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金匮要略临床实践
1星价
¥50.2
(8.5折)
2星价¥50.2
定价¥5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620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117362054 ; 978-7-117-36205-4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岭南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条文的再整理,同时以文献中病例作为参照,对于《金匮要略》的实践应用,结合岭南医家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及科学价值。
岭南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了众多著名医家,形成独特的诊疗与用药特色,是影响较大的地域性中医流派。本书系岭南中医药特色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编写立足于岭南区域特色,辐射至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相关国家。教材将以近代岭南著名医家,运用《金匮》理法方药的病案引入分析,重点展示岭南特色的金匮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用药特色、名家临证经验。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了解掌握岭南《金匮要略》理法方药,提高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大有裨益。
内容简介
岭南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了众多著名医家,形成独特的诊疗与用药特色,是影响较大的地域性中医流派。本教材将以近代岭南著名医家,运用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病案引入分析,重点展示岭南特色的金匮要略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用药特色、名家临证经验。本书为《岭南金匮要略临床实践》,主要讲述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辨治,从常见症状的释义、现代医学认识、中医学认识、症状辨治及其外用之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语言精练,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同时也能使广大糖尿病患者受益。
目录
金匮要略方论序/ 1
绪言/ 2
一、《 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 2
二、《 金匮要略》的地位和影响 / 2
三、《 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和学术特色 / 2
四、《 金匮要略》与医案 / 3
五、 岭南名家小传 / 4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7
一、 病因、发病与治未病 / 7
(一)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 7
(二) 发病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 8
(三) 病因及杂病分类 / 8
1. 气候反常 / 8
2. 五邪中人与杂病分类 / 9
二、 病机 / 9
三、 诊病举例 / 9
(一) 望诊 / 9
(二) 闻诊 / 10
(三) 切诊 / 10
(四) 四诊合参 /11
四、 论治 /11
(一) 表里同病治则 /11
(二) 痼疾加卒病治则 /11
(三) 审因论治原则 / 12
(四) 饮食与调护原则 / 13
五、 预后 / 13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5
痉病 / 15
一、 刚痉与柔痉鉴别 / 15
二、 误治成痉 / 15
三、 主要脉症 / 15
四、 证治 / 15
(一) 表虚津伤柔痉 / 15
栝楼桂枝汤 / 15
(二) 表实郁闭欲作刚痉 / 16
葛根汤 / 16
(三) 热盛致痉 / 17
大承气汤/ 17
五、 预后 / 18
湿病 / 19
一、 证候 / 19
二、 治法 / 19
(一) 微发汗 / 19
