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县农地产权研究(1930-1950)

浙江杭县农地产权研究(1930-1950)

1星价 ¥82.6 (7.0折)
2星价¥82.6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50172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16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76050172 ; 978-7-5760-5017-2

本书特色

《浙江杭县农地产权研究(1930—1950)》通过梳理、统计并解读新发现的地籍册和地价册,“还原”20世纪30—40年代杭县地权配置的实态,论证地权集中与分散两种相反趋势相互作用并构成制约地权配置的动态稳定机制。建立包括农地产权、土地市场、区域经济、社会变迁在内的整体分析框架,分析农地利用方式、农产和农地价格波动、地权交易的微观经济行为、土地制度和法律变革对地权变动的制约,探讨经济结构区域差异、农村经济商业化、社会阶层结构等对地权转移的作用,强调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对地权配置的长期影响。
董建波(1967—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江南区域史、历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杭县农地产权研究(1930—1950)”等课题二十余项,出版《浙江新登土地产权研究(1914—1947)》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农地产权配置是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焦点之一。数十年来,有关近代农村地权结构及其变化的判断一直存在争议。本书以20世纪30-40年代浙江省杭县的农地产权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别厘清30年代初和40年代末农地产权配置状况的基础上,比较前后两个时期地权配置的异同,对地权变化的整体趋势作出判断,进而结合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土地法律和政策等,由农家生计、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影响农地产权配置的多重因素,探讨相关争论问题。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综述 二、主要内容 三、相关文献 四、研究方法 **章地权变动:态势与机制 **节地权变动的基本趋势 一、整体趋势分析 二、农地面积增加的农户分析 三、农地面积减少的农户分析 第二节地权变动的机制 一、地权增加的双重机制 二、地权减少的双重机制 三、地权结构的稳定机制 小结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董建波,1967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江南区域史、历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已出版《史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塘栖:一个江南市镇的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中的文化演进》(与李学昌合著)、《近代江南农村经济研究》(与李学昌合著)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