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技术视角的数字法学研究

技术视角的数字法学研究

1星价 ¥82.7 (7.8折)
2星价¥82.7 定价¥10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9396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19793968 ; 978-7-5197-9396-8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法律人工智能的基本定位、方法和中国实践的七个维度,包括在数字法学中的定位,计算机的建模思维和科研范式,作为社会现象的智慧司法工程的工程实践,算法解释技术和用户效果反馈,法律专家对法律人工智能的质疑观点和技术回应,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定量研究的贡献,大模型时代的法律职业和技能等内容。

目录

导 论
**章 数字法学的定位和思维方式
 **节 数字法学的交叉定位
  一、数字法学是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二、法律人工智能的含义和定位
  三、法律人工智能是一种建模和计算思维
  四、法律人工智能和法律实证研究的异同
  五、数字法学和传统法学的规范视角的方法差异
 第二节 技术视角是一种建模思维
  一、当前关注的主要法律任务
  二、建模的基本逻辑
  三、建模的基本流程
  四、建模能力如何才算得到提升
 第三节 大模型时代下的法律职业和技能
  一、未来趋势:法律大模型面对的法律需求
  二、法律工程师:生成大模型中的法律人角色
第二章 法律人工智能的争点分析
 **节 机器能不能测准
  一、机器是否能够实现结果公正
  二、希望机器实现的三种公正
  三、机器实现裁判的技术原理
  四、裁判模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五、人工智能实现裁判目标的风险和限度
  六、提高机器裁判质量的技术优化方案
  七、机器裁判结果合理使用的相关制度
  八、结语
 第二节 机器会不会说理
  一、机器是否说明裁判的结果
  二、对机器说理的三类要求和实现难度
  三、辅助裁判说理的人工智能定位
  四、辅助裁判说理的技术实现路径分析
  五、结语
第三章 法律人工智能的中国实践
 **节 智慧法院
  一、中国发展智慧法院的背景
  二、智慧法院工程的效果评估
  三、中国如何迅速推进智慧法院工程
  四、智慧法院如何增加智能元素
  五、对其他政法机关数字化的启示
 第二节 数字检察
  一、检察权新时代定位及对其实现手段的制约
  二、检察专家参与数字检察的前提条件
  三、检察专家可参与的主要环节
  四、检察专家参与后输出的成果
  五、检察专家参与的可行性检验
第四章 法律人工智能的模型案例
 **节 逮捕审查判断模型:繁简分流思想的应用
  一、如何还原中国的逮捕判断方式
  二、既有的实现方案
  三、LK-IB框架方法
  四、实验结果分析
  五、歧视性风险讨论
  六、未来展望
 第二节 法律文书中的“本院认为段”生成模型:多子任务依赖关系的应用
  一、司法说理如何辅助自动生成
  二、既有的实现方案
  三、TBLIG框架方法
  四、实验设计
  五、实验结果分析
  六、结论和展望
第五章 数据的双重价值
 **节 从法学视角如何理解“数据”
  一、个人信息
  二、大数据
 第二节 数据领域的既有规范体系
  一、保障信息主体的人格权益
  二、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第三节 信息处理者的合规义务体系
  一、信息处理环节的基本原则
  二、数据处理的相关合规义务
  三、数据收集环节的合规义务
  四、数据存储环节的合规义务
  五、数据外部提供环节的合规义务
 第四节 公共数据的开放和流通
  一、确定公共数据的范围
  二、数据的分类标准
  三、数据公开前的处理方法
  四、数据开放的程序
 第五节 企业数据流通的几种模式
  一、基本的分析框架:常见市场模式
  二、分析的几个维度
 第六节 数据爬虫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数据爬虫的原理
  二、数据爬虫的法律风险分析
  三、关于爬虫的一些初步见解
第六章 算法解释的规制意义和效果
 **节 算法解释的规制意义
  一、算法的可解释性对法学有何意义
  二、算法可解释的技术视角展开
  三、可解释对精准识别算法风险的价值
  四、可解释对厘清规制工具关系的价值
  五、可解释对合理设置规制目标的价值
  六、确立技术和规范二阶思维的普遍意义
  七、结语
 第二节 算法解释的用户效果实验
  一、算法解释是否有助于用户理解信任
  二、算法解释的有关机制和理论趋势
  三、高风险场景的算法解释效果实验
  四、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规范场景化
  五、技术供需匹配的算法规范场景化
  六、考虑信任基础的算法规范场景化
第七章 互联网纠纷的诉讼内外化解
 **节 对平台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平台的跨学科理解
  二、既有的平台法治化理论体系
  三、对作为数字经济引领者的平台予以鼓励
 第二节 互联网平台纠纷的自我化解
  一、电商实践如何发展纠纷解决理论
  二、淘宝平台解决纠纷的过程视角分析
  三、淘宝平台参与互动的主体视角分析
  四、淘宝机制对传统模式的启示
 第三节 涉平台的诉讼证据偏在问题
  一、电子证据保存主体存在的偏在现象
  二、电子证据偏在为什么是个问题
  三、由法官平衡证明负担的路径
  四、加强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的路径
  五、技术、成本和制度的再分析框架
  六、结语
第八章 基于法律大数据的实证研究
 **节 作为研究方法的大数据技术
  一、对法学定量实证研究的贡献
  二、前大数据时代的实证研究
  三、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各节点
  四、大数据技术于实证研究而言是一场接力
  五、大数据技术于规范研究而言是一次助力
  六、结语
 第二节 一个实战案例:法学研究的研究
  一、法学研究的读者受众意识
  二、基于期刊大数据的目标分类
  三、多重目标的高频词语料分析
  四、目标类型与成果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附 数字法学的文献拓展阅读推荐
  一、数字法学的学科命名之争
  二、法律人工智能的技术方法
  三、智慧司法的中国发展逻辑
  四、算法解释技术原理和价值
  五、司法人工智能的法学观点
  六、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革新
  七、大模型时代法律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 翔
  理学学士、法学博士,*早任职于区、市、省三级检察院,后在法律科技公司任大数据分析师,目前从事数字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实证方法等领域研究,已在《法学研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等中英文法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课题多个,并入选第六批之江青年学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