(二) 利小便 / 19
三、 误治证 / 19
(一) 误下变证 / 19
(二) 坏证 / 19
四、 证治 / 19
(一) 头中寒湿 / 19
(二) 寒湿表实 / 19
麻黄加术汤 / 19
(三) 风湿表实 / 20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20
(四) 风湿兼气虚 / 21
防己黄芪汤 / 21
(五) 风湿兼阳虚 / 22
1. 风湿表阳虚 / 22
桂枝附子汤 / 22
白术附子汤 / 22
2. 风湿表里气俱虚 / 23
甘草附子汤 / 24
暍病 / 24
一、 脉症 / 24
二、 证治 / 25
(一) 暑热耗气伤津 / 25
白虎加人参汤 / 25
(二) 暍病湿盛 / 25
一物瓜蒂汤 / 25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28
百合病 / 28
一、 脉症、病机与治则 / 28
(一) 脉症与病机 / 28
(二) 治则 / 28
二、 证治 / 28
(一) 百合病主方 / 28
百合地黄汤 / 28
(二) 百合病误汗 / 29
百合知母汤 / 29
(三) 百合病误下 / 30
滑石代赭汤 / 30
(四) 百合病误吐 / 31
百合鸡子汤 / 31
(五) 百合病变渴 / 32
百合洗方/ 32
栝楼牡蛎散 / 33
(六) 百合病变发热 / 33
百合滑石散 / 33
狐惑病 / 34
一、 脉症与内治方 / 34
(一) 湿热虫毒蕴脾 / 34
甘草泻心汤 / 34
(二) 湿热蕴毒酿脓 / 35
赤豆当归散 / 35
二、 外治方 / 36
(一) 湿热下行于前阴 / 36
苦参汤 / 36
(二) 湿热下行于后阴 / 37
雄黄熏方/ 37
阴阳毒病 / 38
一、 阳毒证治 / 38
升麻鳖甲汤 / 38
二、 阴毒证治 / 38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 38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40
一、 主脉与治法 / 40
二、 证治 / 40
(一) 疟母 / 40
鳖甲煎丸/ 40
(二) 瘅疟 / 41
(三) 温疟 / 41
白虎加桂枝汤 / 41
(四) 牝疟 / 42
蜀漆散 / 42
附《外台秘要》方 / 43
1. 牡蛎汤 / 43
2.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 43
3. 柴胡桂姜汤 / 43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44
中风病 / 44
一、 脉症、病因病机与鉴别 / 44
二、 证治 / 44
(一) 正虚风邪入中经络 / 44
侯氏黑散/ 44
(二) 热盛风动 / 45
风引汤 / 45
(三) 血虚受风 / 46
防己地黄汤 / 46
(四) 外受风寒 / 47
头风摩散/ 47
(五) 气血两虚感寒夹痰 / 48
《古今录验》续命汤 / 48
历节病 / 49
一、 成因 / 49
(一) 肝肾不足,水湿浸渍 / 49
(二) 阴血不足,外受风邪 / 49
(三) 气虚饮酒,汗出当风 / 49
(四) 胃有蕴热,外感风湿 / 49
(五) 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 49
二、 证治 / 49
(一) 风湿历节 / 49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9
(二) 寒湿历节 / 50
乌头汤 / 50
(三) 脚气冲心 / 51
矾石汤 / 51
附方 / 52
1. 《古今录验》续命汤 / 52
2. 《千金》三黄汤 / 52
3. 《近效方》术附汤 / 52
4. 崔氏八味丸 / 52
5.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 52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54
血痹病 / 54
一、 成因及轻证 / 54
二、 重证 / 54
黄芪桂枝五物汤 / 54
虚劳病 / 55
一、 脉象总纲 / 55
二、 辨证 / 55
(一) 阴血不足 / 55
(二) 气血亏虚 / 55
(三) 阴虚阳浮 / 55
(四) 肾虚无子 / 55
(五) 虚劳盗汗 / 55
(六) 同脉异病 / 56
(七) 虚劳脱气 / 56
(八) 精血亏损 / 56
三、 证治 / 56
(一) 虚劳失精 / 56
1. 阴阳两虚失精 / 5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56
2. 阳虚失精 / 57
天雄散方/ 57
(二) 虚劳腹痛 / 57
小建中汤/ 57
黄芪建中汤 / 58
(三) 虚劳腰痛 / 59
八味肾气丸 / 59
(四) 虚劳不眠 / 60
酸枣汤 / 60
