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8687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59868756 ; 978-7-5598-6875-6
本书特色
"1.今天的博物馆还是博物馆吗? 作为人类艺术文明的承载者之一,博物馆曾经一度享受着特殊礼遇,成为人们朝拜的对象;即便战争期间,它也在《海牙公约》的庇护下得以避开炮火的侵扰。然而博物馆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或社会影响,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很多人看来,现代社会逐渐商业化、多样态化的博物馆,已经与艺术这个圈子渐行渐远。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博物馆还是博物馆吗? 这也是一度困扰本书作者李翔和一森老师的一个问题,而正是对这一问题答案的追寻,形成了本书*初的框架。完整梳理下来,作者发现,尽管在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博物馆一直处在“变形”和“进化”中,但它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的使命却从未发生改变,那就是——改造社会。和平时它为人们展示艺术、讲述历史,战乱时它为人们带来精神慰藉,经济萧条时它又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外表或冰冷或圆融的博物馆,看起来似乎遗世而独立,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又显得如此包容和亲切。至此,作者已有了答案,相信你也一样。 正如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序言中所说:“在这个繁忙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博物馆似乎成为国际对话的平台,成为一片难得的美丽而平静的绿洲。”到了今天,在艰难中求生的博物馆看起来确乎变得功利、不再纯粹,但谁能否认,它依然在为履行服务大众、改造社会的使命,而努力着呢? 2.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 可能很多人参观博物馆,只是为了打卡拍照;孩子参观博物馆,也多半是家长的安排。真正带着欣赏艺术、学习历史目的,并有所收获的逛展人又有几个呢?曾经的博物馆是艺术的殿堂,是高知才得以踏进的圣地;到了今天,却沦为网红打卡地、照片里的背景。是博物馆变了,还是逛展的人变了? 博物馆当然变了,它变得更接地气,只为服务更多的群体;至于逛展的人,范围确乎扩大了,但认知上却似乎没跟上。于是一本又一本关于博物馆的书问世了,试图告诉人们“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之美”在何处。但似乎仍然不够,于是“90后”博物馆人坐不住了,他们想要借由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在地实践经验,为读者还原博物馆*初的模样,以及博物馆如何一步一步变成如今的模样,并带领读者从一场聚焦博物馆的“纸上艺术展览”开始,学会如何沉浸式地逛展,并真正理解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一线博物馆人倾心打造的一部世界博物馆进化史,全面呈现了18—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完整还原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轴,真实记录了博物馆从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式的“知识神殿”、战争期间的“精神庇护所”,到纯粹的“白立方”艺术空间,再到今天城市复兴中的“地标”“名片”这一过程中的蜕变,展现了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探讨了博物馆形态、功能的演化;并针对博物馆当下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历史的时空中找到原因和线索。书中还配有100幅高清彩色插图,意在打造一场“纸上艺术展览”,让读者足不出户收获逛展体验、接受艺术熏陶。
目录
作者简介
李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学士,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从事国际展览及策展工作。 一森,谢菲尔德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硕士学位,从事博物馆国际展览工作。"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8.6¥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4¥3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21.1¥48.0 -
理解生命
¥13.8¥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5.9¥39.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17.5¥39.8 -
乡土中国
¥11.2¥2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2.6¥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8¥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5.6¥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9¥28.0 -
自卑与超越
¥13.8¥36.0 -
中国人的精神
¥12.8¥29.0 -
钱基博讲古籍版本
¥5.4¥18.0 -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
¥28.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