艺术、城建等多维度视角,展现和印证了“解放书单”的品质与追求。人类的记录不仅照得进过去,更是投向未来的光束。书籍是承载记忆和记录的一种独特存在,也因此,阅读充满光芒。

目录

寻路·问道 讲好生动故事,感悟难忘历程——高渊 这个时代没有超越马克思——俞吾金 反腐是一个伟大时代的重要命题——周梅森 红色基因,渗透到这座城市的血脉深处——张黎明 《共产党宣言》:每个党员的必修课——王公龙 历史大转折中经典案例的典型展示——李忠杰 用细节真实还原共和国的诞生——董伟 从“火种”到“寻路”,在历史中感受时代——忻平杨阳 历史的见证与现实的回答——丁晓平 百年大党的常青之道——李俊伟 读懂“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底气——陈章乐 在历史现场书写转折的胜利密码——徐建刚 了解大工程建设的信史——黄庆桥 1978,在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开始破题——刘金田 经世·求实 看穿席勒的一扇窗——张军 研究经济,只有经济学家已远远不够了——托马斯·皮凯蒂巴曙松 对未来的看法,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要——陈宪 企业家精神与千年兴替——陈永伟 16位“刺猬型大师”眼里的市场经济——梁小民 回避问题,“灰犀牛”就会变得愤怒——秦朔 重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陈永伟 拥有但是分享,利己同时利他——诸大建 改革大道上的行与思——胡笳落 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出中国道理——高培勇 不要每次都重回原点——何帆 气候问题,如何让“510亿”变为“0”——许小峰 我们有能力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梁捷 驶向数字经济的路徐徐展开——赵墨非 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重要视角——吴晨 创造·踏浪 不能跪倒在科学面前——江晓原 全社会需要转变对创新的认识——巴曙松 不能淹没在工业4.0概念的炒作中——郑春荣 一段鲜为人知的科技史——饶毅 一幅全新的科技与社会图景——刘松 上帝原来是个程序员——魏文胜 “三磅宇宙”的探秘之旅——杨雄里 做一个“有问题”的人——郑永春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AI剧本——盖瑞·马库斯 胸怀星辰,潜入大海“深处”——黄庆桥 元宇宙:虚拟与现实联通的世界——吴晨 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是暗淡的——周炳红 如何迈过“卡脖子”技术这道坎——章元 为什么要有国家实验室——郑永春 在当今的世界,芯片就是“战争”本身——克里斯·米勒 大语言模型的前世今生与技术奥秘——陈晓东 察时·纾惑 生机勃勃的思考,挑战你对生活的惯常看法——刘擎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思考题——顾文英 了解我们的“背面”,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张继君 融通知识,追问人类存在的意义——金恒镳 历史从他们身上走过,就像河流经过重要地点——宁肯 清洁城市的他们,能否清洁自己的“污名”——张经纬 人行道上的微小行为,构成城市的微妙信任——黄剑波 更要重视的是认知的缺乏——李大巍 科技时代的科学求真——汪冰 用“复杂系统科学”解决复杂问题——陈清华 寻找“日常生活的语法”——李钧鹏 审视隐私,价值与误区同时存在——周辉 走进多元面向的骑手世界——王星 “二手”生活让人远离现实——叶祝弟 理解人与技术关系的新世界观——郁锋 继往·开来 带给读者“煞风景”的历史——葛兆光 书写*宽广意义上的耶路撒冷历史——张倩红 唤起人们对历史的信任——脚印 用百姓故事,书写历史纲目——许倬云 全球视角看“晚明大变局”——樊树志 曾经的常识里藏着生命的基因——鲍鹏山 海权之路,路在何方——杨震 了解历史,才能想象一个不同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 大数据时代,阳明心学值得再读——姜义华 信仰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彼得·沃森 专业性与普及性,“硬币”的两面——姜鹏 于无声处听惊雷——王升远 用爱与痛,书写阿富汗自己的故事——陈保平 于“流水”中见真章,一部近代中国航运史——柯静 相信人类会重新成为整体——邹兆辰 讲述中国故事的流动舞台——段伟 大笔一挥,变成了两次应许之地——王健 走笔·观海 莫迪亚诺的魅力与寓意——柳鸣九 人生的一面镜子——梁晓声 一本“大说”的小说——张新颖 一个伟大城市永不停息的声音——陆建德 我们时代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王宏图 “文无定法”即是文章新法——孟繁华 一条运河,两重观看——李浩 唯一可以仰仗的是语言——阿来 他把“莫言”写进了故事——陈华文 独辟蹊径的红色书写——白烨 江南岭南,相看两不厌——叶祝弟 亘古的怀恋,别样的乡愁——李舫 天地身何往,感激怀知己——秦蓁 “命”的四样写法——刘诗宇 循艺·藏美 善于发现美的情怀——单霁翔 一把感受王国维灵魂之美的钥匙——郑欣淼 中国山川的“艺术之书”——洪再新 艺术即历史,艺术即“心印”——朱良志 人太强势了,自然就会离我们远去——王澍 为善于拿来与创造的海派油画存史——汪涌豪 巴赫:赞美生命固有的神圣性——王纪宴 书法史写作,需走出“孤芳自赏”圈子——张长虹 不知人,无以论诗——方笑一 于书法中见个性、见时代、见历史——祝勇 通过“空间角度”重新进入“敦煌”——邹清泉 艺术即历史,是一种真实——顾村言 此心安处是吾乡——陈凌 一种只关乎艺术创作的野心——马凌 营造·更新 营造一座宜居城市是每个人的关注——刘刚 “若你厌倦伦敦,那你一定厌倦了人生”——彼得·阿克罗伊德 “城市的故事”,今天读来仍有意思——徐磊青 一座充满哀伤、沉思与奋起的城市——何怀宏 巴黎,是什么让她脱颖而出——赵晔琴 百货公司,上海摩登里的那页活色生香——陈建华 你能改变街道,你就能改变世界——珍妮特·萨迪-汗 有上海人,才有上海城市精神——沈祖炜 智能城市为谁而建,因何而建?——韦青 城市中心的未来潜力——沙永杰 区域城市化视阈下的都市转型——刘畅 7个空间变迁故事,一部上海史——徐锦江 另一种打开——“副书单”精选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品读“三种文化”,看到怎样的上海 在阅读中,了解人类与疫病的故事 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与传统文化互通互动共情共鸣 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 科创是“关键变量”,亦是“*大增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卫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朱爱军,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