(五) 虚劳兼风 / 61
薯蓣丸 / 61
(六) 虚劳干血 / 62
大黄虫丸 / 62
附方 / 63
1. 《千金翼》炙甘草汤 / 63
2. 《肘后》獭肝散 / 6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64
肺痿病 / 64
一、 成因、脉症与鉴别 / 64
二、 证治 / 64
甘草干姜汤 / 64
肺痈病 / 65
一、 病因病机、脉症及预后 / 65
二、 证治 / 65
(一) 邪实气壅 / 65
葶苈大枣泻肺汤 / 65
(二) 血腐脓溃 / 66
桔梗汤 / 67
咳嗽上气病 / 67
一、 辨证与预后 / 67
二、 证治 / 68
(一) 寒饮郁肺 / 68
射干麻黄汤 / 68
(二) 痰浊壅肺 / 69
皂荚丸 / 69
(三) 饮热郁肺 / 70
越婢加半夏汤 / 70
(四) 寒饮夹热 / 71
1. 寒饮夹热上迫于肺 / 71
厚朴麻黄汤 / 71
2. 水饮夹热内结胸胁 / 72
泽漆汤 / 72
3. 表寒里饮夹热 / 73
小青龙加石膏汤 / 73
(五) 肺胃阴虚气逆 / 73
麦门冬汤/ 73
附方 / 74
1. 《外台》炙甘草汤 / 74
2. 《千金》甘草汤 / 74
3. 《千金》生姜甘草汤 / 74
4.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75
5. 《千金》苇茎汤 / 75
6. 《外台》桔梗白散 / 75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76
一、 成因与主症 / 76
二、 证治 / 76
(一) 肝郁气逆 / 76
奔豚汤 / 76
(二) 阳虚寒逆 / 77
桂枝加桂汤 / 77
(三) 阳虚饮动 / 78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78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79
一、 胸痹、心痛病机 / 79
二、 胸痹证治 / 79
(一) 典型证治 / 79
栝楼薤白白酒汤 / 79
(二) 痰饮壅盛 / 80
栝楼薤白半夏汤 / 80
(三) 气结在胸偏虚偏实 / 81
枳实薤白桂枝汤 / 81
人参汤 / 81
(四) 饮阻气滞 / 82
茯苓杏仁甘草汤 / 82
橘枳姜汤/ 82
(五) 寒湿痹阻 / 83
薏苡附子散 / 83
三、 心痛证治 / 84
(一) 寒饮气逆 / 84
桂枝生姜枳实汤 / 84
(二) 阴寒痼结 / 85
乌头赤石脂丸 / 85
附方 / 85
九痛丸 / 8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87
腹满病 / 87
一、 辨证与治则 / 87
(一) 虚寒性腹满 / 87
(二) 实热性腹满 / 87
(三) 辨表里之寒 / 87
(四) 寒实可下之脉症治法 / 87
二、 证治 / 87
(一) 里实兼表寒 / 87
厚朴七物汤 / 87
(二) 里实兼少阳 / 88
大柴胡汤/ 88
(三) 里实胀重于积 / 89
厚朴三物汤 / 89
(四) 里实积胀俱重 / 90
大承气汤/ 90
(五) 虚寒饮逆 / 91
1. 附子粳米汤 / 91
2. 赤丸 / 92
(六) 脾胃虚寒 / 93
大建中汤/ 93
(七) 寒实内结 / 94
大黄附子汤 / 94
三、 预后 / 95
寒疝病 / 95
一、 证治 / 95
(一) 阳虚寒盛 / 95
乌头煎 / 95
(二) 血虚寒滞 / 96
当归生姜羊肉汤 / 96
(三) 内外俱寒 / 97
乌头桂枝汤 / 97
桂枝汤 / 97
二、 误治变证 / 98
宿食病 / 98
一、 宿食脉象 / 98
二、 宿食在下证治 / 98
大承气汤/ 98
三、 宿食在上证治 / 99
瓜蒂散方/ 100
附方 / 100
1. 《外台》乌头汤 / 100
2. 《外台》柴胡桂枝汤 / 100
3. 《外台》走马汤 / 101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02
一、 五脏病证举例 / 102
(一) 肺病 / 102
1. 肺中风 / 102
2. 肺中寒 / 102
3. 肺死脏脉 / 102
(二) 肝病 / 102
1. 肝中风 / 102
2. 肝中寒 / 102
3. 肝死脏脉 / 102
4. 肝着证治 / 102
旋覆花汤/ 102
(三) 心病 / 103
1. 心中风 / 103
2. 心中寒 / 103
3. 心伤 / 103
4. 心死脏脉 / 103
5. 心虚邪哭癫狂证 / 103
(四) 脾病 / 104
1. 脾中风 / 104
2. 脾死脏脉 / 104
3. 脾约证治 / 104
麻子仁丸方 / 104
(五) 肾病 / 105
1. 肾死脏脉 / 105
2. 肾着证治 / 10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105
二、 三焦病证举例 / 106
(一) 三焦竭部 / 106
(二) 热在三焦及大小肠寒热病变 / 106
三、 积聚与气鉴别、积病主脉 / 10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07
一、 成因、脉证与分类 / 107
(一) 成因与脉症 / 107
(二) 四饮的脉症 / 107
(三) 水在五脏 / 107
(四) 留饮与伏饮 / 107
(五) 饮病预后 / 108
二、 治则 / 108
三、 证治 / 108
(一) 饮停心下、肠间 / 108
1. 脾虚心下饮停 / 108
苓桂术甘汤 / 108
2. 阳虚微饮短气 / 109
苓桂术甘汤 / 109
肾气丸 / 109
3. 心下饮泛冒眩 /110
泽泻汤 /110
4. 心下饮逆呕吐 /111
小半夏汤/111
5. 膈间饮逆呕痞眩 /111
小半夏加茯苓汤 /111
6. 下焦饮逆悸吐眩 /112
五苓散 /112
7. 肠间饮结成实 /113
己椒苈黄丸 /113
8. 留饮邪实欲去 /114
甘遂半夏汤 /114
(二) 饮流胁下 /115
十枣汤 /115
(三) 饮溢四肢 /116
大青龙汤/116
小青龙汤/117
(四) 饮在胸膈 /118
1. 支饮喘满痞坚 /118
木防己汤/118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 /118
2. 支饮胸满兼腑实 / 120
厚朴大黄汤 / 120
3. 支饮壅肺不得息 / 121
葶苈大枣泻肺汤 / 121
4. 支饮邪实咳嗽 / 122
十枣汤 / 122
5. 支饮兼外寒咳逆 / 122
小青龙汤/ 122
6. 支饮随证辨治举例 / 122
桂苓五味甘草汤 / 123
苓甘五味姜辛汤 / 123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 124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124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125
四、 预后 / 125
附方 / 125
《外台》茯苓饮 / 125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27
消渴 / 127
一、 病机与脉症 / 127
(一) 厥阴消渴 / 127
(二) 杂病消渴 / 127
二、 证治 / 127
(一)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 127
白虎加人参汤 / 127
(二) 肾气亏虚 / 128
肾气丸 / 128
(三) 津伤 / 129
文蛤散 / 129
小便不利病 / 130
证治 / 130
(一) 水停气不化津 / 130
五苓散 / 130
(二) 上燥下寒水停 / 131
栝楼瞿麦丸 / 131
(三) 湿热夹瘀与脾虚湿盛 / 131
蒲灰散 / 132
滑石白鱼散 / 132
茯苓戎盐汤 / 132
(四) 水热互结伤阴 / 132
猪苓汤 / 132
淋病 / 133
一、 主症 / 133
二、 治禁 / 133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35
一、 分类与辨证 / 135
(一) 四水与黄汗 / 135
(二) 五脏水 / 135
二、 脉症与病因病机 / 135
(一) 风气相搏 / 135
(二) 脾虚不运,水热互结 / 136
(三) 肺失通调,肾虚水泛 / 136
(四) 脾肾阳虚 / 136
(五) 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 / 136
(六) 水分、血分 / 136
(七) 气分 / 136
三、 治法 / 136
(一) 利小便、发汗 / 136
(二) 攻下逐水 / 136
(三) 误治证救治原则 / 137
四、 证治 / 137
(一) 风水 / 137
1. 风水表虚 / 137
防己黄芪汤 / 137
2. 风水夹热 / 138
越婢汤 / 138
(二) 皮水 / 139
1. 皮水夹热 / 139
越婢加术汤 / 139
2. 皮水表实 / 140
甘草麻黄汤 / 140
3. 皮水阳郁 / 140
防己茯苓汤 / 141
4. 皮水湿热内壅 / 141
蒲灰散 / 141
(三) 正水与风水比较 / 141
麻黄附子汤 / 141
杏子汤 / 142
(四) 黄汗 / 142
1. 卫郁营热,表虚湿遏 / 142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 142
2. 气虚湿盛阳郁 / 143
桂枝加黄芪汤 / 143
(五) 气分病 / 144
1. 阳虚阴凝 / 1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144
2. 脾虚气滞 / 145
枳术汤 / 146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48
一、 病因病机 / 148
(一) 湿热发黄 / 148
(二) 寒湿发黄 / 148
二、 主症分类 / 148
谷疸、女劳疸、酒疸 / 148
三、 辨证 / 148
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 / 148
四、 证治 / 149
(一) 谷疸 / 149
茵陈蒿汤/ 149
(二) 酒疸 / 150
1. 治法 / 150
2. 证治 / 150
栀子大黄汤 / 150
(三) 女劳疸 / 151
硝石矾石散 / 151
(四) 湿重于热黄疸 / 152
茵陈五苓散 / 152
(五) 热盛里实黄疸 / 153
大黄硝石汤 / 153
(六) 黄疸兼证与变证 / 153
1. 黄疸兼表虚 / 153
桂枝加黄芪汤 / 153
2. 黄疸兼少阳 / 154
小柴胡湯/ 154
(七) 萎黄 / 155
脾胃虚弱萎黄 / 155
小建中汤/ 155
五、 转归与预后 / 156
附方 / 156
1. 瓜蒂汤 / 156
2. 《千金》麻黄醇酒汤 / 156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57
惊悸病 / 157
一、 成因 / 157
二、 证治 / 157
(一) 火劫致惊 / 157
桂枝救逆汤 / 157
(二) 水饮致悸 / 158
半夏麻黄丸 / 158
吐衄下血病 / 159
一、 成因 / 159
二、 脉症与辨证 / 159
(一) 表热里热衄血 / 159
(二) 内伤吐衄下血 / 159
(三) 虚寒亡血 / 159
三、 治禁与预后 / 159
(一) 禁汗 / 159
(二) 预后 / 159
四、 证治 / 160
(一) 虚寒吐血 / 160
柏叶汤 / 160
(二) 热盛吐衄 / 161
泻心汤 / 161
(三) 虚寒便血 / 161
黄土汤 / 161
(四) 湿热便血 / 162
赤小豆当归散 / 162
瘀血病 / 163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64
呕吐 / 164
一、 成因与脉症 / 164
(一) 饮邪致呕 / 164
(二) 虚寒胃反 / 164
二、 治禁 / 164
三、 证治 / 164
(一) 虚寒呕吐 / 164
1. 肝胃虚寒 / 164
茱萸汤 / 164
2. 阴盛格阳 / 165
四逆汤 / 165
3. 虚寒胃反 / 166
大半夏汤/ 166
(二) 寒饮呕吐 / 167
1. 寒饮停胃 / 167
小半夏汤/ 167
2. 脾虚饮停 / 168
茯苓泽泻汤 / 168
3. 阳虚停饮 / 168
半夏干姜散 / 168
4. 饮结胸胃 / 169
生姜半夏汤 / 169
5. 呕后调治 / 170
猪苓散 / 170
(三) 实热呕吐 / 171
1. 热犯肠胃 / 17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171
2. 热郁少阳 / 172
小柴胡汤/ 172
3. 胃肠实热 / 173
大黄甘草汤 / 173
4. 水热互结在上 / 173
文蛤汤 / 173
(四) 寒热错杂证 / 174
半夏泻心汤 / 174
哕 / 176
一、 治则 / 176
二、 证治 ??????????????????????????????????????????????????????????????????????????????????????????????????????????????????????????????????????????????????????????????????????????????????????????????????????????????????????????????????????????????????????????????????????????????????????????????????176
(一) 胃寒气逆 / 176
橘皮汤 / 176
(二) 胃虚夹热 / 177
橘皮竹茹汤 / 177
下利 / 178
一、 脉证、病机与预后 / 178
二、 治法与禁忌 / 178
三、 证治 / 178
(一) 虚寒下利 / 178
1. 虚寒下利兼表 / 178
四逆汤 / 178
桂枝汤 / 178
2. 寒厥下利 / 179
通脉四逆汤 / 179
3. 虚寒下利脓血 / 180
桃花汤 / 180
4. 虚寒肠滑气利 / 181
诃梨勒散/ 181
(二) 实热下利 / 182
1. 大肠湿热 / 182
白头翁汤/ 182
2. 实热内结 / 182
大承气汤/ 183
小承气汤/ 183
(三) 利后虚烦 / 184
栀子豉汤/ 184
(四) 下利肺痛 / 185
紫参汤 / 185
附方 / 185
1. 《外台》黄芩汤 / 185
2. 《千金翼》小承气汤 / 185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187
痈肿病 / 187
一、 痈肿初起脉症 / 187
二、 痈肿辨脓法 / 187
肠痈病 / 187
一、 脓未成证治 / 187
大黄牡丹汤 / 187
二、 脓已成证治 / 188
薏苡附子败酱散 / 188
金疮病 / 189
一、 脉症 / 189
二、 证治 / 189
(一) 血脉瘀阻 / 189
王不留行散 / 189
(二) 金疮成脓 / 190
排脓散 / 190
(三) 脓毒兼营卫失和 / 190
排脓汤 / 190
浸淫疮病 / 191
一、 预后 / 191
二、 证治 / 191
黄连粉 / 191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193
趺蹶病 / 193
手指臂肿病 / 193
藜芦甘草汤 / 193
转筋病 / 193
鸡屎白散/ 193
阴狐疝气病 / 194
蜘蛛散 / 194
蛔虫病 / 195
(一) 脉症 / 195
(二) 证治 / 195
1. 胃虚蛔动 / 195
甘草粉蜜汤 / 195
2. 蛔厥 / 196
乌梅丸 / 196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98
一、 妊娠诊断与恶阻轻证调治 / 198
桂枝汤 / 198
二、 胎癥鉴别与癥病治疗 / 199
桂枝茯苓丸 / 199
三、 证治 / 200
(一) 腹痛 / 200
1. 阳虚寒盛 / 200
附子汤 / 200
2. 肝脾失调 / 200
当归芍药散 / 200
(二) 胞阻 / 201
芎归胶艾汤 / 201
(三) 恶阻 / 202
干姜人参半夏丸 / 202
(四) 小便难 / 203
当归贝母苦参丸 / 203
(五) 水肿 / 204
葵子茯苓散 / 204
(六) 去病养胎 / 205
1. 血虚湿热 / 205
当归散 / 205
2. 脾虚寒湿 / 206
白术散 / 206
(七) 心火气盛不得小便 / 206
刺泻劳宫、关元 / 206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08
一、 产后三病 / 208
(一) 成因 / 208
(二) 证治 / 208
1. 郁冒便难并见 / 208
小柴胡汤/ 208
2. 胃肠实热 / 209
大承气汤/ 209
二、 产后腹痛 / 210
(一) 血虚里寒 / 210
当归生姜羊肉汤 / 210
(二) 气血郁滞 /211
枳实芍药散 /211
(三) 瘀血内结 / 212
下瘀血汤/ 212
(四) 实热瘀结 / 212
大承气汤/ 212
三、 产后中风 / 213
(一) 太阳中风 / 213
阳旦汤 / 213
(二) 阳虚中风 / 213
竹叶汤 / 213
四、 虚热烦呕 / 214
竹皮大丸/ 214
五、 热利伤阴 / 215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215
附方 / 216
1. 《千金》三物黄芩汤 / 216
2.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 216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218
一、 成因、证候与治则 / 218
二、 病证辨治 / 218
(一) 热入血室 / 218
1. 辨证和治禁 / 218
2. 寒热如疟 / 218
小柴胡汤/ 218
3. 胸胁满如结胸 / 218
刺期门 / 218
4. 下血谵语 / 218
刺期门 / 218
(二) 梅核气 / 219
半夏厚朴汤 / 219
(三) 脏躁 / 220
甘麦大枣汤 / 220
(四) 月经病 / 221
1. 虚寒夹瘀崩漏 / 221
温经汤 / 221
2. 冲任虚寒漏下 / 222
胶姜汤 / 222
3. 瘀血阻络漏下 / 222
旋覆花汤/ 222
4. 瘀阻经水不利 / 223
土瓜根散/ 223
5. 瘀热内结经水不利下 / 224
抵当汤 / 224
6. 水血互结少腹满 / 225
大黄甘遂汤 / 225
(五) 带下病 / 226
1. 湿热带下 / 226
矾石丸 / 226
2. 寒湿带下 / 226
蛇床子散/ 226
(六) 腹痛 / 227
1. 风冷血滞 / 227
红蓝花酒/ 227
2. 肝脾失调 / 228
当归芍药散 / 228
3. 脾虚营弱 / 229
小建中汤/ 229
(七) 转胞 / 230
肾气丸 / 230
(八) 前阴诸疾 / 230
1. 阴疮 / 230
狼牙汤 / 230
2. 阴吹 / 231
膏发煎 / 231
(九) 其他病变 / 232
1. 饮证误下成痞辨治 / 232
小青龙汤/ 232
泻心汤 / 232
2. 疳虫蚀齿 / 232
小儿疳虫蚀齿方 / 232
方剂索引/ 234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